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8 > 教育
高等院校
发布日期: 2019- 04- 02 15: 16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温州医科大学 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有附属医院5所,设17个学院(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设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全日制在校生23100余人,其中独立学院(仁济学院)在校生6657人,新招收普通本专科生4522人,硕士研究生1069人,博士研究生48人,学历教育留学生817人。学校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0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教职工2269人。有专任教师1422人,具有高级职称811人。

重点高校建设。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至年末,学校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5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0余项。

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和评比中获奖,其中在第15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三名,第三次捧得“优胜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5项。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列全国高校第七名。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在省属高校中并列第一。

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药学入选优势特色学科。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2%。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进入2017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前25%。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获批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7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7项。拥有发明专利授权59项,实用新型授权62项。发表论文被SSCI、SCI、CSSCI等权威期刊收录1837篇。

对外合作交流。温州医科大学国际化水平在全省高校中排名提升,国际化指标居省硕博授权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三名。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高校、机构增至124所,与国(境)外院校新签署合作协议12项,加入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和联合国“学术影响力”项目。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列为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新增学生国(境)外交流项目14项,全年派出学生参加海外学习交流853人次,同比增长51%。全日制学历教育留学生800余人。加强留学生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社会服务。温州医科大学附一医“生命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获批立项,推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眼视光科技创新先导中心、精准医学实验中心落户瓯海区生命健康小镇。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开展分级与双向转诊,多举措方便群众就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全年开展门急诊910万余人次;四类和特类手术占住院手术比率大幅度提升,新技术新项目同比增长60%以上。附属眼视光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双双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全国综合百强,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和骨科位列专科前30名。附属眼视光医院位列“2017年自然指数排行榜”全国眼科首位。


温州大学 2017年,温州大学下设学院15个,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22983人,其中独立学院(瓯江学院)在校生7306人、研究生1461人、普通本专科生13263人,留学生546人。年度招收硕士研究生436人,普通本专科生3260人;毕业生3858人,其中研究生383人、本专科生3475人。2017年全校毕业生就业率97.62%,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8.16%,本科生就业率97.64%,专科生就业率96.84%。校本部有教职工1743人,其中专任教师1060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87人、副高职称教师38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91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415人。

机构和专业设置。温州大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支持学科,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支持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1%,浙江省内排名第3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特色(国际化)专业3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重点教材31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教育教学。温州大学创新实施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入选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24所试点院校。专业获批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5个;获批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8个;进入全国同专业100强21个。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际级奖项8个,国家级奖项197个,省级奖项677个。学校首次获得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资格。在校研究生全年公开发表2A级以上论文、成果225项;其中SCI论文115篇(SCI1区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科研项目与成果。温州大学自然科学方面获得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4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1项,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1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学术论文发表405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317篇,出版著作3部;获授权专利274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人文社科方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3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9项;获浙江省第1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社科工作者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论文17篇、一级期刊39篇、被C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140篇,出版学术专著25部。

校地合作。温州大学新增2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平台对接地方产业功能显著加强。加强与政府、地方合作,共建苍南研究院、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所行业技术研究院。

教育国际化。2017年,温州大学与韩国全南大学、群山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协议。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机电学院申报“浙江—俄罗斯(温州大学)超快激光先进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温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成立,并入选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全年共有236名学生赴国境外参加各类校际交流项目,接收12名国际交换生来校学习。在校留学生565人,15名留学生获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温州肯恩大学 2017年,温州肯恩大学有在校生1904名,外籍专任教师10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4人,外籍行政管理人员11人,中方职员197人。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年内新增4个专业,开设视觉传达设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本科专业。

招生办学。2017年,温州肯恩大学录取新生601名,其中马来西亚国际生2名、港台地区学生5名。学校被列入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3个;被纳入2017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由校WeeTAP团队研发的“早期老年痴呆记忆训练的METAP系统”项目获2017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一等奖。

