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索引号
组配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0-12-21
公开方式
“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第四场)
发布日期: 2020- 12- 21 16: 2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时间

12月21日(周一)上午10:00

二、发布内容

重点发布温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有关情况。

三、发布地点

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四、发布人

徐伟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冯金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周守权(市住建局局长)

曾恩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高永兴(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五、主持人

陈靓秋(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今天是民生部门专场的第四场,我们邀请到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徐伟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金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周守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曾恩伟,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高永兴,请他们就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有关情况做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徐伟中发布文明城市创建有关情况。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徐伟中: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有关工作情况,首先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创建文明城市,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惠民工程。近年来,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温州城市在公共环境、公共管理、公共秩序、公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走出了具有温州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道路:

一是“移风易俗”提供温州经验。温州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深入实施移风易俗“六大行动”,推进改革攻坚年行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作为全国唯一移风易俗案例入选中组部、中宣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的生动案例”,中央文明办专刊发文推广温州经验,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9万多起,为群众减轻资金负担80多亿元,被群众称为减负工程、民心工程。

二是“大爱城市”成为温州品牌。近年来,温州培育各级各类道德典型1800多人,数量居全国地市前列。持续十九年推进“8·8诚信日”系列活动,擦亮“信用温州”金名片。民间公益叫响全国,“红日亭”不仅成为温州慈善地标,更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设立各类民间道德奖3777个,“明眸皓齿工程”“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等,形成温州人“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的独特道德现象。特别是疫情期间内外温州人守望相助,向外界诠释了温州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贡献温州方案。平阳是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乐清、瑞安等地先后被列为全国试点,鹿城、瓯海、龙港、文成等地被列为全省试点,在温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引领思想、惠及百姓的重要阵地。

四是“德法双治”走出温州路径。实施《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从立法层面推动交通管理“顽疾”整治,走出了三个全国第一:开出整治“斑马线上低头族”全国首例罚单、全国首创快递外卖行业“四色考评”、全国首创地方立法治理 “僵尸车”。率全省之先打造“礼让斑马线2.0版本”,市区斑马线守法率达98.81%,“车让人,人快行”蔚然成风。

五是“公筷行动”形成温州样板。率全省之先开展以“长者先动筷 公筷来夹菜”为主题的“公筷行动”,3次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奥运冠军朱启南、李校堃院士等温籍知名人士代言,制定下发温州市《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规范》,成为疫情期间全国各大城市争先学习的示范样板,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报道。

六是“幸福城市”提升温州形象。通过文明创建,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公共服务持续向好,建成文化礼堂2515家,24小时无人值守的“城市书房”88家、全国首创公益图书漂流平台BRT城市书巢,拓展建设百姓书屋、文化驿站、百姓健身房等阵地,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温州已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更是位列地级市榜单榜首。

今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温州再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这是反映城市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品牌。此外,瑞安成功蝉联,入选还有11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文明单位,2户文明家庭,1所文明校园,1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其中文明家庭代表吴红梅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持续擦亮文明城市的“幸福底色”,努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

主持人:谢谢徐伟中副部长,下面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金考发布城乡规划建设和资源保护保障方面等有关情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金考: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聚焦建设“五美”新温州,通过空间统筹和资源保障,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以规划为引领,助力城市蝶变生活提质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通盘谋划、精细落子,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一是优布局。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作为主载体,加快“多规合一”,拉开城市框架,引导人口、产业向城市化重点地区和国家级、省级重大产业平台集聚。二是提能级。截至2020年末,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94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了15.1%,“一主一副两极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基本形成,我市作为浙南闽北赣东中心城市的地位逐步突显。“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7个,包括供水、城市地下管线、通信等方面,努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三是增颜值。建设“三维城市”,直观展示规划效果,目前已实现“两线三片”重点区域全覆盖。精雕细琢瓯江两岸、塘河沿线、三垟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地标,以点带面做优核心景观和公共空间设计,扮靓城市面貌,彰显城市气质。四是优品质。构建“15分钟生活圈”,其中社区公园、中小学、卫生医疗的步行15分钟覆盖率已达75%以上。做好“未来社区”这一新兴事物的研究设计,营造更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生活。

