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三农”服务 > 农技推广
梨黑星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 2015- 04- 16 15: 23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

  梨黑星病又叫梨疮痂病、雾病,在我县各梨果产区普遍都会发生。此病是一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重要病害,可从落花期一直危害到果实成熟期。此病常会引起早期落叶或开二次花,即会减少当年产量,又会影响来年产量。梨黑星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果品的质量。近日,农技人员在我县一些梨园调查中发现,有些梨园黑星病发生已较重,为此农技人员提醒梨农必须及时抓紧防治。

  1、黑星病的主要症状:梨黑星病可侵染梨树的花序、叶片、叶柄、新梢、芽鳞及果实等,其中以叶片、果实为主。梨叶片受害,在叶背的主、支脉间形成淡黄色褪绿斑,不久在病斑上产生初为褐色后变黑色的霉状物,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严重受害时,叶正面也会产生黑色霉斑,引起早期落叶。梨果实受害,果面上会产生淡黄色圆形病斑,表面有黑霉,随着果实的增大,病斑逐渐凹现龟裂,梨果个小并呈畸形,甚至萎缩脱落。梨果在生长后期被害,梨果面会散生黑色霉斑,果实表皮硬化、粗糙,呈疮痂状但不龟裂。  
  2、主要发病规律:此病的发生与流行次数和降雨次数及雨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此病病菌侵入的最低平均温度为8—10℃。春夏季多雨,适宜温度为22—23℃,阴雨连绵时最易引起此病流行。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不良,树势衰弱的梨树发病一般较重。  

  3、主要防治方法:对于梨黑星病的防治,应根据黑星病的发生规律,抓住三个关键时期。第一次喷药适期是在病芽梢和病叶或病果初现期。幼果期(4~5月),每隔10~15天交替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在5月中下旬梅雨期间,以抢喷退菌特为主。这是药剂防治第一个关键时期。第二次喷药在果实膨大期(6中旬~7月上旬),因气温较高,病菌大多处在潜伏期,可减少用药次数。如雨水多而集中,气温偏低,为防止梨芽被病菌大量侵染,必须抢在雨前喷1∶2.5~3∶220倍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雨后再喷50%退菌特800~1 000倍液。第三次喷药则在6月末至7月上旬,此时病害将进入发生高峰期,为药剂防治第二关键时期。第四次喷药在8月中下旬,第五次喷药是在9月上旬,这一次喷药是防治的第三个关键时期。药剂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或黑星必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入春后梨园及时清扫落叶,剪除病梢。在梨芽萌动初期,对树体及地面喷布尿素或硫酸铵肥料10—15倍液,可铲除越冬病菌。在病菌芽梢初现期,连续剪除病芽梢,可防止病菌侵染蔓延。对防治金钟雪梨黑星病也有较好的效果。梨采果后要及时喷1次1∶3∶200倍波尔多液,以防病菌侵染梨芽、梨叶。同时也要给树体及时补充营养,以利提高抗病力。在喷布杀虫剂时,可混加磷酸二氢钾或尿素300倍液,这样不仅增加树体营养,而且对梨黑星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