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9 > 人物
院士名录
发布日期: 2020- 04- 26 15: 5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市先后有27人当选“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范围涉及信号处理、数学、天体力学、细胞生物等领域。其中鹿城区9人(外籍院士1人),龙湾区2人,乐清市5人,瑞安市5人,永嘉县3人,平阳县1人,苍南县2人。

已故温籍著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有郑振铎、苏步青、夏鼐、谷超豪等8人。

郑振铎(1898—1958) 男,鹿城区人(原籍福建长乐)。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曾在市区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著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文集》等书。

张肇骞(1900—1972) 男,龙湾区人。植物学家,主要从事亚热带植物分类及生态研究。1920年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精通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先后发现植物新种75个、新变种7个及新改名的植物13个。

伍献文(1900—1985) 男,瑞安市人。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研究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在国内率先阐明鲤亚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并提出新分类系统,最早组织和进行中国的海洋与湖泊综合调查。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苏步青(1902—2003) 男,平阳县人。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1919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从温州中学毕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夏鼐(1910—1985) 男, 鹿城区人。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曾就读于温州中学,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被中国、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及中国科学院的多部学部委员。曾主持并参加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在考古学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和贡献。

谷超豪(1926—2012) 男,鹿城区人。著名数学家,曾在瓯江小学(今广场路小学)、温州二中、温州中学读书。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首次提出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等职。

施立明(1939—1994) 男,乐清市人。遗传学家。1959年从温州中学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5月因患癌症去世,年仅55 岁。毕生致力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细胞分类学和核型进化、减数分裂的细胞遗传学、遗传毒理学和辐射细胞遗传学研究,并建立了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

王克明(1939—2013) 男,乐清市人。物理学家。1957年从温州中学毕业。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