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三农”服务 > 三农信息 > 农民信息
瓯海模式盘活农民“沉睡”资产
发布日期:2017-10-31 07:31:52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黄松光 字体:[ ]

在温州市瓯海区,花木、农村集体产权房、安置房指标、拆迁协议、合作社股东证……这些农民手中曾经“沉睡”的资产,如今凭借“一纸承诺”激活,可向银行申请贷款。该“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近日,国家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的批复》中,瓯海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位列其中。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手中的动产、不动产,因产权制度、登记流转制度不健全,无法直接转化成抵(质)押品,难以向银行贷款融资,导致农民持有的资产成为“沉睡”资产。2015年10月,瓯海区大胆破局,率先推行了“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农户用自有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经由专门机构评估和托管,便能获得银行授信和贷款。

据瓯海农商银行董事长潘志坚分析,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一饱一饿的“442阵营”:20%要么是不需要贷款,要么是不适合放贷的;40%往往手握能登记的财产;剩下的40%农民对资金需求处于“饥饿”状况,但致富门路与观念非常封闭。其主要障碍,在于农民手里掌握的财产缺乏与银行机制嫁接的渠道,导致难以有效盘活。

怎样唤醒这些“另类资产”?瓯海区萌生了一种在金融词典里未曾出现的新模式: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简单来说,就是以准信用贷款为母体,只要农民认为有经济价值,银行认为风险可控的资产,都可用于授托。在这些资产类别中,除了农房权证、村级股权、农村土地承包权,还有农村的车位,以及被征地农民的拆迁安置权、社保养老收益权,甚至还有农业商标、农业装备等。经过盘点,瓯海区列出35种之多,大概能盘活300多亿元的农民资产,惠及全区近一半农户。

“代管融资”并非一款简单金融产品,而是一种信贷模式的突破。在组织架构上,除了遍布该区47个网点的客户经理,瓯海农商银行还在全区建立了151个联络站,覆盖了所有开办此项业务的行政村,另外聘请了153名兼职性质的村级协贷员。

为了评估和托管资产,瓯海农商银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资产登记完成后,所有权证类文本由农商银行代管,授托代管动产类由第三方评估公司代管,其他需要人工培育饲养的家禽、农作物等,以及授托代管的不动产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一般来说,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利率较市场优惠不少。

徐协春是温州较大的花木老板,手中最大的资产就是名贵花木,但以往需要融资时,并不能直接拿来转为抵押品。民间高昂的融资成本,又让他不敢触及。正是“代管融资”让他感到柳暗花明。最终,徐协春凭借116棵名贵花木和一间农房,获得了1000万元的贷款,成为瓯海第一个受惠农民。如今在“协春园艺”,授托代管的花木全挂上了特有的标签。

一个村通过“代管融资”,可以贷出多少钱?地处茶山街道的睦州垟村给出的答案是2481.3万元。睦州垟毗邻温州大学城,村里仅小微企业就有30多家,老百姓投资热情很高,再加上这几年“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资金需求量一直很大。村民卢元标的房子拆迁后安置重建,建房加上装修要几十万元。现在大家都在造房子,他不好意思开口向亲戚借。所幸,拿着拆迁安置权,他获得了农商银行25万元的贷款,现在每个月只需缴纳600多元的利息即可。

这种变财产抵押为托管授信的融资模式,拓展了农民的产权价值,激活了农村巨量的沉睡资产。目前瓯海区已有203个村开办该项业务,累计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贷款6630户,累计金额22.34亿多元。

这项全国首创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在2017年第4期的《农民发展研究·决策参考》专题报告上做出批示:瓯海区的经验值得总结借鉴。为此,中央农办《农村要情》第22期专门予以转发。国家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的批复》中,温州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将新增两项试验任务,分别是“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和瓯海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