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社会信息
温州为海洋生物筑起“安乐窝”
发布日期: 2017- 12- 08 08: 1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7个海洋保护区,总面积619.79平方千米,温州无论在海洋保护区数量,还是面积上,均居全省前列;2014年以来,我市投入海洋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有近3亿元;经过4年努力,位于龙湾海洋公园的950亩红树林长势喜人,成为我国最北端且规模最大的一片红树林……一组组数据,一处处风景,正是近年来温州践行海洋生态文明的真实写照。

根据即将出台的《温州市海洋生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未来3年内,我市将力拓海洋保护区面积至970平方千米,让海洋生物“安乐窝”更加宽敞、舒适。

保护区建设20多年不间断

素有“贝藻王国”之称的南麂列岛,曾研究发现黑叶马尾藻、头状马尾藻、浙江褐茸藻等3个大型海藻新种,一时轰动世界。自2013年以来,中科院海洋所专家又在该区发现27个微小型藻类中国新记录种,其中7个为硅藻新种,已公开发表1种,其他6种正等待发表中,其中一新种南麂蹄形藻以南麂命名。

“在其他海区生物多样性普遍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丰富并不断有新发现,这是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蔡厚才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成立,是我市较早设立的海洋保护区。为了给海洋生物创造休养生息的“安乐窝”,20多年来,该保护区严厉打击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捕捞、凿挖等非法行为,严禁任何外来渔船在南麂保护区海域非法捕捞,严格监管旅游开发和岛上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

南麂保护区环境趋好,是我市加强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本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我市建立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重要生境保护、渔区严格管理和适度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分区分类分级差别化管控保护模式。今年,我市在现有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基础上,加大保护区建设力度,着手开展了《温州市水生生物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研究》工作,此举对我市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内保护区面积继续扩容

在龙湾海洋公园内,红树林长势喜人,设立其间的目测台上,鸟类悠闲地栖息。“眼下栖息鸟类还不算多,春季时过往的候鸟大片大片非常壮观。”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栖息鸟类的种类、数量增多,正是环境趋好的最好证明。

据2016年度龙湾海洋公园鸟类监测专题报告显示,在为期1年的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在公园记录到鸟类9目13科70种,占到瓯江口湿地同期记录到鸟类的50%以上,列入各类保护动物名录鸟类60种,占记录鸟种总数85.7%,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IUCN鸟类保护名录中的濒危鸟类共26种,占鸟种总数的37.1%。同样,在洞头南北爿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里,“鸟岛”成了鸟儿们的天堂;瑞安铜盘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构成适合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

海洋保护区的溢出效应已开始呈现。接下来,我市海洋保护区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形式上都有新动作。根据海洋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安排,我市将在3年内建成单体1000亩以上的海洋公园2个,并开展3个新的海洋保护区前期选划和报批工作。同时,海上生物休憩的场所,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原生态的海中。

“规划中的一处海洋公园,正是转变海洋利用方式的有益探索。”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海洋公园选划瓯飞围垦区域内,将利用所处的水文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海洋水体生态治理、净化海水,营造多种生境,建成一个人与海洋湿地生物和谐共生的海洋公园,“这是一次围垦区内生态用海的实践,对优化生态格局、提升景观价值、恢复生态系统,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海城融合、循环低碳,向着这一目标,我市海洋保护区建设将着力构建生态化岸线、栖息地、湿地和水系,达到自然化、生态化、绿植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国家海洋督察组(第四组)进驻浙江省开展海洋督察工作,进驻期间(2017年11月20日-12月19日)设立举报电话:0571-89662866,举报信箱:杭州市邮政信箱729号。督察组主要受理涉及围填海管理方面的举报,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进驻期间,督察组不接待走访。

记者 陈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