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9 > 科学技术
综 述
发布日期: 2020- 04- 28 15: 3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概况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年内,温州市以此为契机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引进、创新难点突破、创新生态营造、创新贡献产出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多项指标的绝对量、增量和增速居全省前三名。全年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温州市科技工作新闻报道共计398篇,其中中央级5篇、省级87篇。

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累计1305家,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217%;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2家、累计6216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20%;新增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3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92%;实现技术交易总额204.0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15%;创新券使用金额2.6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7.6%;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2家,总数居全省第一名。2018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3415件,完成年度任务的1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技术(研究)开发费1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2.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4%,同比增长10.9%,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5.12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新产品产值1511.72亿元,同比增长2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30.3%。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18年,温州市发布《关于高质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政策体系,配套政策共计82条。其中,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30条,人才新政40条、自创区特殊政策12条。《实施意见》明确,自创区以温州国家高新区(浙南科技城)为核心,联合浙南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温州高教园区、乐清智能电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瑞安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五园”发展格局,以数字智造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以眼视光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全年自创区“一区五园”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18.45亿元和32.56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创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省委省政府、科技部召开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温州市召开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座谈会、研讨会、动员大会,举办论坛、路演、技术成果推介会28场。全年自创区招引重大平台、重点项目,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引进天心天思集团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与北京大学组建激光与光电子研发团队,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共建北斗产业基地;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建设欣乐加生物科技产业园、唯品会(中国)创新创业中心;高教园区建设健康产业创新中心,高标准打造温州软件信息产业园。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温州科技金融中心、浙南云谷、乐清智能电器科技加速器、瑞安创E公社等一批亮点项目初现成效,中国眼谷、文昌创客小镇、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项目加紧建设,加快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全年,自创区“一区五园”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载体4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9.1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5.3%,规模以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51.93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1383件,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科技企业培育成果 2018年,温州市继续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①行动计划,同时启动科技企业新“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全市企业研发机构组织实施53项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安排经费3230万元。政府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共补助5.93亿元,惠及1400余家企业,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9.3亿元。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是上年新增数的2.2倍;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305家,同比增长36%,总数居全省第三名;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065家,相当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例23.26%,同比增长33%。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累计448家,入选首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申报第二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2家。

①“三清零”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清零、研发机构清零、发明专利清零。

科技创新载体引进 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揭牌,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合作,杭电温州研究院、华北电力乐清智能电气与产业创新研究院、河北工业乐清技术创新方法研究院、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海西分院、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浙南研究院、海西清创园投入运营;北大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武汉理工温州瓯江口智能水陆两栖电动车研究院、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泰顺县现代农业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签约。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分实验室在浙南科技城成立,东南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入驻温州联合研究院,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正加快落地。至年末,温州市引进共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200余家,建立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实体研究院16家,实施科技项目、解决技术难题3000余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0亿元。

科技创业园建设 2018年,温州市细化分解县(市、区)R&D经费投入指标,将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及享受财政科技补助与R&D经费投入直接挂钩。年内,瑞浦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完成桩基工程,海洋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威马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欣乐加生物科技产业园、唯品会中国(温州)创新创业中心开工建设,温州软件信息产业园启动招商运营,乐清市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园运营,台邦机器人核心部件项目一期结顶,科都(乐清)智能电气产业园入场施工,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瑞立汽车零部件智造项目落地。全年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10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总数的10%左右,居全省第二位。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创建 2018年12月7日,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上榜科技部公布的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浙南特色种子种苗科技园区和温州海洋农业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将按照采取“三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布局思路进行建设。核心区的主要功能是开展水稻、越冬蔬菜和虾贝蟹藻的引种、研发、繁育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区的主要功能是转化核心区的创新成果,重点开展水稻、越冬蔬菜和虾贝蟹藻的样板性示范生产和配套种养技术示范。辐射区的功能是立足温州,面向全国,重点推广园区的各项创新成果到广东、福建、江西、江苏、山东等省区。浙南特色种子种苗科技园区创建于2017年,占地1030亩,重点开展水稻、越冬蔬菜种子种苗繁育和展示示范。温州海洋农业高科技园区创建于2014年。园区以水稻、越冬蔬菜种子种苗和虾贝蟹藻种苗育繁推为主导产业,其永兴基地建有虾贝蟹藻研发中心和海创园。

知识产权工作 2018年,温州市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9月,温州两家单位上榜省首批4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名单;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成立,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综合服务平台(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启动运行。全市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累计4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累计44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7家,累计104家。累计培育12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办理专利侵权假冒案件1334件。

科技合作工作 2018年,为推动温州融入长三角、对接大上海,温州市科技局率先与上海嘉定实施高质量科技创新系列行动,共同主办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规划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研发)园,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安亭飞地创新港年内揭牌投入运行,启用“双创券”跨区域通认通用平台,成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自创区建设、全省科技资源布局等方面加强与杭州、宁波联动,协同合作,错位发展。成立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科技分会,集聚海内外温籍科技人士、在温工作和服务温州产业发展的非温籍科技人士200余人。举办民营企业国际人才项目交流大会,达成200余项合作,90余项科技人才项目现场签约。推进与意大利设计人才交流合作,筹建意大利温州设计研究院。

科技金融融合 2018年,温州市设立市科投子基金14只,总规模23亿元,投资项目33个,金额4.83亿元。温州创业投资协会成立,举办项目路演12场,开展63个项目路演。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 2018年,温州市探索技术产权交易所建设试点,打造温州科技大市场3.0版,率先在全省试行科技大市场运营服务规范贯标工作。组织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284项。

产业创新工作 2018年,温州市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北斗产业园、天心天思等一批项目落地;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国家、省级示范试点企业和项目。瑞立集团“新能源汽车电控制动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示范试点企业,10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2家企业入选省级上云标杆,17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是年,遴选提出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重点新兴产业,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5.12亿元,同比增长10.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8%。

科技惠民工作 2018年,温州市科技局开展精准助企服务,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4185家,“一对一”走访服务企业219家,解决技术、人才、培训等需求难题3596项。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全年全市累计下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3038人次,推广新技术2266项,引进新品种2792个;帮助建立各类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利益共同体637个,带动增收农户数3.2万户。泰顺县功勋科技特派员汪自强等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科技防震减灾工作 2018年,温州市夯实防震减灾体系,承办地震台站三化改造现场会,5个地震台站完成“三化”改造,10个台站列入省地震局“三化”改造项目。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挂牌使用避灾安置场所3104个,总面积295.77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5.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