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9 > 教育
高等院校
发布日期: 2020- 04- 28 13: 0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温州医科大学 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有附属医院5所,设17个学院(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本科招生专业27个和“5+3”一体化办学专业2个。是年招收普通本专科生13020人,硕士研究生3121人,博士研究生48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独立学院(仁济学院)在校生590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847人。学校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0000余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教职工2410人。有专任教师1479人,具有高级职称850人。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0余项。

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开展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拥有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3个。新增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1项,17人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第一、二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35门,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人才培养工作。在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和评比中成绩优异,其中在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1金、1银、2铜,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银、铜奖各1项。学生获第11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等荣誉。据省教育评估院最新数据,校2017届(毕业后一年)本专科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总排名在省重点建设高校中位列第二。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引育机制,成立卓越中心,建立高等研究院,定期举行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9人,其中“国家千人”2人、双聘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获批国家地方高校“111计划”立项1项、引进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项,省钱江人才计划D类3项、引智项目1项。新增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生物学、生物工程进入2018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学校进入NatureIndex生命科学领域亚洲高校和科研机构百强。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1个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项,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合项目;获批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获各级科研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89项,实用新型授权67项。在国际上率先解析生长因子FGF23等结构,研究成果在《Nature》上发表。学术杂志《Eye and Vision》进入SCIE学术期刊。教师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等荣誉。

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指标保持省硕博授权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三名,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在省国际化特色高校中期评估工作中成绩优秀。海外合作的高校、机构增至134所,与国(境)外院校新签署合作协议35项,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举办全国首个“生命天使”非洲助产士助理培训项目。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新增中泰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韩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高层次合作格局日益完善,与蒙纳士大学共建生物医学联合研究院,与昆士兰大学共建高等研究院,与阿尔伯塔大学共建中加精神医学研究所。新增学生国(境)外交流项目5项,学生参加海外学习交流同比增长11%。外籍专家获浙江省政府西湖友谊奖3人。深化孔子学院品牌建设,学校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

社会服务。加强医疗联盟、医联体建设,医疗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附属眼视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进入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排行榜综合百强,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科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二,科技产出指标首次位列全国第一。“中国眼谷—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综合体”项目启动。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台州院区开诊。成立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明眸皓齿”工程,入选2019年度温州“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微笑工程”连续十年为唇腭裂儿童送去幸福微笑,温州医科大学—四川小金县联合眼视光中心开诊。受国家卫健委派遣,组建“光明行”医疗队赴非洲布基纳法索开展两国复交以来首个短期卫生援助项目——眼科“光明行”活动,完成免费白内障手术146例。

温州大学 2018年,温州大学下设学院15个,成立独立学院瓯江学院。学校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203人(其中各类研究生1538人,留学生667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8725人。有教职工17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0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93人、副高职称教师402人),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328人(545人次),拥有双聘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2018年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温州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61位、浙江省第12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获国际级奖项2个;国家级奖项185个;省级奖项641个。学校创业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入选“浙江省首批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获2018“中国最佳众创空间”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获团中央2018年全国十佳大学生创业社团。

科研项目与成果。温州大学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自然科学方面获得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级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通过验收;发表三大检索及一级以上期刊学术论文419篇。人文社科方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项、教育部及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1项等,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通过验收;发表权威及一级期刊学术论文66篇。获得国家发明创新奖人物奖1项。根据2018年《中国大学评价》,学校教师学术水平排名全国第84位、浙江省第7位。

自然科学研究与应用。温州大学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分别新增46项、111项、63项。理工类到校科技经费9838万元。获批“浙江省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等奖1项,浙江省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国家一级期刊以上学术论文发表419篇,被SCI、EI索引收录399篇;出版著作2部;获授权专利402项,其中发明专利192项。推进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签订横向项目247项,到账经费1988万元。技术成果转让29项,转让金额749.3万元。

社会科学研究与应用。温州大学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2项、厅局级项目86项、横向课题150项。各类科研项目到位经费1934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479万元、横向项目经费1455万元。社科工作者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论文28篇、一级期刊38篇、被C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124篇,出版学术专著26 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2项。获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9项。