二、以保障为基础,助力项目落地蓝图落实

我们秉持节约集约,努力破解人多地少的瓶颈,让美好愿景逐步成为发展实景。一是海陆统筹全域化。在政策变化快、审查要求严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围填海问题处置,争取用海空间4.26万亩,把遗留问题的“包袱”化作助推发展的“财富”。“十三五”期间我市共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87万亩,重点保障了杭温高铁、温州机场扩建项目、市域铁路S2线等重大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二是增存利用一体化。既全力拓展增量,更着重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0.97万亩,推进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22万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0.25万亩,以全省最少的人均建设用地,实现全省第三的单位建设用地GDP。三是资源配置市场化。“十三五”期间全市供应土地24.54万亩,比“十二五”增长了23.8%,其中供应工业用地(用海)4.6万亩,比“十二五”增长了97%,为产业壮大提供了支撑;出让住宅用地3.18万亩,土地市场整体保持稳健。

三、以“两山”为遵循,助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我们依托生态本底,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一是坚守耕地生命线。铁腕推进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重大行动,“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查处违法占用耕地4648.86亩,比“十二五”下降了47.5%。二是扎牢防灾安全线。圆满完成“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全市共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1385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减少受威胁群众46368人,并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农房改造等相结合,让农民安得下、富得起。三是构筑绿色风景线。“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20.8万亩,创成国家级森林乡村50个、省级森林城镇43个、省级森林村庄26个、一村万树示范村141个、市级森林村庄216个,其中瑞安、苍南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建成市级森林康养基地52处,森林康养旅游4426.8万人次,产值1470亿元,分别比“十二五”增长了136.2%和59.3%。四是打造黄金海岸线。“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投入海洋保护资金10.7亿元,“蓝色海湾”项目连续三期获得国家专项奖补,其中洞头一期项目带动了1000多名的渔民转产就业,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并作为全国生态修复唯一典型,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锚定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加快中心城区崛起;进一步深化资源集约利用,突出生态宜居,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努力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新征途上再添胜景、再立新功!

主持人:谢谢冯金考局长,下面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周守权发布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完善住房保障方面等有关情况。

市住建局局长周守权: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近年来,全市住建系统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全省三大中心城市、四大都市区之一”的战略布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城乡人居环境,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提升,深入实践并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住房让群众更满意”的工作理念。

我们践行“五美温州、大建大美”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城市有机更新破解发展瓶颈。我们以行政村“整村”改造为目标,“集中发力,连片改造”,“签、腾、拆、建”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联动实施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和违章建筑拆除整治。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行政村整村改造159个、20.7万户,拆除旧房3060万平方米,市区拆出土地3.6万亩,相当于建成区面积的十分之一。

二是“大建大美”实现城市形象精彩蝶变。我们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精致打造“两线三片”五张亮丽城市名片,逐步奏响月光经济“四部曲”。三年来,全市“大建大美”累计开工项目996个、建成项目675个、完成投资3011亿元,高品位呈现“温州外滩”、三垟“生态客厅”和中央绿轴“活力走廊”城市新貌,重塑五马街区“斗城记忆”,打响了瓯江夜游、塘河夜画等一批月光经济品牌。

三是美丽城镇成为连接都市乡村的桥梁纽带。我们以有品质、有活力、有风情为目标,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全市115个乡镇全数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中4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样板乡镇。通过整治后的小城镇各具特色、个性突出,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推动了乡村振兴。今年创成省级样板美丽城镇12个。

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我们以“外快内畅”为目标要求,构筑布局完善、级配合理、功能明确、管理先进的市政道路网络。五年来,市区建成七都北汊桥、瓯海大道东延和滨海大道北段等快速路,促进内外交通衔接。建成宁波路、广化南路等246公里的城市道路,打通府东路、月落垟路等45条断头路,建成时代广场、上陡门浦公园等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3.1万个,缓解了市民“行车难”“停车难”。我们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垃圾处置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达到12920吨/日,较“十二五”末增长近一倍,处理能力位列全省之首,基本实现县级以上生活垃圾处置“零填埋、全覆盖”目标;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3万吨/日,较“十二五”末增长了54%,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置“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目标。

我们秉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初心情怀,不断完善城乡住房体系建设。

一是城乡危旧房治理牢牢守住住房安全底线。我们将城乡危旧房治理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9131户(其中C级17489户、D级31642户),改造成效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实现“动态清零、一户不漏、长效治理、走在前列”目标。特别是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我市按照“动态排查、即时治理”工作要求,9月份提前完成1016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住房保障持续扩面提质。我们切实保障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率全省之先创新实施“市场提供房源、政府补贴租金”的公租房保障新模式,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由2016年的17.11%提高到2020年的23.41%,累计保障人数由108.32万人增加到153.5万人,公租房租赁补贴标准由原来的25元/平方米提高至35元/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实现了上年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0%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我们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选择”的人才住房体系,实施首批人才住房配售,“以房留人”政策成效初显,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

