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8 > 园区经济
浙南产业集聚区
发布日期: 2019- 03- 28 16: 5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 简称浙南产业集聚区。2017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按浙江省政府批复一区七园整合后统计口径)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工业总产值11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产业增加值101.65亿元,利税42.35亿元。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209.5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总产值581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36亿元,可比价增长8.9%;财政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146.52亿元,同比增长16.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42.68亿元,同比增长66.6%;外贸出口78.25亿元,同比增长12.7%;R&D经费占比3.2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3%、8.7%。

重大项目与招商引资。2017年,浙南产业集聚区完成温商回归到位资金45.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5.6%;实际利用外资6551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9%。总部回归成效明显,新增多弗、人本等总部项目,多弗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到位注册资金120亿元。引进浙江中电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合泰汽车智能电子转向系统等5个总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1%、19.4%、28.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25.3%,工业投资比重39.6%。

产业转型升级。浙南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较快增长,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1.4%、22.5%,其中激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49家。纳税超2亿元企业2家,纳税超1亿元企业2家,纳税超5000万元企业7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2个,新列入品牌培育企业名单6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家,6家企业与券商签约,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9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8家企业入选省“隐形冠军”培育名单,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

企业科技成果。浙南产业集聚区技改投资43.96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24.33万平方米的海洋科技创新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市级众创空间2家,新增国家专利优势企业、示范企业2家,新认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启动科技创新“三清零”攻坚行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55.7%。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11.6%,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5.3%、58.9%;新产品产值增长25.8%。

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浙南产业集聚区以环金海湖核心区建设为重点,浙南经济总部大厦、金海人才公寓、交通枢纽中心、现代冷链市场等项目陆续建成。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市职教中心、籀园小学滨海分校、金海一幼等一批新校舍投用。市域铁路S2线、G330国道(环山东路)、甬台温高速复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525.7亩商住用地出让。推进三大进城口提升工程和纬十浦精品河岸建设,新增绿地70.4公顷。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整治排污口1395个,滨海市控断面通过省级销号验收,69个小微水体全部通过验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42.9%。全面完成C级1320户、D级806户危房治理改造任务,推进2个城中村改造。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完成做地846.2亩,收储904.2亩,清理转而未供116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53亩,盘活土地1596亩。

行政审批与项目化改革。浙南产业集聚区深化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076项,国地税联合办税窗口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窗受理、深度融合,市场监管窗口推出智慧服务、智能引导、自主办理“三智一体”的“企业之家”服务站。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框架搭建完成。

民生公用事业建设。浙南产业集聚区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全区义务教育优质覆盖面91.7%。人均体育面积超1.9平方米省定标准。新建文化礼堂3家、城市书房1家、百姓书屋1家。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投用金海公交首末站,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推进食品安全区创建,改造农贸市场7家、关闭4家、新建1家,星海中心农贸市场建成省放心农贸市场。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


核心区项目建设。温州高新区坚持功能性平台建设和环境改造先行,攻坚首批八大重点项目,国际人才公寓等第二批总投资51.37亿元的八大重点项目于4月27日集体开工,累计新建项目28个、续建30个、竣工3个,列入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实现省“411”项目投资14.75亿元、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56.73亿元。其中,浙南·云谷开园投用,创新创业新天地一期主体结顶并启动二期地下室施工,国际人才公寓、互联网服务中心等工程进入桩基施工阶段,草河等部分河道完成治理,附二医龙湾分院、激光与光电联合研究院、温州生材所大楼顺利结顶,曹龙路、南洋大道等门户道路完成改造提升,温州大道东延、龙瑶大道等道路工程快速推进,核心区域初步展露新型城市雏形。

“大拆大整”与区域环境。温州高新区分片推进北起步区二期、金岙工业区等6个旧工业区企业征迁,累计完成工业企业征迁113家,腾拆建筑面积52.85万平方米,腾出用地1006.2亩。其中,北起步区一期完成拆后场地清理及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并启动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北起步区二期实现征迁企业100%签约并腾空36家、拆除33家;金岙工业区8家9.12万平方米企业厂房全部拆除。以黄石山北部旧工业区为重点,逐个制定污染、隐患企业整治关停方案,完成锅炉、煤气发生炉的淘汰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深化治理,累计关停重污染企业162家,淘汰锅炉135台、煤气发生炉10台。协同各属地街道完成7村2区块城中村改造,累计签订协议4719户,腾空4657户,拆除4657户,货币安置3030户,已完成全域旧村改造的60.9%;同步推进安置房建设,龙水北片农房改造集聚等5个工程加快施工建设,瑶溪北单元(B-05地块)等4个工程实现开工,教新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主体结顶,累计投资额35.15亿元。

创新生态优化。温州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企业研发中心12家,创力电子登陆新三板,木沙生物成为纽约大学在我国的生长因子创新药物孵化转化基地。浙南·云谷集聚众创空间11家、在孵项目78个;高新区创业园再次入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优秀行列;全省第三家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落地,氢创社、创意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截至2017年累计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面积48.9万平方米。国家级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浙工大温州研究院、温大激光与光电研究院、温大新材料研究院正式运营,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全市首家公益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温州科技金融中心投用,温州首家科技银行落户开业,9支规模总量11.1亿元的创投基金集聚发展,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

发展要素保障。温州高新区深入研究浙南科技城发展战略和功能布局,高标准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及系列专项规划编制,打造全市首个控规弹性改革样板区,完成海滨蓝田街坊、瑶溪北单元等4个片区控规修编和城市设施、综合交通等6项专项规划,基本实现区域控规全覆盖。强化融资保障,探索企业债、基金、信托等新型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完成融资授信31笔,获市、区财政及国资公司调剂资金支持2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23亿元,并获批国开行40亿元省棚户区改造资金。加强做地储备,启动新型产业用地管理试点,优化土地做地储备流程,全过程做好项目前期政策处理工作,累计完成政策处理350宗,做地4宗245.85亩,出让土地3宗160.22亩,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7.43亿元。优化服务环境,整改落实问题清单39项、任务清单72项,出台激励科技研发、股权投资等13个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