社会服务。温州大学参与和推进温州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以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为核心的“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第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由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蓝藻喷射处理装置“温大碧晟号”上水,为国内蓝藻爆发湖库“解忧”。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创新体系,与文成县政府合作共建“文旅产业学院”“文旅研究院”,发起成立“温州新企业法商学院”;与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累计协议投资1.49亿元;成立温州市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为温大各附属学校提供战略规划、教学研究等服务,本年度外来服务经费到账500万元。

温州肯恩大学 2018年,温州肯恩大学在校生2200人,外籍专任教师100名,开设本科专业14个,实施全英文、小班化教学,颁发中美双学位。有三届毕业生780人,升学、就业率约97%。与美国肯恩大学交流磋商,补充签订协议,夯实合作办学基础。2018年学校本科第一批次12个专业招收700人,招收港澳台侨生及国际生30人。商学院大楼正式启用,建立运行彭博金融实验室(Bloomberg),帮助商科专业教学与科研。秋季和春季长学期常规课程各开设540余个班级,冬季和夏季短学期课程开设60余个班级。提升国情、艺术及体育综合教学能力。获得6个专业(7个方向)发放本科学士学位的资格。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侨界和工商界保持紧密联系,扩大筹资渠道,至年末,受赠金额1134万元。

教学科研。肯恩大学新增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学校“温州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被列入温州市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教师在SCI、SSCI、EI等各类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9篇。浙江省肯恩创业创新研究院启动运行,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实施研究项目,与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IDAC共同举办中国创新设计大会温州峰会。鼓励学生和教授一起开展学术研究,25个项目获得学校SpF(师生拍档科研项目)资助,开展第三届学生学术研究日活动,190余名学生70余个项目通过演讲、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探索创建温肯学术资源库,培训师生使用Zotero工具采集并管理科研数据和科研检索台等。

创业创新教育。肯恩大学开展全球商业咨询项目、与温州康宁医院校企合作等对接工作,完成温州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申报,每月在校内众创空间开展各类创业相关培训与讲座,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全年滚动开设毕业生招聘会、宣讲会、留学升学工作坊课等。举办留学周活动,邀请约翰霍普金斯、西北大学等国际知名高等学府来校做升学项目推介和招生。举办春季和秋季实习就业招聘会,全年向学生提供近800个实习及就业岗位。

国际化交流。肯恩大学举办世界温州人大会暨中美教育合作论坛、肯恩欧美风情文化节、2018温州(肯恩)意大利设计论坛、大学生草坪音乐会、温州民办教育发展论坛等活动,海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们分享中美教育合作成果和经验,探讨温州国际化规划和建设。举行包括前英国剑桥大学校董Nick Martin关于“企业战略管理”“英国高等教育”等全球系列讲座活动6场。成立温州肯恩大学亚洲产业竞争力研究院,推动学校国际学术研究工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派送130名温州肯恩大学学生赴美参加交换项目,并接收安排到温州学习生活美国肯恩学生32名。接收境外留学生总计50余人。

温州商学院 2018年,学院设7个学院,设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5个。在校生8400人,招录新生2633人,应届毕业生2160名,毕业生就业率97.13%。教职工598人,其中专任教师425人,正高职称教师36人,副高职称教师1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9人。学校占地面积790亩,校舍建筑面积366045.93万平方米。

学生培养工作。学院启动“全员教研”工程,出台系列配套管理文件。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8个,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个。大学英语、国际金融及金融学3门课程获浙江省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打造“最优服务学生大学”品牌,学生管理和服务实行书院导师制,选聘学生作校长助理,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的管理与决策。全年学生发表论文102篇,在国际级、省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79项,其中国家级4项,国家学会级3项,省级26项,省级学会34项;文体类获奖9项。大学生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15项。新苗计划立项1项。

