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7 > 城乡发展
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 2018- 04- 25 15: 44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概况 2016年,温州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受到国家验收组肯定。温州市“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两项改革试验成果分别被中央一号文件、国办文件所采纳。11月11日,根据中宣部改革典型报道安排,《农民日报》“追踪改革看落实”专栏刊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温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部曲”。2016年,温州市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增量6.24分,增幅9.08%,两项指标均居全省之首。实现温商回归、现代农业省外招商到位资金42.37亿元,落实农业投资额占全省27%,名列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增长4.8%,创近十年来新高;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优秀市)。

 

农业转型升级 2016年,温州市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培育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6条,1个产业集聚区和2个特色强镇被列为省级第一批创建对象,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3006.7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18.8亿元,分别增长20.9%、24.5%。初步建成温州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电商产业园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职业技能认证考试中心。全市创成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率先建立食用农产品标牌标志管理机制和农产品安全先行赔付机制,722家县级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实现全程可追溯。出台全省首个畜牧业转型升级政策意见,获评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优秀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浙江省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报告显示温州市地区秸秆焚烧零火点。

 

美丽乡村建设 2016年,温州市投入资金12.3亿元,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和改造提升村724个,接入受益农户数15.65万户。完成“百村千处”工程建设项目村49个、点(处)216个。完成精品线建设10条、精品村105个。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563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美一标”工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介绍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作为全国典型样本推广。永嘉县被评为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苍南福德湾村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乐清南阁村、永嘉屿北村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村落”,永嘉县岩坦镇苍坡村被评为“2016美丽浙江——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12强。全市落实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示范村建设点37个;落实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全覆盖县”建设,进度94.6%;全市平原绿化新增0.8万亩,新植珍贵树259.9万株;农村饮用水提质增效12.35万人,治理农村河道214.96公里。

 

村级资产清算治理 2016年,温州市重拳治理村级老协“顽疾”,完成对老协资金资产专项治理工作,实现“四个100%”,即100%完成老协清查,100%完成老协资金资产清算,100%完成老协账户注销,100%完成资金资产移交村集体;实现“四个零”,即零舆情、零信访、零滋事、零纠纷。实施“强村惠民三年行动计划”,消除空壳村705个,减少薄弱村605个,实现市域零空壳村。全市实现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0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7.66亿元),占全省总量八成有余。温州市农房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工作受到主要媒体关注,2016年7月28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温州农房抵押贷款盘活效应显现”报道,予以充分肯定,《浙江日报》、浙江在线也进行肯定报道。

 

精准扶贫改善民生 2016年,温州市把加快精准扶贫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点,率先全省出台精准扶贫实施政策,建立扶贫捆绑责任清单,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扶贫”公共平台,发放扶贫再贷款10.5亿元,占全省47%;完成异地搬迁19398人,占全省43%;发展扶贫资金互助会378家;首创精准识别倒排法,认定重点帮扶对象14.3万人。

 

农业统计调查制度 2016年,温州市农业局联合统计局建立现代农业统计调查制度试点,成为省级统计试点。率先全省首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平台,核定1590家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入库,更加准确反映全市农业转型升级成果,为全市率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核算体系奠定基础,为全省建立现代农业统计制度提供温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