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索引号
组配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0-12-17
公开方式
“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民生部门专场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发布日期: 2020- 12- 17 17: 20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时间

12月17日(周四)上午10:30

二、发布内容

重点介绍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推进工作等有关情况

三、发布地点

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四、发布人

黄阳栩(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邱小侠(市政务服务局局长)

朱鹏鸣(市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王清秀(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五、主持人

陈靓秋(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今天是民生部门专场的第三场,我们邀请到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黄阳栩,市政务服务局局长邱小侠,市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鹏鸣,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清秀,请他们就温州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过程中营商环境整体推进工作等有关情况做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黄阳栩发布温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有关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黄阳栩: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照“重要窗口”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以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企业需求第一导向、市场评价第一准则,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决定》,深入开展省级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推出了一批有引领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政策举措,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立足高位推动,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顶层设计

温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率全省之先实施《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进一步强化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规范。我委作为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出台实施《2020年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深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打造“十大品牌”,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工作协同推进机制,配套完善全市营商环境督查考核机制,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推动任务落实。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二、立足创新突破,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我市聚焦推进便利化创新,努力让“办事无忧”成为常态。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首问负责制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100%的企业事项,涉企优惠政策全部实现在线上公开、申报、兑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至竣工验收审批实现“最多80天”。我市聚焦构建法治化体系,努力让“公开透明”成为常态。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大力推广“信易贷”等个人诚信分(瓯江分)惠民利企应用,推进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综合治理,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保持全国前列。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梳理形成3290项“涉企免罚清单”。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在全国率先破题,公平竞争审查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我市聚焦推动市场化配置,努力让“公平竞争”成为常态。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关键投资领域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无抵押贷款”“科技贷”等举措,小微企业首贷户同比上升45%,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和贷款成本“三升一降”,银行贷款不良率降至2012年以来新低。我市聚焦提升国际化水平,努力让“双向开放”成为常态。获批创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联动抓好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搭建舞台。

三、立足争先创优,全力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今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开展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特别是2018年以来,温州率全国之先探索“两个健康”实践经验,为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提供了温州特有的示范底色。当前,市场经济面临发展环境再造、公共服务优化、企业自身改革、政商关系重塑等现实考验,我市要通过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供地方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肯定我市《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方案》。

通过营商环境建设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今年我市在册企业数首次突破30万户、增幅全省第1。5月,温州在长三角27个城市营商环境大比拼中总分第4。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温组织召开全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交流现场会,向全国充分展现我市经验成果。10月,全国工商联公布2020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温州位居全国第6。

下一步,我们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对标“世界一流、全国领先”,坚持利企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好、开放水平最佳、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不断打响温州特色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品牌。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阳栩主任,下面请市政务服务局局长邱小侠发布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等有关情况。

市政务服务局局长邱小侠: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在全市营商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市人民汇报展示我市政务服务改革的丰硕成果、描绘美好愿景。

政务服务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阵地,是营商环境比拼的主战场。我们负责运行管理的市民中心,是面对企业群众最直接的窗口,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重要的平台。今年,市政务服务局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入选了“省‘观星台’优秀应用”“省级‘城市大脑’应用优秀典型案例”等,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政务服务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让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改革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为了给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更加智能、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我们注重利民为本,迭代升级提效能。温州正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首先就是要打造好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我们抓住政务服务2.0试点机遇,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办”。优化线上业务、升级线下服务、全程导办帮办,实现近90%事项网上办理,50项高频事项“e秒办”。满足群众远程政务服务需求,推进跨国、跨省“一网办”。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推行34项涉企事项和28项个人事项跨省通办。建成全国首个“全球通”服务平台并向移动端延伸,布设国内外19个服务点,实现120项服务事项跨国通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点上、面上“协同办”。组建专家团队和双首席代办队伍,上门服务、上网代办。建成132个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布点1500多台“瓯e办”,构建以县市区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各主要街镇(社区)的政务服务新体系,让群众就近办成事。

我们注重集成创新,对标一流树品牌。政务服务改革最终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群众关切的小事就是我们改革创新的大事。今年以来,我们全国率先开展涉企鉴定“最多评一次”,建立事项清单,明确31项事项“最多评一次”、9项事项免评估,为企业降本减负,这项改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央、省市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全省率先推出5G基站建设审批、企业“水电气网”报装联办、充电桩审批等“一件事”集成服务,让企业“跑一次”“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全市推开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改革,实现率达100%,通过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五个减”,为服务“加码”、让审批提速。