科研成果与平台建设。学院获得厅局级以上纵向项目58项。教授王国刚领衔的科研团队课题《中国地区金融风险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学校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年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温州研究基地”在温州商学院落户。学校与温州市政府合作陆续建立温州乡学院、温州市“两个健康”研究院和“一带一路”温商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引进学科带头人2人,引进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博士12人,招聘辅导员10人,组织120余名新入职教职工培训。新增1人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C类项目工程。开展校级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校级教学名师奖评选、校级微课比赛初赛。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记录档案,为新引进的23名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开展41场多样化教学研讨与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参加201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基础设施建设。学院扩建工程南区F05地块,3幢学生宿舍、看台及操场建成投入使用。部署和启用VPN方便教职工在校外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源;开展新校区弱电工程智能化项目建设;自主研发上线温商智慧校园、办公维护、校园网故障报修、自助上网申请等系统平台,完善微教务、教务服务系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展OA流程再造,实现行政管理业务的线上处理;启动多媒体教室的一期改造工程,多媒体教室由传统管理到网络智能化管理转变。

教育国际化。学院国际学院携手国际大学联盟进行合作办学,与30余所海内外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推出2+2项目,与KAPLAN、SG等国际教育集团推出4+1项目,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推出3+1+1项目,本硕连读国际班学生共1000余人。年内与全省30余所普通高中、8所艺术类学校签订苗圃计划,建立国际生源基地,“4+1”项目新增518人,“3+1+1”项目新增536人。在游学实践线路上增加港珠澳背景提升、世界名校夏令营、英美大学交换生等项目,游学人数850余名。全年,学校出国留学普通本专科毕业生87名,非统招3+1+1项目出国留学学生30名。国际学院在读学生1491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7个系(部)、3个二级学院、35个专业,招收新生3799人,毕业生人数3570人,全日制在校生11100余人。学校有379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2018年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毕业生连续13年就业率98%以上。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721人,副高以上职称239人(其中正教授42人,硕士生导师13人)。

产教融合工作。学院主动服务温州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学院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温州设计学院、瑞安学院、文创基地、温州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与服务中心,打造“东西南北中”政校行企“四位联动”的产教融合布局。学院与凤凰卫视、阿里集团·阿里云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分别与永嘉县人民政府、瑞安经开区管委会、乐清经开区管委会、平阳县商务局建立4个助力温州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产教融合联盟。牵头成立浙南职业教育集团,打造凤凰创意媒体学院(产业学院)、阿里云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认证中心、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成为温州市唯一入选“首批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高校。

重点专业建设。学院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水平从示范走向典范,制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龙头专业建设指导意见》,选拔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鞋类设计与工艺、市场营销5个龙头专业进行重点培育,选拔6个专业群建设带头人,成功申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推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立项“面向温州三大产业新技术应用项目”项目4项,完善以新专业、新课程、新实践、新基地、新途径、新体制为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项、重点项目27项。

技术应用服务。学院对接温州“四大产业集群”需求,建设浙南轻工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温州时尚产业设计智造协同创新中心、区域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三大产学研创综合服务平台,学校“温州产业科技众创空间”获2018年省级优秀众创空间。新增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家,主办3个全国高质量学术研讨会,牵头组建的全国高职院校技术应用服务联盟成为全国在教育部备案的七大协会联盟之一,提升科研服务影响力。全年完成立地式研发服务、成果转让项目246项;授权专利120项,科技到款额3112.24万元;开展培训项目50余个、培训2万余人次,培训创收1200余万元,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惠企数5637家。

学生培养。学院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13项,国际技能大赛奖11项。学院以高标准打造毕业生留温工程,应届毕业生留温就业率68%以上,远超温州高校37%的平均水平。企业满意度连续2年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推行到校招聘企业岗位准入机制,主动对接上市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等优质企业,举办各类招聘会6场,参会企业1190余家,提供岗位近30000个。学院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孵化小微企业20家;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新技术应用创客空间”项目立项3项,“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项目”立项9项,以师生共创助推项目孵化;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学生活动30余场。学院入选“浙江省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学生社团创业者联盟连续3年获得“全国高校创业社团百强”称号,在第四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2银1铜。

国际交流与合作。11月,学院成立“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校亚龙丝路学院”,首期在柬埔寨招收学生80人;实现留学生培养零的突破,招收44名南非留学生;依托华侨资源,成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意大利培训中心”,举办多次学生研习交流活动,主办国际会议3次,创下全国第一所与企业合作在柬埔寨建立海外丝路学院的高职院校、全国第一批为南非政府提供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浙江省第一批与南非政府建立留学生合作培养的高职院校等“三个第一”。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学院设12个分院系,高职专业36个。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2018年,招生3181名,应届高职毕业生3094人,就业率98.29%;技师学院436人毕业。有府东路和瓯江口两个校区,占地1100余亩。