学生培养。2017年,温州肯恩大学举办8期“走近大咖”咖啡沙龙活动,建立朋辈互助学习中心,针对学业预警学生开展辅导。年内,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名人堂年度颁奖典礼、毕业季系列活动等多项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全校有注册社团和学生组织45个,学生社团组织活动1000余次。举办首届48小时创客挑战赛,训练课程引进自美国肯恩大学及美国知名创客空间。设立种子基金专项支持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华东政法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世界青年领导力训练营、亚太青年交流会等国内外比赛和会议。至12月,第二届毕业生共212人初次就业率92%,其中选择留学111人,占毕业生数52%,选择就业77人,占36%。

社会服务。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志愿者活动,开展“四千结对”活动,组织开展学生进社区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46支,参与活动学生500余人,服务瓯海区30余个街道的文化礼堂以及2300余名居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瓯海区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举行13次支教活动。通过AIESEC国际志愿者组织,参与海外志愿者的学生89人,分别服务于阿塞拜疆、埃及、白俄罗斯等20个发展中国家。在AIESEC的年度亚太领导峰会(AIESECAsiaPacificLeadersSummit)上获得年度全球志愿者输送优秀奖(OutgoingGlobalVolunteerProductGrowthAwarding),成为峰会上唯一获奖的中国大陆地区AIESEC高校团队。

国际化交流。2017年,共有210名学生开展海外学习项目,其中楼敏慧作为世青——联合国气候大会青年领导力项目的学生代表参加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3名学生参加第八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8thUniversityScholarsLeadershipSymposium),探讨人道主义话题。邀请4名访学教授来校开展5场全球系列讲座;全校接待外事来访团组25批次,外宾570人次;创新校企合作项目,打造与企业合作的国际化平台,加强与美国商会和知名企业的合作。温州肯恩大学书画院在洛杉矶和美国肯恩大学举办画展。实施全球教育创新项目,举办中美国际化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温州市国际教育创新论坛等。12月,成立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陈天龙美术馆。


温州商学院 2017年,温州商学院下设10个学院,设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5个。全日制在校生7961人,毕业生2157人,年度招生1992人。全校有教职工544人,其中专任教师445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5人,副高职称教师10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全校毕业生就业率97.44%。

机构和专业设置。温州商学院建有96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开设“期货订单班”“浦发银行班”“阿里巴巴特色班”等校企合作定向实践班。学校设有浙江省汽摩配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温州区域经济与民营资本研究中心、温州融资担保研究中心等11个科研机构,以区域经济、民间金融、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建有经济管理、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5个实验教学中心共48个专业实验室、11个基础实验室。2017年精品在线课程立项通过10门,完成6门翻转课堂的验收评审。学校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三个专业获批为省“十三五”特色专业。

学生培养。2017年,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类国际级、省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5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4项。学校开展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公务员事业单位系列培训、银行网申系列培训、求职面试系列培训等免费培训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第九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至年末,全校毕业生就业率97.44%,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40%,专科毕业生就业率97.76%。

创业创新教育。2017年,创业学院举办“8+X”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班和餐饮创业先锋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承办温州市第二届大学生创客文化节;承办温州市第一届电子竞技大赛高校联盟赛;承办温州市首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年内,学校“温商众创空间”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命名,中国青创社区(温州站)获批落户学校。

教育国际化。学校设有国际学院,在读人数800余名。与国际大学联盟合作办学,同30余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国际化办学取得新进展,与16所普通高中、8所艺术类学校签订苗圃计划,建立国际生源基地;学校“4+1”和非统招“3+1+1”录取人数均有大幅提高;优化海外游学工程,组织安排多个海外游学项目,游学人数850余名。2017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出国留学79名,非统招3+1+1项目学生出国深造30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有9个系(部)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100人,招收新生4222人。教职工684人,专任教师412人,副高以上职称237人(其中正教授44人,硕士生导师1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1.8%。学院有315名毕业生被本科院校录取,毕业生连续12年就业率达98%以上。

重点高职建设。2017年,学院入选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以高职院校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有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专业2个、国家示范实训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设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课程8门。学院获得省教学业绩考核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三名,11个专业确定为省特色优势专业,电机与电器专业被评为国家示范性专业。

