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奥森跨界做口罩日产30万只
发布日期: 2020- 03- 25 11: 4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商报 字体:[ ]

在紧急改造完成的生产车间内,员工们戴着口罩进行作业。(蒋文广 摄)

奥森医疗两条口罩生产线已投产。(蒋文广 摄)

第一时间变更经营范围转产口罩,成立全新的医疗科技公司,将原有的服装生产车间紧急改造成口罩生产车间……3月19日,浙江奥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森医疗”)仅靠现有的两条24小时运作的生产线,民用口罩日产量就达30万只。这是奥森医疗董事长陈正洪完成工商变更并取得新营业执照的第十天。而十天前,他还仅是温州伯捷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生产服装到跨界做口罩,陈正洪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温州服饰企业突破现有状况的一个缩影。

20天筹备一家公司生产口罩

为缓解社会各界对口罩的需求,此前,市服装商会牵头成立口罩转产联盟,一批传统的服装、纺织企业积极转型生产口罩,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温州伯捷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但和其他服饰企业不同的是,陈正洪除了第一时间变更企业经营范围、转产口罩,他更专门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浙江奥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春节,陈正洪一家都在湖北孝感老家过年。疫情发生后,为响应政府号召准备转产生产口罩,2月19日,他从孝感自驾返温。2月20日凌晨2点抵达温州后,他迅速进入隔离状态。不过,虽然当时他在隔离状态,但心却早已开始“复工复产”。隔离过程中,他四处采购口罩机等专业设备,开始改建公司三楼的服装车间,要将这层紧急改造成口罩生产加工车间以及智能化无菌车间。

3月4日,还在集中医学观察点的陈正洪,提交变更申请半小时后,就收到了伯捷服饰新的营业执照,经相关部门批准可生产口罩。一天后,结束隔离的陈正洪,马不停蹄地赶回企业着手复工,在转产的基础上重新立项,准备成立新公司。3月10日,奥森医疗也取得了营业执照,正式成立。陈正洪说,为生产口罩,他前后用了20天、投入一千多万元才筹备了一家新公司,“跨界生产是有点冒险,但特殊时期,加班加点把口罩做出来才是最要紧的。”

新公司成立以来,奥森医疗从最开始依靠人工制作口罩,人均只有150只的日产量到如今日产30万只,实现量的突破。3月19日下午,在位于瓯海经济开发区梧慈路的奥森医疗车间外,又有爱心人士送来约一吨的熔喷布。忙着查验收货的陈正洪,指着这满满一车的货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帮我们采购到的医用99熔喷布,是最高级别的熔喷布,可以过滤99%的非油性颗粒物,算一算大概够做100万只口罩。”

规划8条生产线全天轮流作业

“目前,我们总共规划的8条口罩生产线,只有两条已经投入生产,24小时轮流作业。”在紧急改造完成的生产车间内,员工们戴着口罩进行紧张而有序的作业。陈正洪说,其余几台采购到的全自动口罩机都已在发货途中,其中包括2台儿童口罩机,所以,另外6条生产线近期就能迅速投产,“今天晚上就有两台口罩机要到货。”

记者在奥森医疗的口罩生产车间看到,原先的服装生产车间已被划分成消毒区、智能化无菌车间以及口罩生产加工车间这三个区域。除了智能化无菌车间还在改建施工外,员工进入车间前,都必须在消毒区完成消毒和更换防护服等必要的防护工作。奥森医疗生产经理朱红军向记者透露:“最多一周,我们的智能化无菌车间就能完工,正式投入生产医用口罩。”

陈正洪坦言:“经过这次疫情,让我更加明白,很多时候花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之所以要转产做口罩,就是因为现在口罩资源还非常短缺。”虽然公司目前的产量非常有限,但陈正洪始终坚持以捐赠为主,他经常给社区卡点值守人员送口罩,尚未面向市场销售。最近,他更四处对接,申请出口资质,希望把口罩无偿捐献给在海外的温州人,“我的目标是至少要捐出一千万只口罩。”

目前,奥森医疗已进入流水线批量生产,待8条口罩生产线全部投产,预计日产口罩将突破100万只。

招聘小程序即将上线

在转产口罩的过程中,陈正洪也面临着很多服装企业都要面对的难题——人手不足。陈正洪透露,由于时间紧迫,奥森医疗现有的百余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从伯捷服饰“借”来的,只有小部分是年后新招来的员工,“人手不够,是除了生产设备、生产原材料外,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问题。”

为此,连日来,来自中国联通的精益顾问颜石磊都在奥森医疗驻点,和团队一起研发即将在微信上线的招聘小程序。据介绍,这款招聘小程序目前已进入资格审批阶段,有望在一周内上线。它的特别之处,是能够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定向投放,招聘符合条件的员工。

颜石磊告诉记者,等到奥森医疗的生产稳定后,他们还将着手开通线上销售渠道,研发相关的小程序等,低价向市场销售。(记者 陈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