教学改革。学院构建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类、数字经济类4个专业群。制定专业设置与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取消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印刷媒体技术、应用电子技术3个专业招生。主动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核心技术标准,制定34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25门核心课程标准。信息化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建设四大专业群在线课程群,被认定省精品在线课程4门,立项第二批省级在线课程11门,首批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13门。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浙江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出版“浙江省首批十三五普通高校新形态”教材3本,跨境电商系列新形态教材5本。深化产教融合,新增现代学徒制院级试点专业3个、合作企业5家。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期检查,典型案例《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三段三进”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推荐至教育部。

创新创业。学院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作为全国唯一入选高职院校,牵头成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推动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通过结题验收课题10项、完成教材编写8本。2名教师的论文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完成课程建设4门,上传素材1313条,个性化微课7门,注册学习用户13601人。举办第三届中美创客大赛温州分赛区选拔赛、第五届两岸青年创客工作坊、创意市集等品牌活动。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银奖奖1项、铜奖5项;获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2项。杨忠敏入选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4项,省级一等奖15项。

社会服务。学院立项各类纵向课题105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市科技重大项目1项、研究经费100万元。获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21.5万元。横向课题84项,课题数量较上年增加近30项,合同经费近600万元。学院2018年科研工作业绩2067.74分。开设订单班20余个,联合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共建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专业群,获批温州市激光与光电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是年,浙江创意园收入470万元,获批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温州时尚研究院承接完成课题7项、金额35.8万元,全年实际到账金额45.55万元;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获首批“全国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能力建设机构”、首批“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称号,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揭牌,学院在永嘉县成立瓯窑小镇研究院。

继续教育。成教学院完成各类培训7900余人次,创收300万元;经济与贸易分院(温州现代物流学院)完成社会培训4000余人次;冶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完成各类体育项目培训19948人次;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完成培训5280人次。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18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二级学院5个,专业25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885人,录取新生3079人,报到2963人,报到率96.2%。教职员工586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人才培养。学院加强专业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通过温州市特色、重点专业验收4项,立项市特色专业1项,立项市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项,申报新专业1个。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验收及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推进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4门。深化校企合作,在设施农业与装备等9个专业中开展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培养,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招聘会,与38家企业开展738个岗位联合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生获省级以上一类技能竞赛奖项116项,获第十届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一、二等奖各3项;深化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项目获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经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单位。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市厅级及以上项目立项84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2022万元。2个新品种被列为浙江省主导品种,3个品种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个水稻品种获浙江省十大“好味稻”品种称号,1个玉米品种获浙江省食味品质鉴定金奖;完成水稻新品种“Y两优8199”“V两优1219”及水稻两系不育系“泰1S”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

服务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产业技术服务等6个工作组,赴温州11个县(市、区)开展调研工作。完成现代农业园区规划8项,组建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团队17个,下派科技特派员22人、农村指导员1人;学院校地合作处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先进集体,2名科技特派员获通报表彰,“要约式”服务获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年会办学典型案例评比二等奖。加强校地合作,与文成县政府共建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文成农林研究院),立项共性关键技术等项目4类16项,获批省高山果蔬农业科技园建设培育单位和市级高山果蔬产业服务综合体;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7个,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6个,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万亩;加快乡村人才培育,建立全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库和大数据库,建设乡村振兴培训示范点41个,开发乡村振兴专题与技能类培训项目五大类85项,举办培训班92期,面向重点村招收乡村振兴相关专业人才120人,以导师制模式培养农业发展领军人物33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园林技术专科教育项目落地,完成本学年39人招生录取工作,实际报到38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丹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7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菲律宾邦板牙州立农业大学等国(境)外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接收泰国碧武里职业学院交流生来校短期交流学习。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学院设有12个特色专业,其中安全防范技术、消防工程技术、工业设计等为浙江省特色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97人,教职员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规划占地总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