三是棚改、旧改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我们实施新一轮“安置提速”三年行动,促进棚改安置住房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015年以来,全市开工棚改安置住房24.2万套、竣工17.5万套、交付15.3万套,同步实施学校、医院、公园、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2019年,我市棚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我们在完成“六重清单”目标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克难攻坚,老旧小区改造初见成效。今年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6个、开工率220%。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3台,完成率129%。全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周守权局长,下面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曾恩伟发布创新城市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等有关情况。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曾恩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对综合行政执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局始终以改善市民人居环境为目标,努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市民生活品位。下面,我就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是城市公园越来越有品质。过去,温州公园为数不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袖珍型的中山公园,如今大家一出门就有公园可休闲、绿道可散步;过去,绿化面积不够,彩化只在几个路口可见,如今,大家走在路上,移步换景,如在画中;过去,大家想看郁金香花,可能要漂洋过海,如今,我们的马鞍池公园就有70多个品种的郁金香,色彩斑斓,营造了花海追梦的意境,吸引了一大批喜欢郁金香的“铁粉”,郁金香主题已融入了温州市民生活,给大家带来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如果大家想看樱花,那么请到瓯江口来,这里有全市乃至全国最具特色、最富内涵的精品樱花公园,感受30多个品种樱花带来的万种风情。各不相同的主题公园分布在市区就有23个,我们还利用零星地块建成的微型公园有100个。

二是环卫设施越来越有温度。厕所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文明城市窗口。过去,温州城区环卫设施比较简陋。如今,温州城镇公厕颜值大提升。除臭、通风、防蚊蝇等设施一应俱全,有的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特别是改造提升后的公厕设有书吧休闲区,配备了WIFI、书籍、座椅、自动储物柜等便民设施,部分公厕内部还养了金鱼,布置了绿色植物,显得清幽雅致,为环卫工人、户外劳动者和如厕市民提供休憩服务,成为了体现人文关怀的爱心驿站。市区现有公厕1043座,已打造高颜值的爱心驿站162座,能利用导航就精准定位,还可以远程监控厕所异味、人流量等。丽江花苑小区公厕获全国“最美公厕”称号,九山路公厕被列为全省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亮点项目。如今,公厕+爱心驿站完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已经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是市政设施越来越有特色。近年来,我局全力推进道路综合整治,累计整治城市道路56条、背街小巷34条,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相当于(小)半个市区面积。过去,道路综合整治只是白改黑、旧翻新。如今,高标准打造“一路一景一特色”的景观大道。像九山路,它承载着“老温州人”的乡愁和记忆,曾是最美林荫大道,但时过境迁,也出现了“衰老”迹象。我们利用对九山路综合整治的机会,按照纵情山水区、运动激情区和怀古忆城区,对沿线路灯、休闲座椅、候车廊等附属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综合打造了一条功能完善的文化休闲景观大道,特别是综合灯杆具备多种功能,不同时段可自动调节灯光,打造“柔、静、雅”的灯光效果。原来的九山路色调单一,望眼过去,除了绿还是绿,如今的九山路,可谓花团锦簇、林下清幽。

四是为民服务越来越有实招。我们用“脚步”丈量城市,在全市系统开展“行走温州、全员上街”大巡查活动,将每周一确定为巡查日,让全系统干部去机关化,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近一年来,共处置“僵尸车”、公共自行车乱停放、违规广告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万余件。我们用“真心”服务民生,严格落实惠民政策、惠企服务,推出52项“不见面”审批许可事项,提供线上指导、线上办理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全面公开81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清单,对970家企业免予处罚、242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为企业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对我系统基层站所执法满意度创历史新高,达到98.09%。

对标对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我系统将坚决贯彻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系列精神,把民生小事当做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以“行走温州,全员上街”为引领,以“城市有我更美好”为平台,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城市管理,共同打造美好家园,建设美丽温州!

主持人:谢谢曾恩伟局长,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高永兴发布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温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等有关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高永兴: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五水共治”“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五美新温州建设”等中心工作,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温州建设,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二。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我们的市区空气优良率96.7%,较2015年提升11个百分点,PM2.5浓度2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了45.4%。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由2015年的68%提升到83.3%,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功能区达标率由2015年的53.9%提升到78.9%,氨氮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64.2%,总磷平均浓度下降41.1%,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好。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一段式煤气发生炉淘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3.7万辆;打赢碧水澄清战,完工38个工业园区、795个生活小区、50个镇街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全面消除“垃圾河”“黑臭河”;打赢净土清废战,完成232个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2252家企业用地调查,建立全市污染地块数据库,完成15个污染地块的修复工作;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危废动态清零,搭建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处置服务平台。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十三五”期间完成电镀、造纸、合成革、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共2轮14个重污染行业16031家企业整治提升。201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指标排放总量较2015年底分别下降26.16%、26.75%、26.62%、16.9%,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总目标任务。

