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15001/2019-02097 主题分类: 经济管理,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文 号: 温政办〔2019〕50号 阅读版本: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9-07-17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1/2019-02097
主题分类: 经济管理,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文 号: 温政办〔2019〕50号
阅读版本: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9-07-17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方案
(2019-2021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9- 07- 19 15: 26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1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方案

(2019-2021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高质量推进城市“精建精美”,助推城市服务能级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战略部署,结合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按照打造浙南闽北赣东有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新业态示范区的目标,实施五大重点任务,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新动能,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为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浙南闽北赣东有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新业态示范区。到2021年,市区新业态(“三新”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5%,占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新业态主体培育加快,争取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50亿元的新业态企业,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推动新业态企业上市;构建与新业态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业态。

二、实施五大重点任务

(一)聚焦数字经济,打造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高地。结合温州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

1.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从制造到智造,重点培育通信卫星、物联网、集成电路、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围绕温州国家自创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等平台布局数字经济新业态载体,争取落地国家北斗卫星产业基地,加快互联网大厦、创新创业新天地、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扩容发展和中国电子温州产业园建设。围绕产业和政府数字化的机遇,招引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清华紫光等一批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落地。瞄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谋划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基地、大数据与互联网基地。推动城市数字大脑建设、5G商用,完成信息基础网络IPV6改造。(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2.制造业数字化产业。围绕温州传统产业数字转型,以“制造+服务”为方向,积极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软件与信息服务为补充的信息新兴服务业。积极架构“5+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技术软件化示范项目以及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加快建设温州软件信息产业园、温州福地软件园、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软件与信息服务园区。每年引导实施10个互联网工业设计示范试点、5个服务型制造示范试点、10个智能化产品示范项目和20个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建设;三年建成10个数字化时尚创新基地,争取形成1个以上国内领先的生产性服务数字化平台。(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二)聚焦流量经济,打造世界华商网络城市节点。发挥世界华商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温州作为世界华商网络“总部城市”的地位,发展流量经济新业态。

3.新金融(总部)产业。以促进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实施“鸟巢计划”,重点引进在外温商回迁的综合总部、区域总部、贸易总部以及国内外500 强、行业百强、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等在温州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总部,培育本土成长型总部企业,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园、总部经济基地,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集聚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打造一批税收亿元楼。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把支持地方总部金融机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发展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鼓励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小微金融。扶持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大总部型金融机构设立及引进力度。积极谋划滨江商务区新兴金融中心,启动建设浙南科技城科技金融港,推进温州“金融大脑”平台落地使用。(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4.新商贸产业。发挥我市消费大市优势,加快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以品质化和智慧化为核心提升城市商圈辐射能力,重点打造五马-大南商圈、滨江商务区商圈、中央绿轴商圈、印象南塘商圈、5050城市广场商圈、华润万象城商圈、瓯海中心区商圈、高铁新城商圈、龙湾中心区商圈、机场口商圈等十大商圈,引进新零售企业,培育时尚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热点,做深体验消费,开展五马商圈“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建设。打造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构建“一中心一基地多平台”格局,重点推进核心区瓯海牛山广场进口商品批零交易中心市场建设,提速瓯江口进口商品保税物流基地、唯品会等项目建设,加快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温州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网销中心等“多平台”建设。申报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到2021年,力争培育网络零售额超10亿级电商平台企业1-2家、超1亿级电商平台企业1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5.新流通产业。结合世界华商贸易,优化物流运输方式,突出物流交易核心功能,发展智慧物流;吸引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特别是温商企业落户温州,到2021年,争取引入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2家、温商回归商贸流通企业10家。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建成国家(温州)物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积极申报温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东部交通枢纽建设,开工航空物流园,推进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深化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建设菜鸟智慧物流产业园,积极推动本地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三)聚焦创意经济,打造区域性时尚文创集群地。立足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约3000万常住人口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创意经济新业态。

6.泛娱乐产业。加快发展以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内容创新为重点的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教育等新兴内容产业。围绕优质温州文化、影视、艺术品等原创IP价值,加快温州网络文学原创IP众创空间建设,打造影视、动漫、游戏、经纪、衍生品等全产业链众创空间平台,推动IP+影视、+游戏、+体验等协调联动发展。对接腾讯、阿里巴巴、虎牙、斗鱼等大型动漫游戏平台及直播平台,引进国内外游戏研发、游戏发行等电竞产业链企业落户温州,做强做优网络游戏、电子竞赛类等,加快浙南电竞小镇建设,把浙南产业集聚区打造成浙南电竞产业新高地。(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7.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建筑设计、智能设计、时尚设计、品牌设计、新媒体和体验交互设计等产业,推动温州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建设温州时尚智造设计中心,打造浙东南“工业设计高地”。进一步提升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创街区发展水平,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创街区。高水平建设瓯江山水诗之路文化产业带,打响“国际山水写生基地”品牌,打造非遗文化体验基地,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传承发展以“义利并举”为核心的温州文化,深入挖掘永嘉学派的内涵,提升永嘉学派的时代价值。(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四)聚焦共享经济,打造区域性共享经济示范区。围绕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两大领域,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主线,着力推进共享经济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推广,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

