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经济信息
温企排除万难赶制战“疫”品
发布日期: 2020- 02- 11 09: 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日报 字体:[ ]

“赶工!为了企业,更为了战‘疫’!”2月9日,在浙江海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一位身穿白大褂、面戴蓝口罩的中年男子,目光坚定地告诉记者。他就是企业负责人沈荣杰。

浙江海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血液制品的高科技企业,其生产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是重要的疫情防控药物之一。这一天,沈荣杰所在的公司正式获准在确保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开足马力复工。

除此以外,还有生产消毒液的陈超、制造护目镜的王文悌等,关系到疫情防控需要的企业,也加入到加班加点的大生产队伍中。

忧心忡忡——

“眼看库存一天比一天少”

51岁的沈荣杰,是老温州人,干生产免疫球蛋白这行已经30多年了。“原计划是初十正式复工的,因为很多员工都是温州以外的。”

没想到,1月26日(初二)开始,沈荣杰的电话就没有安静过,武汉要货!温州要货!重庆要货!贵阳要货!

一转眼,6500瓶发了出去,库存能销售的仅剩5000多瓶。“眼看库存一天比一天少,非常着急。”沈荣杰介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个特殊的产品,光企业生产就需要2个月,每批次还要国家检测后才能上市,整个周期在4至5个月,不及时赶工生产会对后期的供应产生很大影响。

这样的焦虑,温州维科生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超深有同感。“从腊月25日开始,广州、香港、深圳的客户都开始问我们要消毒液,但因为员工已经放假,只能拿仅有的库存发货。”同是温州人的陈超,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市场供不应求,他也开始谋划着早点复工。

此时,已经回台湾老家过年的温州东易光学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悌,接到了温州龙湾区经信局总工程师孙元忠的求助电话,“需要你们企业的护目镜!有多少发多少!”作为温州唯一一家生产护目镜的企业,王文悌明白这个求助的分量,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我立刻回来!”

信心倍增——

“人来了,原料来了”

“这不是生意,而是责任!”没等年过完,沈荣杰,陈超,王文悌,先后赶回企业。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节后复工,这次需要报批——必须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包括生产经营场所防疫措施、员工防护措施、防疫物资保障,还有对员工住宿、用餐等后勤工作都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

原计划年后再维修的厂房得抓紧,2月1日,沈荣杰拨通了“三服务”联系人、鹿城区南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辉华的电话,不是拜年而是求助。“好的,你们的产品关系到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全力支持!”不久,电力公司人员到位,厂区电路检修完毕;防疫物资到位,为企业员工准备了500个医用口罩到位……强有力的支持,让沈荣杰信心倍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家企业,平时都有100多人,但超过一大半是外地人,都回家过年了。

怎么办?“把在温州市区的员工召回来!不管什么岗位,全部上一线!”集结号吹响,沈荣杰召集了17人、陈超召集了20多人、王文悌召集了16人……

为了确保防疫安全,当地派出所协助核实企业返温人员“前14天行动轨迹”,之后再提交区防控办审批。进出测体温、工作戴口罩、分餐、定时消毒……企业把防控措施一一落细。“这点我们非常清楚,没有安全其他都是白忙。”王文悌说。

人有了,原材料在哪?三家企业生产原料都是外省调运,现有库存撑不了多久。陈超想了个办法,发动身边人,在温州市区找。“市区很少,但多少还是弄了一些,幸亏早谋划一步,外省的也在调运路上了。”

经过层层审核把关,现场验收,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陈超、王文悌、沈荣杰先后获准复工生产。

决心满满——

“我们是在生产‘弹药’!”

2月9日下午,经过体温检测、信息登记,记者获批走进了沈荣杰的厂区。和宁静的周边相比,厂区内不时看到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穿梭,没有交流,脚步匆忙。

进办公楼时,工作人员特意拦下记者,并对着鞋子喷洒了消毒液。“对不起,因为是无菌车间,车间就不请你进去了。”

夜晚10点,温州东易光学有限公司的车间依然灯火通明。王文悌说,医务人员在一线等着急用,现在必须跟时间赛跑了。

由于人工和原料的限制,三家企业都没能开足马力,但三家都想出了各种深挖潜力的办法。

沈荣杰一方面为投料生产做最后准备,一方面安排员工抓紧把年前已经生产好的3万瓶送检。“要去上海检验,获得签发,这一批就可以上市了。”

而为了节省原料,陈超停掉了两款产品,全力生产消毒液。“把厂区的员工宿舍重新做了消毒,让这20多名员工吃住在厂区,全力以赴生产。”

“我们不是制造商品,我们是在生产‘弹药’,专打新冠病毒的!”沈荣杰说,和其他企业老板交流,大家现在都是这样共同的认识,我们有决心克服任何困难,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这场战“疫”做些贡献。(记者 李阳阳 张银燕 通讯员 朱丽华 张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