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瓯海14所托育机构集体开园
发布日期: 2019- 11- 08 08: 57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3岁以下婴幼儿谁来照顾、如何照顾?近年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供给短缺越发凸显。日前,瓯海区举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育机构集体开园,对17所托育机构集体授牌,其中14所开园,3所开工。

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探索中,瓯海区是我市唯一入选第一批省级试点的区县。时至今日,作为试点探索,当地有了实质性的“破冰”之举,开启照护托育有政策可依、有行业标准、有监管主体的多元体系阶段。

破解婴幼儿照料困局

10月30日开园当天一早,80后二胎妈妈陈小菲来到瓯海区贝优托育园,将自己19个月的小女儿送到这里。“送孩子来参加体验课程,预约报名很火爆,还好政策优先满足二胎妈妈需求。”陈小菲坦言,自己对这个托育班期待已久。

陈小菲和诸多家长有着类似的难处:夫妻俩是双职工,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带孩子;长辈带娃教育观念不同,育儿理念有差异;保姆费用高,还难以找到如意的;而市场上的幼托机构参差不齐,难以选择。

贝优托育园选址双职工最密集、托育需求最高的瓯海区行政管理中心,由瓯海区政府建设,爱绿教育集团承办,向瓯海政府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职工子女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托育服务。标准化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托位68人,托管时间与职工上下班时间一致,全日制托育费1800元-2000元/月。

孩子那么小,送到托育机构,陈小菲虽然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但也有过顾虑,孩子能不能得到周全的照顾?

“送孩子来之前,我参观过这里,看到根据不同月龄孩子设计的专业空间,接触了这里的老师,相信孩子在这里,有专业人员陪护,被照看之余,身心也将发育得更好。”陈小菲说。

在贝优托育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班级里,硬件配套根据孩子们发育情况,在高度和材质上,量身定制,餐桌椅全部采用圆角设计。“1岁左右的孩子,在学习如何自己吃饭,像他们的餐椅就会格外重,防止孩子移动椅子摔伤。” 瓯海区贝优托育园负责人章苗苗介绍,其团队有幼儿园教育从业经验,所有托育师资经过专业培训,在照护婴幼儿之余,也倡导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瓯海试点探索多种模式

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我国托育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全面发展到逐渐消亡,如今又开始兴起的历程。此次政策红利转化中,瓯海区先行先试。

“瓯海能成为试点,除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瓯海集结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基础较好。”瓯海区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陈贵认为,0到3岁的孩子,以养为主,不以教为主,在试点中,做好食品、卫生、照护是重中之重。

为确保安全,具体试点工作由该区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建立由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监管等手段,建立举办者自查、照护服务管理机构网上巡查、相关职能部门抽查,及镇街牵头联合检查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着力破解托育试点工作体制机制障碍。

如何探路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模式?瓯海区率全省之先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原则,加大投入和政策倾斜,仅6个多月,探索出六种婴幼儿照护模式,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六种照护模式,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家庭照护服务、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区机关事业单位承办、社区配套用房承办、企业单位内部承办、社会机构市场化承办模式,以满足不同领域、行业的需求。首批试点的17家托育机构,覆盖8个街道,设班级56个,可提供托位965个,其中普惠性托位810个,占比83.94%。

托育普及还有多远

连日来,14所开园机构开始接受预约报名,报名火热。普惠性托育机构,月收费一般定价在3000元到4000元之间。职场妈妈对托育接受度明显偏高,社区和企业需求旺盛。

温州佳韵服饰有限公司,是本土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数量1100余人,95%以上职工来自其他省市,托育需求强烈。2012年起,公司考虑到在上班期间员工带孩子不便,设立佳韵公益托育园。此次,作为试点单位,在原有托育基础上,提升成为全市唯一公益性质的企业托育园。去年,员工周云波生了一对双胞胎,夫妻俩考虑到工作繁忙,把孩子送进了企业托育园,既省心又安心。

还有更多人有着和周云波同样的需求,那么,试点何时能够推广?据悉,我市现有0-3岁儿童近20万人,如何满足婴幼儿照护需求?瓯海区人大代表金婧雪,曾多次建议加快发展托幼市场服务,此次集中开园,在迈出第一步之后,金婧雪还期待托育机构能够发展得更快更规范。

“我家住在三垟街道,首批托育机构没在这里布点,孩子还是只能在家里带。”金婧雪有一个14个月大的儿子,她希望广大家长“入托无门”的困境能早日得以解决。而现有机构运作中,她建议准入的标准,要细化到方方面面,并定期检查,完善监管机制。

记者手记

建好“家外之家”

瓯海区托育的试点探索,正是在政府“有形”之手主导下,实现了我市托育困境的成功“破冰”。基于“全面二孩”的政策背景,此举对于缓解现代人养育压力,显然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幼有所育”目标,也因此迈出关键一步。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率与生育意愿并未达到预期,照料负担是影响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破冰”探索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在托育机构建立之后,后续管理的到位从而确保孩子安全、让大人安心,显然是最关键所在。

婴幼儿过于柔弱,呱呱坠地后,就需要家的呵护。托育机构在确保基本安全后,能不能给予孩子以家的温暖?这不仅要求托育机构规范有效的管理运作,且在食品、心理健康、亲情守护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周全。家长或许可以通过监控、视频、照片等手段,看到孩子托育生活的片段,但更多时候,在托育机构,孩子们的成长会有看不见的“死角”。完善“软”设施,消除“盲点”,可能比硬件的建设更加重要。

托育机构不仅仅是“寄托”场所,更应该是孩子们的“家外之家”,因此在建设打造中,极其考验政府建设、管理和监管能力。我们也期待,在试点的基础上,政府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普及推广,让托育惠及更多家庭。(记者 金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