学生培养。2017年,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获得国际奖3项、国家奖21项、省级奖114项。开展“早练晚训”项目465个,近10万人次学生参与活动,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系列活动80余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88支,“同心同行”社会实践队入选“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学院有创新创业团队80余个,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18家,“创业者联盟”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40强。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率10%,位列全省前三名,高于本科院校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2017年,学院拥有国家、省市各类人才105人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攻读在职博士人数22人。年内引进人才42人,其中硕博41人,高级职称5人;强化教职工培训进修力度,教职工参加校外培训进修1121人次,教师发展中心共开展自主讲座51场。

社会服务。学院坚持“培训-平台-服务”一体化,连续二年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学院年培训非学历学生1.6万人次。学院运营的温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上线133个精品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次数达5609次;开展中小企业“产研对接会”,签订转让协议18项,金额近千万元;重点服务企业3754家,发放企业服务券501.5万元,获2017年度全省平台网络运行工作考核优秀。学院促进新技术成果转化,牵头的浙南轻工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浙江省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立项;成立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心并被认定为温州市科技局重点中介机构,新增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6家,组建产学研创综合服务平台3个;完成立地式研发服务、成果转让项目220项,授权专利41项,科技到款额230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个,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奖单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府东路和瓯江口两个校区,下设12个分院系,33个高职专业。2017年,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2017年度招生录取3604人,毕业生就业人数2965人,初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8%以上。

教学改革。2017年,学院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三大类课程群。《互联网营销策划实务》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在线课程43门,专业微课资源库建成微课资源1043个;《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13部教材评选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获评优秀数居全省第二名。在温州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微课制作评比中获评优秀作品13个项目。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列为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校。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8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瑞萨杯奖,成绩名列全国高职组第一。

创新创业。2017年,学院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录入课程8门,微课44门,素材3324条,特色资源子库9个。加深创新创业研究,2名老师的论文分别获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论文一等奖、二等奖,2名老师的微课获2017年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彩一课”一等奖。

服务社会。2017年,浙江创意园各单位总运营收入近4000万元,园区的中介代理机构申请专利8129件;受理专利授权项目5124件。园区入选浙江省“2016—2017”年度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时尚研究院高质量完成《温州2017时尚消费指数报告编制》等课题9项。年内社会培训创新高。成教学院、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温州)培训基地、温州现代物流学院等单位培训人员23494人次。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全年立项厅级课题48项,省科普出版重点资助1项、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课题1项,何铁山老师所著《从汉字渊源看中华文化道德传承》获国家广电总局立项。

教职工队伍。2017年,学院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和聘用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9名,其中副教授2名。创新师资培养方式,选送教职工参加国外培训进修7名,国内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培养80余名。通过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教师22名,其中正高职称6名,副高职称6名,中级职称10名。郭晓敏老师获得2017年世界运动会地掷球项目金牌。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有二级学院5个,专业24个,在校生7459人,录取新生2798人。教职员工545人,其中,博士46人、硕士354人、高级职称174人(正高职称29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

人才培养。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食品加工技术等9个专业中开展“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暨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省级优势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省级重点教材4部,立项浙江省农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4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立项、结题“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创业项目22项,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对接79项,对接2000余人次;学校被评为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毕业生创业率8.54%,居全省高校第六名。有1项人文素质教育项目成果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温科起点众创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浙南特色种子种苗科技园区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及温州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恢复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自助单位资格,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83项(其中省部级项目7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2134万元;获教育部科技奖申报单位资格;获市厅级奖项13项;发表学术论文64篇,其中SCI论文10篇,授权专利22项。

社会服务。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成立“要约式”农业产业服务团队10个,服务农业企业63家,解决农业产业技术难题22个;建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7个,实施农技推广项目11项,辐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26万亩,其中,早籼稻“温926”、甜玉米“金玉甜2号”和松花菜“瓯松90天”3个自主育成的新品种被列为省区域主导品种。选派“五水共治”专家11人;选派市级第八批科技特派员17人、第九批23人,占全市下派总人数59%;深化校地合作,与瓯海区等5个县(市、区)签约合作,开展合作项目66项,转化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4项,制定地方农业标准3项,编写制定现代农业规划3项。