8.生产性共享经济。推动研发检测、制造服务及生产能力共享,依托现代楼宇加快推进办公空间分享,鼓励搭建人才分享平台和知识技能共享平台,推动温州、上海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平台共建。打造温州民营经济共享高地,推进一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鼓励大型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享通用工序设备、生产线设备,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共享实验室、实验工厂,在市区建设10个市级智能制造公共生产设备分享平台、10个基于互联网的产能共享信息平台。提升发展温州科技大市场,建设一批新型众创空间,为新业态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9.生活性共享经济。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建设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搭建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综合体、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专精特新”产业集聚平台,打造医疗健康服务街区,建成区域医疗共同体内统一的医疗资源池和信息平台,支持发展以医联体、互联网医院、健康医疗大数据等为手段的智慧医疗,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养生保健、康复服务、医疗美容等康养服务业。谋划打造若干个以共享为创新特色的未来社区,积极申报省级试点,力争试点落地。加快推动旅游服务共享,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推进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VR)等的广泛应用,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共享。加快推动智慧出行共享,规范发展共享单车、网约车,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五)聚焦绿色经济,打造美丽中国的温州新样本。立足温州山水资源禀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新动能,发展绿色经济新业态。

10.都市休闲旅游新业态(月光经济)。聚焦瓯江两岸、塘河沿线等关键节点,精心布局集“夜游、夜憩、夜宴、夜赏、夜娱”于一体的都市夜景与休闲业态,建设南塘街、米房街区、沿瓯江灯光经济休闲街等具有温州特色、彰显温州特质的“月光经济”休闲街区样板。到2021年,打造市级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1个以上。加强城市夜景整体设计,制定实施市区景观亮化专项规划。锚定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目标,提升发展江心屿景区,整体提升三垟湿地与大罗山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建设洞头国际旅游岛,发展研学游、工业游、商务游、文创游、运动游、邮轮旅游等新业态。借鉴成都宽窄巷的开发经验,强化文化内核、空间组织、业态置换、项目运营等,加快五马街、墨池、庆年坊等历史文化街区成片改造,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尽快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极。(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名城集团,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11.第三方服务业。培育科创服务、现代会展业,以及会计、律师、咨询等专业服务业。结合国家自创区“一区五园”建设,依托复旦、国科大、中科院等资源,加快建设中国眼谷、浙南·云谷、文昌创客小镇等重大科创平台,推动温州、上海两地“双创”的全面对接,培育科技孵化、科技研发、科技咨询等科创产业集群,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10个、共建开放型合作基地10个。出台《温州市加快会展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温州时尚轻工博览会、温州国际皮革展、中国(温州)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中国(温州)泵阀博览会、激光光电展等,加快推动会展产业发展。在滨江商务区培育第三方服务业专业机构。(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

12.绿色循环产业。争取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重点培育再制造产业、城市静脉产业。在浙南产业集聚区谋划建设浙南绿色循环产业园,开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再制造试点,科学规划布局专业性、综合性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推广再制造产业,健全标准体系,对接全省雏鹰行动,培育再制造行业的潜力企业。强化静脉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的协同创新。(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浙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新业态发展中的问题。建立城市经济新业态目标考核体系,将新业态发展纳入全市考绩体系,督导责任落实。各牵头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细化方案,提出可量化的工作举措,引导各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强化顶层设计。结合“精建精美”,用好“多规合一”平台,对城市经济新业态重点开发的区块开展控规的修改完善工作,提高规划的精准性、协调性和实施性。参照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科学界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范围,制定新业态企业认定办法,形成能客观动态反映新业态发展的统计监测体系。

(三)引育企业主体。建立新业态企业招商指导目录和项目甄别评价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补链招商和配套招商,引进新业态核心配套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等。依托市区新业态企业名单库,研究提出成长性企业的筛选机制和培育名单,对优质新业态企业实施“一对一”精细化培育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政府数字化转型,对新业态企业工商注册开设“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积极研究在示范平台、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给予新业态企业政策支持。加强对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发展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发展城市经济新业态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创新文化。

(五)推进要素供给。建立适应新业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弹性供地机制,提供“量身定制式”保障服务。积极搭建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对接平台体系,发挥温州科技金融中心作用,强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业态项目建设。建立新业态重点人才引进目录,多维度搭建就业供求信息平台,探索“飞地”引才模式。

附件:2019年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工作责任分解.doc

' style='font-size:10.5pt;margin-left: 30px;'>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