三是绿色美丽创建扎实推进。泰顺县、永嘉县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洞头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鹿城区、文成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创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91家,绿色学校520所,形成700多个“美丽温州体验地”集群。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计划投入140多亿元,建设86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到2019年,全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站)46座,实现了镇级全覆盖,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3.6万吨/日,累计处理能力179.6万吨/日。完成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西向生态填埋场等重大项目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站、地表水监测网络站点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智慧环保”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学编制“三线一单”,完善优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面提高环评管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四个四”等先进做法获得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创新实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完成现状环评备案3.4万多家,豁免审批6千多家,登记许可证54680家,基本做到了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全覆盖。探索开展总量管控和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基本建立了“空间、总量、项目、许可”一体化机制。严格执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机制,探索推行环保中机构规范化管理模式、环境治理第三方“环保管家”模式,打造系列现代环境治理的“温州模式”。

六是环境监管服务不断优化。不断强化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措施,在环境执法中坚持“严”的主基调,努力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执法监管频次,依法惩处违法者。“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0多万人次、检查企业26.6万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7935件。对守法意识强、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10类常见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对主观希望治理,但能力不足的企业重点加强帮扶指导。今年已服务企业17235家次,减免处罚次数68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转型,全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久久为功打好环境质量提升持久战,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和美丽中国的样板城市。

主持人:谢谢高总工,下面开始进入提问环节。

中国网记者:冯局长您好,当前正值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阶段,我想了解,未来的温州将有怎样的发展蓝图,请您为我们介绍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金考:谢谢记者的提问!温州先后于1983年、1993年、2003年、2013年编制实施了四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正值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这也是未来15年温州城市发展的总纲领。本轮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活力之都”为引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好长三角南大门,做强浙江省第三极,围绕“五城五高地”目标,重点从三个方面精心描绘温州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一是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做强做大中心城市,根据“东拓、西优、南联、北跨”的发展方向,按照大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拓展环大罗山发展空间,构建北跨瓯江与乐清、永嘉沿江片一体化发展,南联温瑞平原、飞云江与瑞安组团式发展,向东与洞头、两大产业集聚区协同化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形成“环山、拥江、面海”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

二是高标准建设重点功能区块,提升城市整体品质。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以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高铁新城、高教新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瓯江口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滨海新区、柳白新城、温州北高铁枢纽等为核心节点,推进城市重点功能板块建设。优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核心区,加快推进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幸福生活标杆城市。谋划更有温度的居住空间,助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质扩面,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居住生活品质。加快“森林进城”建设,营造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让温州大地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实现“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同时加快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增强温州机场国际国内的通达性。构建“521”高铁时空圈,推进杭温高铁一期建设,谋划沿海高铁、金丽温高铁、温武吉高铁等对外大通道,让出行更加便捷。

苍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周局长您好!自2018年起,温州就面向我们媒体和市民开展“大建大美·共建共享”体验活动,十分有意义!我想了解,2021年,温州“大建大美”又将推出哪些重点项目?

市住建局局长周守权:感谢媒体记者对“大建大美”的关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明年,我们将实施“百项庆百年”市民体验活动,推出“大建大美”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公共民生项目48个、产业发展项目34个。此次项目谋划着重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放大集成效益。聚焦“两线三片”核心带动作用,塘河沿线基本贯通中心绿道环线,全面建成塘河民办博物馆群。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解放街改造向南北延伸、谋划九山片区提升向西拓展。瓯江沿线启动江心屿西园建设推进江心屿整岛开发、开工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园推进七都全岛开发、启动瓯江路东延工程推动瓯江沿线建设向东延伸。三垟湿地建成保育区向纵深推进、开工公园东入口一期向东片拓展。中央绿轴启动中北段景观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南北贯通。

二是突出壮大城市经济。建成鹿城印象城、龙湾吾悦广场、瓯海万邦中心、瑞安万松城市综合体、永嘉大悦里等一批商业地标,深入打造塘河夜画二期、瓯越大桥水秀、滨江商务区海鲜大排档等月光经济项目,将项目建设转化为发展成果,促进购物消费、发展特色经济。

三是突出增进民生福祉。突出便民性和参与性,联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塘河沿线加强滨水绿道贯通和滨水公园建设、完成下吕浦九区清风、碧波组团老旧小区改造,中央绿轴建成D30D32地块安置房、打通府东路南线断头路,瓯海利用人防工程打造综合文旅项目,龙湾和瑞安分别开工龙湾南洋、瑞安永胜门未来社区项目。