农业培训。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入选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创新推出78个特色项目,举办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等特色培训班50期,承办温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初、中级培训班20期;举办温州市农民培训师资培训班,牵头建立温州市农业人员继续教育、农民培训师资专家库;与隆平高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温农云”手机应用软件,推出“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微课程80门;开展各类新型职业农业培训112期、参训人员8983人次;组织首批7名农民学员赴德国、荷兰进行为期1周的培训学习;选拔农业发展领军人物培育对象33人,举办温州市农业发展领军人物研修班。

合作交流。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园林技术专科专业教育项目,联合开发课程29门;深化与德国巴伐利亚特里斯多夫农业教育集团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搭建中非合作交流平台,加入温州中非商会并任副理事长单位;加强与国(境)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交流,选派18名专业(管理)骨干赴美国、澳大利亚、捷克、波兰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方学院)有甬江路校区、金海校区二个校区,设有5个二级学院和4个公共教学部部门,专业27个。2017年,有在校学生6427人,录取新生2597人,招收自考助学学生305人。有教职工389人,其中专任教师293人。2017届毕业生1657人,就业率98%,考取专升本79人。

校区搬迁。2017年,东方学院金海校区一期工程于6月29日通过多部门联合竣工验收;8月,完成从甬江路校区向金海校区的资产设备、人员行李的搬迁运送工作;9月9日,学校在金海校区正式开学。甬江路校区主要作为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办公用地。

品牌专业建设。2017年,东方学院推进产教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批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民政管理综合实训基地4个实训基地(实训中心)获批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2017年,东方学院有2门课程入围全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3部教材获得全省“十三五”首批新形态教材建设立项。截至11月,学校教师获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开发表论文78篇,其中在一级期刊(人大复印)论文1篇,二级A类论文5篇,出版专著2本。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

校企合作。2017年,东方学院有校企合作企业193家,年内新增19家,学校聘请来自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103人。合作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人数2167人;订单班培养人数477人,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就业245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33门,联合开发教材16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合作企业向学校捐赠41.7万元。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温州分公司在物业管理专业设立“绿城奖学金”。

创新创业。2017年,东方学院实施创客培养工程,构建“东方创客集市”“创业讲坛”“创客下午茶”等创业教育品牌活动体系,大学生创业园(东方美创园)被评为温州市级众创空间。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8项;获得省级竞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学生创业创新作品获得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3项。在浙江省第六届高职院校“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学校选送的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最佳进步奖。

新青年下乡。2017年,东方学院以“新青年下乡”为主要内容与泰顺、龙湾的24个文化礼堂结对开展活动,暑假组织34支队伍赴温州各县市区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专业实践”服务活动,累积开展各类活动360余次,服务时数20万余小时,受益群众3万余人。“科普反邪”暑期社会实践队获评浙江省反邪教实践评比团队特等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该奖项的团队;“生命之光”禁毒宣传社会实践队获2017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称号。至年末,全校注册志愿者人数5156人,累计志愿服务时数91382小时,人均服务时数居温州各高校首位。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两系一部一中心12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891人(不包含体制改革试点学生243人),录取新生488人,教职工114人,毕业生就业率97.48%。

专业设置。2017年,学院新设4个专业,大数据应用与技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两个新专业获批,安全防范技术等3个专业获省高职高专院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评审类1个、备案类2个),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北京翔宇航空、杭州洪铭科技等单位开展合作,联合共建部分专业。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实训室2个,论证实训室建设项目8个。学院与市安监局共建的温州安全生产学院获市政府批准成立。

教职工队伍。2017年,学院引进优秀人才23人,新认定“双师”资格教师9人、新聘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人。入选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养5人。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项,市级教学竞赛奖项1项。教师获省部级研究项目立项1项,市厅级11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7篇,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省级奖励3人次。


温州城市大学 温州城市大学以瑶溪校区为总校,在蝉街、松台、蛟翔巷、经开区等校区设教学点,内设14个处室(学院),20余个专业。2017年,市本级学历教育在校生4965人,成专全日制在校生1245人,全市系统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近2万人,在编教师102名。