我们注重业务协同,标本兼治优环境。公共资源交易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交易市场公开透明,市场主体才能公平竞争。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在服务上做加法,推行“不见面”交易,今年市本级已有98个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行“远程化”评标,与10个省外地市深化合作互动,推动跨省专家资源共享,提高评标质量;坚持在成本上做减法,实行“电子化”保函,已累计开具852单保险电子保函,减轻企业沉淀资金负担近13.9亿元。实行“一个库”管理,建立交易主体信息库,实现12095家企业信息网上填报、在线审核、全市共享;坚持在监管上做乘法,实施“电子化”监管,对142个中标项目履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实施“联合化”监管,形成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互通、案件共查的协作机制,合力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威慑;坚持在壁垒上做除法,开展“专项性”抽查,随机抽查全市59个项目的招标文件,清除市场壁垒,防止违规设置门槛,重塑市场秩序。我市招投标全过程闭环管理措施入围全国落实“六保”任务20个优秀案例。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将尽心谋好篇、全力开好局。市政务服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这一主题主线,重点做好服务集成的文章,在全市推行政务服务2.0建设,推进窗口人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形成无差别受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的工作机制,打造“专业、敬业、热情”的窗口人员队伍,将一流的政务服务体现在工作细节;重点做好改革创新的文章,擦亮“全球通”服务品牌,推出更多的便民利企“一件事”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将有特色的改革品牌打造成全省样板;重点做好规范管理的文章,制订我市首部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的地方性法规,推行“不见面”开标全覆盖,提升投标电子保函开放度,深化招投标闭环管理,将高效的监管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我们将打造全省第一个政务文明实践中心,巩固“全国文明单位”这一创建成果,以一流政务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每个“小窗口”的出彩为全市“大窗口”添彩,推动温州政务服务持续落实落细、出新出彩。谢谢!

主持人:谢谢邱小侠局长,下面请市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鹏鸣发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推进情况。

市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鹏鸣: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近年来,市中院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积极参与做好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先后制定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提升32条意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措施、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提供司法保障30条意见及商事、行政、知产等条线深化细化举措,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助力温州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着力营造最稳定的社会法治环境。注重加强对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保护,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随意扩大适用,坚决依法甄别纠正冤错案件,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处一批“村霸”“业霸”“工程霸”以及“套路贷”等严重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到目前为止,全市法院一审受理涉黑恶案件414件1916人,判处罪犯1877人,重刑率达22.0%,为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二、着力保障最需求的市场主体权益。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行合同质效行动方案》,制订《小额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快速审理机制(试行)》,通过对立案、审判、执行流程繁简分流改造,压缩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深化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在全省首创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首家集传承、教育、保护、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向社会公布严重侵权企业名录,强化知识产权信用惩戒,今年以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90件。联合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发布全国首个裁审衔接白皮书,建立劳动争议裁审衔接长效机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415件,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454.7万元,有效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效。

三、着力健全最顺畅的救治退出机制。深化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温州破产法庭建设,发挥好集约化、专业化审判优势,促进有价值危困企业再生、落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2017以来,共新收破产案件2456件,审结1838件,分别占全省的29.0%和33.7%。通过破产审判盘活土地2192.5亩,厂房面积133.8万平方米,核销不良资产316.9亿元。推动出台五个府院联席会议纪要,创新解决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税收减免、破产企业注销等难题。积极探索运用预重整制度化解核心担保圈风险,仅用时39天即促成债权额达7.8亿余元的河田集团公司预重整成功。2017年以来,重整成功24件,促成庄吉集团等一批本土龙头民营企业重生。

四、着力解决最关切的执行兑现风险。组织开展“清房风暴”“清产处置”“清零行动”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系列集中执行活动,今年以来执结案件77337件,到位金额290.0亿元,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7万余例,限制高消费5.6万余人次,努力兑现民营企业胜诉权益。扎实开展“执行审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出台执行审计办案指引,严厉打击被执行人逃废债行为,共对87个案件启动执行审计程序,发现非法转移资金13.5亿元,促使主动履行或执行和解到位金额达1亿余元。最高法院专门转发推介温州法院执行审计经验。积极探索对因一时失误、没有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企业经营者被执行人实行有条件取消部分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为企业经营者重新创业松绑。

五、着力构建最高效的司法助企机制。与市企业家协会建立服务保障机制,设立民营企业纠纷风险预防化解指导室,每月安排轮值法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交流指导,目前已对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289个。为一企业家成功协调到位1.8亿元执行款。全面研判因疫情可能引发或潜在的各类纠纷情况,出台系列稳企助企规范性文件,发布涉疫情相关纠纷解答,编印发放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司法服务手册2000余册。积极开展线上依法助企、精准帮企活动,为7492家企业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努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下步工作中,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实干和实绩为温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保驾护航。谢谢!

