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8 > 科学技术
气象科技
发布日期: 2019- 04- 02 14: 43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概况 2017年,温州市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强化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建立移动气象台进驻防汛指挥部的常态化机制。全市汛期启动气象应急响应89次,发布预警信号620次,发送决策短信28万余人次,发送决策服务简报343期。开展水库、大桥施工精细化雨量风力预报等专项服务。洞头、平阳等航线专项服务取得初步成效。四项气象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实现“一站式”网上运行。


生态气象服务 2017年,温州市气象局深化与市环保局合作,推进气象环保监测资料实时共享,开展常态化空气质量环境气象预报公众服务。推进负氧离子清新空气监测网建设。启动泰顺“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品牌创建申报。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分析评估,全市实施人影增雨作业11次。


农村气象服务 2017年,温州市推出气象为农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向全市1633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点对点直通式气象服务。乐清为农气象服务获副省长孙景淼批示肯定。完成蜜柑等7个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开展城乡气象防灾减灾“两个体系”建设,创建全国“百县千乡”示范区1个、标准化村40个。


公共气象服务 2017年,温州市推进“天警”系统建设,气象信息成功接入公交电视、BRT站台显示屏、1200个党报阅报屏等载体。联合温州网推出台风在线直播、“温州台风网”手机版,台风网和气象网累计访问量5790万余人次,移动客户端访问量4342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气象政务网实现试运行。气象官方微博、微信粉丝数共计40余万。联合温州商报、市摄影家协会推出“随手拍”身边天气比赛、观云识天摄影比赛等活动。全年全市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87.9%。落实国务院防雷改革要求,完成与住建部门的防雷许可优化整合的交接。对全市危化企业和旅游景区开展防雷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督查。联合安监、旅游等开展气象监管369次,双随机检查77次。


气象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温州市“十三五”规划累计完成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一体化平台、大气(重)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县域台风暴雨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闪电监测信息业务一体化平台通过验收。洞头、泰顺、平阳等预警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永嘉预警中心落实选址。


气象科研 2017年,温州市气象台联合市气科所、温州大学开展环境气象、台风防灾等研究;与市排水公司、疾控中心联合推进城市内涝和疾病相关性研究;联合市人力社保局等五部门举办第六届气象技能竞赛。全年气象科研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市厅级以上奖励2项,省市县科技重点项目立项10项,科技成果登记5项。年内,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温州台风预报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成立,为上海台风所首家地级联合实验室,推出精细化海浪预报。


气象养生福地论证 2017年9月26日,中国气象学会组织专家团队在河南省郑州市对“文成·中国气象养生福地”评估报告进行论证审议,并形成评审意见,最终通过报告,建议中国气象学会授予“文成·中国气候养生福地”称号。文成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字号气候品牌论证的县级城市。


气象科普馆建成 2017年,温州市首个现代化气象科普馆建成,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展馆分三大展区,分别为东部地球家园展区、中部综合厅和西部3D影院厅,提供温州气象特点与气象之最、温州气候概况、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知识、气象防灾减灾等知识。展示方式上力求突出展项的趣味性、新颖性、地方性、实用性和互动体验性,有VR技术模拟灾害性天气现场,还有气象灾害预警图标连连看、模拟天气预报、人工消除冰雹等游戏加模拟等体验形式。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启用 2017年12月,温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新办公大楼正式启用,市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全部迁至新址办公。中心位于温州市滨江商务区,由上级气象部门与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中心配备功能齐全的气象业务服务现代化系统,下设气象监测预报平台、气象灾害应急业务平台、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信息网络与计算机应用平台、气象科研与科普教育平台、防雷减灾业务服务平台七大业务功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