温州晚报记者:徐部长您好!温州上周刚刚召开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针对会上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里面有提到“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徐伟中:感谢记者的提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实施“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有力举措,通过持续深化厉行节约、垃圾分类、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文明好习惯养成,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和品行气质,让每个温州人都成为文明的代言人。

一是聚焦“舒心”。深入实施《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管”字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僵尸车、小广告等城市顽疾整治,强化快递行业“日常四色评估机制”,加大“不礼让斑马线”、斑马线低头族、共享单车乱停等不文明行为整治力度,引导广大市民争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激发社会各界凝聚起更加强大的文明力量。

二是聚焦“暖心”。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心驿站、幸福志愿站等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涵,倡导和鼓励全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随手做志愿”、志愿者服务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帮扶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三是聚焦“放心”。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巩固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推行“诚信贷”“诚信档案”“好人信用”等做法,探索“信用+”守信激励创新工作,在图书借阅、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医疗服务、住房租赁等民生服务领域,为信用优秀对象提供免交押金、先享后付、绿色通道等信用惠民措施,推动形成守信向善的诚信文化与社会氛围。

四是聚焦“润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深化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大力推崇好人善举,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持续擦亮“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城市品牌。

温州电视台记者:曾局长您好!这几年我们明显感受到温州的城市品质得到了提升,执法局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请您再为我们介绍下具体都有哪些措施去做好温州城市管理工作?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曾恩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局提出了“五化”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出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项目,让温州城市更宜居,市民生活更幸福。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爱心驿站人文化。利用“公厕革命”机会,我们创新推行“爱心驿站”与“公厕革命”的融合发展,近两年精心打造了高标准爱心驿站162座,通过“人文化”建设,使公共服务场所颜值有了很大提升,既提升了城市形象,更彰显了温州这座城市的温馨度。

二是推进市政设施特色化。我们以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要求,对九山路、环城东路等56条城市道路进行了综合整治,在高新大道、万源路等路段试点“多杆合一”模式,不仅加快了城市有机更新,更丰富了市政设施服务功能,提升了市政设施能级,提高了中心城市首位度。

三是推进公园建设主题化。我们聚焦“一园一品一特色”,近两年累计打造主题公园30座、微型公园100座,新建绿地4441公顷,全市绿化覆盖率接近40%,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散步、健身运动,提高了群众生活的休闲度。

四是推进执法管理智慧化。我们注重以科技赋能管理为引领,打造智慧城管、智慧公厕、智慧园林、智慧预警等一批便民服务系统,比如通过“智慧预警”,温馨提醒个别市民的轻微违停行为;通过“智慧城管”,及时解决市民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提高了城市治理精细度。

五是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以“行走温州,全员上街”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明规范公正基层中队”创建行动,全市171个基层中队完成了达标创建工作,今年全省基层中队现场会在温召开,把一批为民服务的“最佳实践”成果扩大化,提升了执法队伍的美誉度。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欧华联合时报记者:高总工您好!去年温州推出了针对现有企业的环保行政许可改革,请问这项改革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高永兴:谢谢记者提问!为解决我市众多企业环保手续不全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于2019年9月出台《温州市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规范管理改革方案》,依托多方力量,紧抓关键环节,科学梳理禁止类、依法审批备案类、豁免类、简化环评类、承诺整改类、过渡类等六大企业类型开展处置。我局紧扣新《环保法》及2020年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放许可清理整顿任务要求,完成对象的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限期整改类及关闭停产等情形的全面核实梳理分类。

此次行政许可规范管理改革历时一年多,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已通过环评审批、备案登记的企业数为4.5万家,停产搬迁2.7万多家,豁免环评审批近6千多家,排污许可核发登记5.9万家,实现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全覆盖。纳入改革范围的大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编制简化的现状环评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与正常审批流程相比,编制的费用降低50%以上,且耗时更短。改革工作针对未造成环境污染或轻微污染的企业,采取柔性执法,免于环保处罚,同时要求企业完善环保设施,做到达标排放,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此外,部分企业在改革期间,不仅顺利解决手续合法性问题,实现业绩有效提升,也彻底淘汰原有的陈旧老化设备,升级了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换代。

同时,本次改革也是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助推“六保”的最好写照。主要有三点:一是将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合规排污,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促进就业。二是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服务效能。三是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有利于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本次改革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充分肯定,并于今年获评温州市首届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谢谢!

主持人:提问环节到此。再次感谢五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