教育教学。重视课堂和教学内涵建设,新增《基于“工匠精神”塑造的安防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3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等3门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认定,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结题3项,获浙江省教育技术成果奖三等奖2项。许鸿飞老师获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第二届创新创业课程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改善实训条件,全年投入资金353万元,新建校内实训室10个,新增校企(政、会)实训基地33家。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完成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开设“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活动、创业实践800余人次。

学生培养。学院第二批现代学徒制班级(物联网)通过中期检查,获得产教融合“优秀校企合作项目”;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3家,开展专业实习实践644人次。组织学生参加“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核心区安保实习工作。是年,学院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25项,市级奖励10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中获全国二等奖。

科学研究。学院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教师参与到24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举办项目申报会4场。获省部级立项1项,市厅级立项16项,纵向项目合计到账外来经费6.7万元。横向科研项目立项2项,到账经费16.5万元。教职工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与温州市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共建智慧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智慧安全设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社会培训。学院与“政、校、会、企”合作,与温州市公安局、温州市城市大学开展协辅警学历提升培训业务,开展安监系统干部业务培训、开展开放本专学历提升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和高职全日制大专合作助学工作等。与省安防协会、杭州市中汇通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设浙江省应急支援航空队第二期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班;与温州鸿远消防技术服务中心,开设构建筑消防员资格认证培训;与浙江中环检测有限公司共建“温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等。全年开展各类培训30期,培训人数4600余人,收入总计265余万元,比上年增长55%。

2018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12月,2018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在温州科技馆举办。展会包含“1+2+2+1”项精彩内容,其中,主题展览是2018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的核心内容,收到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件参赛、参展作品。举办“设计师与民营企业家”圆桌论坛和“设计之善”高峰论坛。在“设计师对话民营企业家”圆桌论坛上,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主席田中一雄等4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演讲;在“设计之善”高峰论坛上,台湾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台湾设计联盟理事长林磐耸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展会历时五天,参展人数2.2万余人次。

温州城市大学 温州城市大学是一所地方性开放型大学,承担全市终身教育四级架构体系建设指导职能,开展各类成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2018年初,为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内设部门调整为16个。

学历教育。学校与美国康威斯大学依法依规签订专本硕合作协议,实现专科学分和美国康威斯的学分互认。市本级学历教育在校生共计5187人,其中2018秋季辅警项目招生1050人,其他开放及远程2961人,成专全日制在校生1176人,比上年增加约5%,全市系统学历教育在校生2万余人。做细做精“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管理,全年开设课程814门次,596门次面授课程。共完成3980人次的基于网络课程管理工作。

社区教育。启动温州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优秀学校及示范项目评选活动;龙湾区现代鞋匠培训项目获2018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温州社区大学被评为2018年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龙湾区、瑞安市和永嘉县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习城市;创建市区社区老年学习苑10所,现全市等级社区学校304所,市区社区老年学习苑99所,依托社区老年学习苑开展各类老年教育培训650余门课程,培训人次2.2万。至年末,186个乡镇(街道)均创设社区学校,温州市社区教育学校1006所。

老年教育。大学招生282个班级,1.5万余人次,其中2018年秋季老年教育开通网络招生,招生7891人次,92%通过网络成功报名,老年教育报名“最多跑零次”。成立温州城市大学书画院,推进办学高端化;联合举办第四届“华龄杯”中老年书画摄影展;举办“华东六省一市”老年大学摄影协会联谊会温州年会;舞潮艺团舞蹈队登上央视舞台,在第八届舞蹈合唱走秀器乐电视展演中取得舞蹈组金奖。

社会培训。大学完成各类项目培训211个,培训项目收入1375万元,培训学员3万多人次,建立培训师资库,260余人。完成浙江省及温州市网宣基地智能化建设;挂牌浙江省“文润同心”社会组织培训示范基地,成为中央电教馆长期培训合作基地;与浙江杨氏教育科技集团共同签订“职业技能培训”合作项目;推进“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校初步形成以终身教育类、网络宣传类、创客教育类为重点的培训项目特色品牌。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设有6个二级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开设专业26个,招录新生3131人,全日制高职学生6965人,应届毕业生1919人。教职工389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高级职称教师65人。现有甬江路校区、金海校区二个校区,建筑面积26.79万平方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院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作成立“浙南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同时设立“产业学院”和“金海匠谷”两大平台,建立“金海论剑”等校园科技文化学术载体,其中“金海匠谷”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实践育人示范基地。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成立智能电气学院、旅游航空学院、汽车学院、电竞学院等8个特色产业学院。

