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六稳”“六保”专题 > 工作动态
温州金融业今年表现很“惊艳”
发布日期: 2020- 12- 21 11: 1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商报 字体:[ ]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惊吓”了众多领域,金融行业也受到了冲击。此后,全国人民上下齐心抗击疫情,金融行业在自我修复的同时,为实体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临近岁末,国内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金融业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信贷总量大幅增加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温州金融业围绕“服务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局”的目标要求,推出7条力度大、服务优、措施实的融资畅通“硬核”举措,力保实体经济顺利“突围”。

来自温州市金融办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本外币存贷款分别比年初新增1843亿元和2012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贷款比年初新增894亿元;全市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8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新增705亿元。政策性银行已投放贷款113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投放359亿元。

大量新增信贷为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此外,温州金融业还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据市金融办介绍,今年温州全面落实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市级31家银行机构及11家农商行出台相关举措360余条,全市享受激励政策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本金128.98亿元,惠及57455户;已为20多万户市场主体减息减费20.83亿元;已办理无还本续贷6.08万户、654.75亿元,节约转贷成本1.77亿元。

此外,温州改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实行担保费“两免三减半”、担保费财政补助双向优惠政策,小微企业担保费合计降幅近50%,降费力度为全省地级市最大。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疫情冲击下,温州金融业不仅对原来的信贷客户提供一如既往的优质服务,还在产品与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主动出击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企业享受金融服务。

据温州市金融办介绍,温州在省内率先建立逐户统计的企业首贷户统计制度,率先出台推进企业首贷户拓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首贷培植”名单机制和企业首贷监测分析模型。今年前11个月,新增首贷户7916户。

同时,温州试点“小微融通”金融服务模式,推广具有温州特色的小微企业资产评估和授信模式,将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模式向小微领域延伸。最新数据显示,农民(小微)资产授托代管模式服务客户10万多户,贷款余额197.15亿元;探索建立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新模式,企业及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余额1543.39亿元,占比16.22%,比年初新增186.96亿元。瑞安市“探索小农户和现代金融有机衔接机制”被列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

此外,争取更多商业银行下放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在2019年争取到9个创新试点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又创新推出10余个“抗疫复工”专属信贷产品、“温州版防疫综合险”等产品,惠及民营企业。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12月16日,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启新股申购,这意味着这家温企将在近期正式登陆上交所,它将成为今年以来在A股上市的第6家温企。市金融办介绍,今年是温州本土企业上市数量最多的一个年份。目前全市上市公司39家,过会待发3家。

这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温州积极落实省“凤凰行动”计划和市“百企上市”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温州金融办创新企业上市促进机制和“店小二式”服务,构建“政府推动+中介支持”新机制,密集举办上市辅导培训班,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为企业报辅、报会和成功上市扫清障碍。

同时,温州大力推动企业发债融资,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今年以来,通过定向增发、中期票据、永续债、疫情专项债等方式实现新增直接融资282亿元;发行全省首单中债增信用增进中长期民企债券3亿元;创新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预计可帮助12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1.9亿元,资本市场发展不断健全。

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增量与控风险,是金融业非常难平衡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温州的金融业也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数据显示,11月末,温州的贷款不良率为0.79%,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是9年前温州爆发局部金融风波以来的最好成绩。

这跟今年温州推动金融风险精密智控分不开。据悉,温州首提的保证贷款登记系统设想已由省级层面部署实施,保证贷款登记系统在全省上线试运行,温州辖内商业银行向系统报送23万条信息。

同时也跟温州金融业加大风险排查处置力度有关。近年来,温州积极开展“三服务”走访工作,累计排摸企业超5000家,确定75家企业进入市级“白名单”,累计完成帮扶并成功销号53家,销号率70.67%。另外,还利用温州“金融大脑”平台进行风险监测,目前共监测预警各类风险线索366条,已排查处置365条,累计处置率达99.73%。

加快完善风险处置制度也是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推手。近年来,温州金融办不断完善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市县镇企“四级响应”处置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全周期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帮扶风险企业229家,成功帮扶风险企业102家,处置完成率45%。(记者 黄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