社区教育。2017年,城市大学建成市级示范社区学校(学院、分校)10所,市一级社区学校(学院、分校)20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学院、分校)30所。全市有等级社区学校284个,社区学校971所,社区学校覆盖率100%,全省排名第一。建成浙江省学习型示范城市2个,浙江省现代化成人(社区)学校7所,浙江省成人培训项目品牌8个,创建国家级的品牌项目4个,10个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全市11个县(市、区)中已有7地成为省级以上实验区或示范区,鹿城区成为温州市首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老年教育。2017年,城市大学新增社区老年学习苑19所,三区(不含洞头区)社区老年学习苑89所,开设特色班级765个,初步形成老年教育20分钟学习圈,社区老年学习苑面授2.94万人次。增挂浙江老年电视大学温州分校牌子,开发老年教育有线电视频道-ITV平台,新增老年电视教学点32个,设有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1613个,老年远程学员11万余人次;举办“中法书画交流”活动,组织47名老年学员、240幅书画作品在法国巴黎华侨华人会主会场举办书画展义卖。

社会培训。2017年,城市大学承接培训项目250余个,总收入1216万元,培训3.1万人次。建成省级培训基地1个,市级培训基地2个。

学习平台数字化建设。2017年,“温州学习网”注册用户778533人,现有视频课程总集数87635集,电子书总册数50万册,全年访问量102.7万次。“温州老年教育网”注册用户28800人,现有视频课程1644个系列,总数22192集,视频资源同比增加10%。电子听书70个系列,总数1160集,电影164部,戏曲384集,益智游戏79个,健康测试工具48个,全年访问量51.8万次。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设有14个学部,本科专业24个,在校生6636人。2017年,招录新生1589名,毕业生1448人,就业率94.34%。学院现有教职工450人,其中专任教师401人,其中教授95人,副教授118人。市厅级及以上人才10人,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2人,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1人,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7人。

学科建设。2017年,学院教职工获批10项教学、科研项目,其中省级科研项目3项。学院学生科研立项91项,其中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3项,省新苗计划立项8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康复治疗学、法医学获省“十三五”特色专业立项。省级微课立项获批5门,实现零突破。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病理生理学》3门在线开放课程。

学生培养。2017年,学院获得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创学院历史纪录。公共事业管理2014级2班获评浙江省活力团支部称号,学生徐梅当选“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妈妈团队进入全国百强。在医学学科竞赛、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等各项省级竞赛中,获省一、二、三等奖38项。学生发表SCI论文3篇。“拾年·鹿西”暑期社会实践队和“全科心,海岛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获全国大学生百强实践团荣誉。

教育国际化。2017年,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和国际化工作。获教育部认定招收留学生资格,一期开展与韩国关于眼视光学的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全科医学领域拓展与西澳大学、莫纳什大学、麦吉尔大学合作,召开2017年全科医学教育与基层医疗服务发展国际论坛会议。全年学院出境交流学生127名,接收来校交流学生34名。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17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有市重点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生7306人,招生1980人,毕业生1785人,就业率96.3%。有专职教职工358人,专职专任教师26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82人。

学科建设。2017年,学院建有艺术设计、机械与电子电器、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面积57000余平方米。研究推广瓯窑、瓯漆、瓯剧等温州特色文化,建有瓯剧艺术研究与推广中心,瓯剧文化创意体验馆,瓯窑、漆器研究所等,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推行班级企业化、订单式、校企合作等多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班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共13项,其中国家级社科类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6篇、2A论文4篇。获发明专利15项。推进人才联合培养,与浙江亚龙教育集团成立亚龙学院。

人才培养。2017年,学院以学科竞赛、专业技能大练兵、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等为载体,建立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到职业适应能力培养,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项。

创业创新实践。2017年,学院建成浙南最大的综合性众创空间(8000平方米)、全国首个规模型师生共创孵化器(3000余平方米)、设立浙江省内首个女子创业学院,专创融合实验班和创客工作坊19个。开设《市场营销实践实训》《虚拟商业综合实训》等11门创业实训课程;开设“新温商”创业实战班、8+X模拟公司班、网络实战课程、淘宝班等9个创业实战班。在2017年浙江省首届创新创业微课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爱驴代步》创业项目获得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率6.39%,排名居浙江省本科院校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