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温州集新未来社区设计方案确定
发布日期: 2020- 03- 25 14: 2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都市报 字体:[ ]

近日,鹿城集新未来社区方案通过省发改委审查,为后续项目拍地、设计、施工、运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3月20日,在省发改委召开的集新未来社区实施方案视频评审会上,鹿城区对集新未来社区实施方案进行汇报、答辩,经省发改委、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及清华、浙大、阿里巴巴、中建科技、绿城物业等特邀专家的评审,该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省级评审,成为温州首个通过实施方案评审的试点。未来,人们究竟怎么住?浙江概念+贝式理念+鹿城方案,给出了其中一种答案。

总投资163亿元,计划2022年建成

2019年,“未来社区”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为扎实推进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自入选24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后,鹿城区专门成立集新未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区发改局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做地攻坚、方案优化、招商出让、建设管理、审批服务、综合协调等六大工作,组织各部门研究讨论上百次,力求实现地块价值最大化。

2020年3月3日,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鹿城区集新未来社区不仅是温州分会场中投资最多的项目,也是全市投资最多的未来社区项目。

该项目规划总占地1016亩,其中实施单元365亩,以“九大场景”为引领,高品质建设高端住宅(含人才公寓)36万平方米、邻里中心、中小学校,规划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实施单元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总投资16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50亿元,2022年建成投用,着力打造“未来社区”省级样板。

该地块原为陪伴温州人25年之久的黄龙商贸城,过去是浙南闽北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按照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核,双廊,四片区”,“一核”为TOD综合开发核,“双廊”为社区公共服务廊、生态水系景观廊,“四片区”为居住片区、服务片区、学校片区、公园片区。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参与设计

未来社区如何打造?《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给出了要求:未来社区创建将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2019年9月16日,区发改局负责实施的集新未来社区方案设计招标公告发布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组建联合体,同时与中铁十六局集团、中国铁建地产集团、中铁建设集团、电气化局集团、投资集团等多家单位联合办公,集合优势资源完成中国铁建首版“未来社区”方案。美国贝氏建筑师事务所由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建中、贝礼中创立。

经过研讨、沟通,最终决定借鉴多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理念,确定在鹿城集新未来社区实施“小街区,密路网”规划布局——融合多首层、人车分流的现代理念,实现社区交通便捷,结合社区内围合空间和景观连廊,构建社区立体慢行系统为主的“鹿城方案”,主要表现在:

“小街区,密路网”:在规划层面推动社区“小区块模式”,用小街区、密网路促成紧凑城市“肌理”,让社区形成围合空间,让大量步行道来促进邻里交流,创造宜居宜业宜行的活动场所。

聚环成核,簇拥布局:通过水景绿化、人行廊道等组合,使核心功能聚合区呈环状分布于交汇处,住宅单元和学校簇拥在核心区周边,实现高度错落、集中开发。

传承记忆,寻根筑魂:延续在地文脉,传承温商精神,复兴文化遗产,融入创新服务,激发社区活力。

植入功能,集聚共享:置入TOD综合体、未来学校、垂直住宅等多元业态,满足“九大场景”设置,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核心联动,平台营造:注重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植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健康平台、创业平台、教育平台等。

空中连廊、滨水跑道,公共交通便捷出行

“未来社区”是与智慧城市相对应的“城市社区”。鹿城集新未来社区将建设邻里文化交流中心、社区早教服务中心、老年文化中心(终身教育中心)、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双创空间、物流配送点、地下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满足“九大场景”需求。

在鹿城集新未来社区的设计方案中,布置一处42班初级中学和24班级小学,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配置400米标准跑道和可容纳2000人的体育馆,打造高标准教育场景;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城市公共交通站点300米基本全覆盖,各类公交站点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停靠点)步行距离不超过20米;通过优化河流走向,保证河流流经每一块居住地块,使各个小区都能有良好的水景观;公共建筑都布置在鹿城路沿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界面景观,提高未来社区的整体风貌特色;还有在社区内设置滨水跑道、空中连廊等,方便内部沟通和交流。(记者 吕进科 通讯员 李悦 高文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