现代学徒制改革。学院实施“2+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出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合作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应届毕业的2016级学生参加“2+1”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人数1268人,占本年级学生总数73.8%,为广大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受到企业欢迎;通过顶岗实习,54.3%学生表示愿意留在企业就业。

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学院教师申请立项省部级课题7项、厅局级课题20项、校级课题38个;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其中4门被评为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28篇,其中在一级及权威级期刊发表3篇,二级A类发表3篇,B类发表6篇,公开出版教材12本;教师参与、主持(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国家级技能奖项2个,省级技能奖项6个。12月,学院在“信息传媒和自动化学院”基础上成立“数字工程学院”,加强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服务。数字工程学院教授肖志坚入选首批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拔尖技能人才”。

教育创业创新。2018年,学院“微创空间”二级学院全覆盖,“东方印创空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备案,是全省民办高职院校首个省级众创空间。“8+X”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温州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工坊),入驻学生创业团队20个,培育创办企业15个。在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李梦欣剪纸工作室申报的项目获总决赛银奖。

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院“科普反邪”实践项目连续五年蝉联省反邪类社会实践特等奖,并获评全国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项目、温州市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生命之光”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作品在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入选“百佳创意短视频”。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院面向师生和开发区企业员工开设“金海论剑”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15场,开拓学生及年轻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培养对多元文化有所把握的现代高职教师和高技能人才。5月,由学院与韩国朝鲜大学共同申请成立的“温州世宗学堂”,通过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批准落户学院,是浙江省内第二所世宗学堂。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招生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等19个专业,招录新生1693名,毕业生1402人,在校生6876人。有教职工459人,其中专任教师391人,其中教授87人,副教授114人。市厅级及以上人才10人。

教学改革工作。学院获批《医学伦理学》《病理生理学》2门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首次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获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完成各类教学改革研究结题17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获批校级精彩课堂2项、校微课2项、校精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4项。在2018年度省级微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学院获省级优秀组织奖。获奖数(9项)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名,是省内唯一获省级优秀组织奖的独立学院。

学生培养。学院通过以赛促创,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在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2个,铜奖3个;在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荣誉37项,其中在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在第九届大学生医学竞赛中,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2018年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合格率97.5%,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本科院校第五。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学院教职工获批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4项;省新苗立项8项,校级课题立项38项;组织参加“创青春”浙江省第11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浙江易瑞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铜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再创佳绩,其中“海岛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海岛益行·全科医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温州瓯海茶山侨联向学院捐助15万元用于支持学生志愿工作。

对外交流和国际化工作。学院出境交流学生209名,占总在校生3%。推进全科医学学生赴澳大利亚1个月专业体验项目、全科医学优秀本科生赴澳大利亚5个月实习项目、莫纳什大学学生来温体验项目;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肯塔基大学开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硕连读项目。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18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下设6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570余人。当年招生2318人,毕业生1831人。有专职教职工506人,其中专任教师415人,具有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183人。7月,学院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成为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省级优秀众创空间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学院以学科竞赛、专业技能大练兵、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为载体,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从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到职业适应能力的养成计划。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68项。

科学研究。学院获市级以上科研立项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科研经费到账总额400.93万元(其中纵向经费91.53万元,横向经费309.4万元);公开发表SCI、SSCI和人文社科权威11篇、EI论文4篇、2A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著作1部。至年末,学院有26个科研机构,其中“温州创新创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国际化。学院与英国巴斯斯巴大学、德国欧福应用技术大学、波兰华沙大学等7所院校就师生交流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与美国戴顿大学开办“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先后接待国(境)外高校来访32次,举办国际交流主题沙龙9场;全年有54名学生赴国(境)外参加校级交流项目,接受来院交流学生38人;举办中韩学生中国文化交流营、台湾大同大学两岸文化交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