主持人:谢谢朱鹏鸣专员,下面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清秀发布打造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创新环境和竞争环境方面等有关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清秀: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温州市市场监管局以打造“市场主体最活跃、市场活动最宽松”的地市为目标,大胆创新、深化改革、精准服务,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聚实力、添活力、增动力,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下面,我从市场主体的准入环境、创新环境、竞争环境等三方面,为大家做下介绍。

一、围绕企业开办便利度,打造高效便捷的准入环境

企业开办便利度是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事关“最多跑一次”改革获得感的高频事项。2019年,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易企办”改革项目,形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温州样板。2019年5月,温州市场主体破百万;2020年5月温州市企业总量突破30万大关。在2020年初公布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开办企业”多项评价指标位列全省首位。

一是推进百万双高行动计划,优化市场主体结构。通过推行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升级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等十大举措,在保障市场主体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在册市场主体总量117.9万家,企业占市场主体比与公司制企业占比分别达到27.8%和89.3%,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二是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深化“一件事”改革。实施企业开办环节全程网上办,只需登录“企业开办网上办平台”,即可办理包括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存缴登记、银行开户等6项业务,以及企业变更备案等。今年以来,全市新设企业6.1万家,逆势增长18.3%,居全省前列。企业开办“网上办”比率高达98.7%。

三是牵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提前全面完成涉及我市县两级需改革事项154项,创新推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等举措。市本级审批事项即办率73.10%,审批承诺时限压缩比达92.5%。

二、围绕企业核心创造力,打造唯实惟先的创新环境

今年,市市场监管局集聚部门优势,推动出台利企举措,成效显著:外观专利快速预审通过301件,授权298件;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31亿元,商标权质押融资金额10.5亿元;商标登记注册1724件;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464件。

一是探索服务集聚,打造“一区三园”综合服务大平台。依托温州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率先打造以知识产权服务园、知识产权大港湾、国家大学科技园多点布局的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体系。已累计服务市场主体3万余家(次),办理专利超10万件、商标约5万枚,协助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0亿元。作为全国首家政媒联动知识产权大港湾,自2019年投用以来,已累计代理申请专利8927件。大学科技园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重点为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运用转化和推广知识产权贯标提供“一站式”提质服务,目前该园拥有国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0家,并有26家企业通过了国家标准认证体系认证。

二是提供高端服务,着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聚集国家级服务资源。引入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国字号代办处,在“家门口”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套餐式服务。在低压智能电器、汽车零部件、智能泵阀等区域重点产业成立13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数量居全省第一),推进产业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重大共性问题研究、成果转化。

三是围绕维权援助,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大大降低维权成本,获省高院表扬肯定。在全省率先启用“仲调对接”机制解决专利侵权纠纷,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能力建设机构”。通过与阿里巴巴等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侵权判定服务,对涉及温州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快速处理。

三、围绕企业公平竞争力,打造高效透明的竞争环境

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 进一步打造协同、高效、阳光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探索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实行柔性执法116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鼓励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大数据监管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机制。今年以来,全市系统共查办各类案件7862起,大要案1271起,移送司法机关215起。疫情期间,冲锋在前,严守防疫物资、基本供应最前线,有力震慑不法行为。坚持在民生案件查处、大案要案惩治、涉企收费检查维序中打造新标杆,重拳开展“转供电”专项执法,为企业清退费用6685余万元。积极融入长三角执法一体化格局,打造升级版打假维权护企双百联络站,提供服务1986次,为企业打假立案63起,挽回企业损失1428.02万元。

下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为发展助力、为企业赋能、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四大目标,以更大力度、更实成效,助企业、惠民生、促发展,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清秀副局长,下面开始进入提问环节。

浙江日报记者:邱局长您好!温州市政务服务局作为全省政务服务2.0试点,我想了解,你们接下来将如何在网办、“一件事”集成办、跨省通办等方面给企业和群众带来新服务和新体验?

市政务服务局局长邱小侠:感谢记者的提问!今年,温州作为全省政务服务2.0建设试点之一,在大厅布局改造、硬件匹配、事项承接、智能导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2.0建设提供了温州经验。接下来,市政务服务局将协同相关部门,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便民利企,让线上线下办事更加“好办”“易办”。发挥2.0建设试点优势,加快市民中心办事大厅适应性改造,设立5G智慧审批服务区,做优前端导服,以“线上取号+现场激活”方式引领智慧办事;深化2.0线上线下融合,实现100%接入,拓展高频事项“e秒办”,形成“线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大厅办兜底”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窗口人员职业化建设,组建智能导服团队,手把手指导办事群众进行2.0系统操作。依托全市代办服务“一张网”,强化专业化代办队伍建设,为特殊群众提供全程代办帮办,让更多群众体验到“五星级”政务服务。

