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文成改善交通挖掘山区新优势
发布日期: 2021- 10- 11 08: 32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张蔚红投资文成,出于一种偶然。

从意大利回国,她最初的落脚点打算放在杭州。后来到文成百丈漈镇石庄村考察,发现那里人居环境、投资潜力,尤其是交通条件,“都让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现在,她成了石庄村“开臣·璞居”的主人。即使在疫情冲击下,这家民宿仍保持着七成入住率并成为侨家乐。

如果把这种个体的偶然,放到更大的群体之中就会发现,这些年到文成的投资者,常常表现出一种共性,即交通越来越成为他们产业引流的先决条件。比如,新56省道接南田公路工程(大南公路)周边的西部高山台地,就落户了许多像侨家乐这样的新兴业态。

文成县交运局局长邢文东认为,像大南公路这样的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山区发掘利用特色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这种局面,会在今后取得更多成果。

砸锅卖铁 打造陆域轴线

在文成发展史上,率先成为产业开发重点板块的,是南部飞云江沿线区域。最早建成的巨屿工业园区,高峰时有规上企业13家、规下50家,贡献全县近三分之二的税收。

随着飞云江水源和生态保护措施不断升级,文成面临着转变思路、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抉择。这一背景下,西部高山台地开始显现优势。尤其是南田、百丈漈、二源等乡镇,不仅腹地开阔、远离水源地,还拥有刘伯温故里、百丈漈景区、连片农田和农作物栽培传统等资源,具备三次产业全面开发的基础。

而阻碍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是那里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无法承担起吸引投资和各类要素集聚的作用。因此,打造快速便捷、适应产业培育的陆域新轴线,不仅能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题,更能为全县层面破解发展困境。

由此,文成以砸锅卖铁干交通的决心,于2011年启动大南公路建设。除了财力资金不足,摆在工程建设者面前的,还有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那一带地质条件复杂,在同等级公路中,这条路是文成交通建设史上自然环境最差的项目之一,也是当时全省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尤其是十八尖隧道,县交通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邢望峰记得,当年他现场踏勘,发现那一段地质恶劣到“连野兽都不会走那过”。建设者们只能采用最古老的方法,用绳子绑牢身体、吊在悬崖下,开凿出一条隧道。

最终,大南公路于2017年通过验收。工程投资6亿元,按县道标准建设。主线起点位于大峃镇徐村大桥西侧,途经百丈漈镇,终点到达南田镇,全长24.75公里;二源连接线,起点位于百丈漈镇西段村,终点为二源镇,全长4.41公里。

这条公路建成后,文成县城到百丈漈和南田的车程,分别缩短至20分钟和半小时。使得沿线各村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立刻显现出对县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捕捉商机 推动产业发展

得益于大南公路建成通车,刘伯温故里创建5A级旅游景区时,在“从机场到核心景区距离”这一评分项目上拿到的分数,助力总分在同批申报的全国各家景区中排名前列。

而依托5A这块代表国内景区最高等级的招牌,该公路沿线区域成为文旅开发热门板块。一批在外华侨,率先从中捕捉到了商机。刘剑波把老房改造成民宿“百汇阳轩”,打算长留故乡;赵海秋从意大利回来,开出民宿“乐云山”;90后黄靖,也返乡打造民宿“寒舍迴塘”……

如果说大南公路为文成山水资源挖掘出开发价值,推动个体投资和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那么它带来的交通便利,结合沿线较低土地价格,同样对重大项目和生态工业构成吸引力。

比如,投资108亿元的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成为该县重大项目招引标杆。县生态产业园百丈漈基地迎来复苏,前来考察的客商显著增加。华源实业、图伟制动器、汉景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纷纷落户该基地。

对众多只拥有土地和劳动能力的普通村民来说,大南公路也让他们看到了,让自身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实现变现、增值的希望。

在二源镇,二源绿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下“邱老汉”商标,带动348位社员和5000多亩基地,常年生产高山蔬菜和水果。如今,该合作社年产值超1200万元,入选首批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在该镇湖田村,浙江花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入金丝皇菊种植。去年,公司、村民和村集体、温科院相关公司等三方成立新公司,探索股份制合作农场改革,建立“一次参与、两次分红”利益分配机制。该模式引导农户拿土地入股并自己种植。收成时,拿到第一笔分红;农产品卖出后,再获第二笔分红。“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翻倍。”花城公司总经理郑明誉说。

大干交通 助推共同富裕

如今在文成,以县域内交通建设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了该县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当地针对山区特点,聚焦乡村公路和较大自然村,重点解决通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聚焦断头路瓶颈路,突出无等级低等级公路提升,以及通乡通景公路改扩建和安全设施完善。近年来,包括通乡通景通自然村公路建设、断头路打通、低等级公路危桥病隧提升改造、乡级农村公路规范化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打造等各项工作在内,文成均达到甚至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这些举措,使该县作为浙江交通强省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省交运厅确定的交通补短板典型示范区。去年,该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及提升幅度,在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位居第一。

县域内交通的改善,也助力文成将大南公路促进发展的实例和经验,复制到更多地方——

改扩建后的牛坑村通村公路,提升了珊溪镇杨梅核心产区对外通道的安全系数和通行状况,助力杨梅减少运输颠簸受损,可1个小时抵达温州市区。得益于运输条件改善,牛坑杨梅远销甘肃、辽宁、新疆等地,最优质的每公斤能卖到160元。

平和乡新改建多条农村公路、打通对外通道,让乡里到县城的车程不超过20分钟。尤其在采茶时节,这些道路缓解了运输车辆和来茶园观光体验游客进山出山,给当地交通带来的压力。助力该乡培育茶叶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占据全县四分之一。

在全县层面,文成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实行城乡客运改革、做大国有红枫公交有限公司、公交一体化票价、县财政兜底等政策,实现行政村公交网络全覆盖。如今,红枫公交固定15分钟一个班次,票价最高不超过10元,比原先城乡客运下降三分之一以上。这项改革大受欢迎,不少村民自发将猕猴桃、杨梅等特产送给公交公司。

未来,文成仍将把推进交通补短板,作为发展的重大先行工作加以推进。谋划文泰旅游大通道等县域发展主通道;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串联景区、特色村庄和产业园区,助力以完善的交通圈,培育产业圈、发展经济圈。(记者 张睿 尤成勇 通讯员 包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