二是聚焦综合集成,让“一件事”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加大“一件事”集成办改革力度,在民生关切、涉企服务领域推出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2.0“一件事”事项。依托温州国际服务中心,推进涉外服务事项向“一扇门”集中,提供“一件事”服务,打造成在外温州人和在温外国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我们还将2.0建设向全市基层街镇延伸,继续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提升工作,推动公共服务2.0事项集中入驻、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近跑一次就能办成事”的便捷。

三是聚焦特色创新,让跨国跨省通办更加延伸拓展。擦亮为侨服务“全球通”这张金名片,在功能布点、服务事项、系统整合上再创新再深化,不断提质增效。拓展提升跨省通办,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基础,辐射带动与海西等更广地区的政务合作,完善“线上平台+线下专窗”的合作模式,不断拓展服务事项,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群众提供多元化、立体式政务服务。

平阳县传媒中心记者:黄主任您好!信用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我想了解下温州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是如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黄阳栩: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温州市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强化公共信用在行政、社会、市场领域应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开展信用应用业务协同,提升企业办事体验。市县两级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社保医保、产业政策兑现等21个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入,在6351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实现主体信用报告在线实时核查。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开展信用核查135.3万次,对信用状况优良的主体实施容缺受理、加快办理等守信激励措施1.95万次,以信用审批服务提升守信主体办事体验,引导企业遵纪守法。

二是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大力推广“信易贷”。在全市推广贷前“双查询”制度(即贷前查询人行征信信息和政府公共信用信息),通过向金融机构开放公共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增信。目前已经为鹿城农商行、瓯海农商行等6家地方商业银行定制信用数据接口,为全市36家商业银行和22家小额贷款公司开设信用平台查询账号232个,累计无偿提供信用查询服务超590万次,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公共信用信息推出如富民融通、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融资等各类无抵押“信易贷”产品,有效满足企业信用贷款需求。

三是积极推进公共信用修复,引导企业珍视信用。制订《温州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工作操作流程指引》,在信用温州网站开设信用修复专栏,举办公益信用修复培训班13期,协调市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12家行政处罚主管部门加强各自领域信用修复受理,采用媒体宣传、微信告知、上门服务、集中办理等各种便利措施,累计为我市1650余家失信企业实施信用修复,为失信企业再发展松绑,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欧华联合时报记者:朱专委您好!我们注意到,去年平阳法院办结了全国首例具有个人破产实质功能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请问目前温州个人破产工作进展如何?

市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鹏鸣: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18年年底以来,市中院认真贯彻市委“探索个人破产制度改革”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为“诚信而不幸”的债务人重获新生创造机会。到11月底为止,累计立案启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80件,涉及案件561件、标的额14.0亿元,结案45件。其中,17件成功清理办结,免除债务3906.2万元。试点经验在全国引起积极反响。主要做法:一是府院联动,合力推进试点工作。出台全国首个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府院联席会议纪要,目前已在44起案件中运用府院联动机制调取债务人综合信息,并用于债权人会议公开质询。二是先行先试,创新建立清理机制。制定具体全面的试点操作规程,与温州银保监分局签订备忘录,积极鼓励金融债权人对债务减免、减免幅度、减免条件等相关事项采取一致性行动,以此激活银行债务减免制度,实质性化解金融债务“担保链”问题。三是疏淤堵漏,助推诚信温州建设。针对可能出现的“逃废债”行为,赋予债权人知情权、质询权、表决权、监督权等四项权利,并设置失权与复权、公示与监督等约束机制。出台全国首个公职管理人制度会议纪要,以低成本方案解决破产管理人履职问题,填补了国内制度的空白。目前,已确定25名公职身份管理人,并为17件案件指定公职管理人。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府院联动、法院主导、试点先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温州破产法庭集约化、专业化审判优势,持续扩大案件受理面,有效推进金融债权深入参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力争个人破产工作继续保持领先,为全国推进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贡献鲜活的温州素材、温州样本和温州智慧。

温州日报记者:王清秀副局长您好!知识产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防御和保护,请问你们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中,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都有哪些具体的布局?

市市场监管局王清秀:谢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时期是对温州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赶超跨越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五年。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推进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水平。具体来讲,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温州市司法系统将继续积极参与我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建设,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各行政、刑事执法单位,完善刑警衔接、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沟通协调等工作,进而推进知识产权集中管辖工作与“三合一”审判工作。

二、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

温州市行政机关将继续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和市场监管工作。围绕我市重点创新领域、侵权高发地,联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

三、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维权能力

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定期开展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系列培训活动。鼓励温州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机构或团队,制定科学保护策略。继续推进温州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的工作程序。继续推进建设温州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平台、温州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针对重点贸易国家和地区制定和发布知识产权境外保护与维权指引。

四、创建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继续推进建设温州市知识产权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创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效率,提升权利人的维权满意度。

主持人:各提问环节到此。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