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20 > 专记
抗击台风“利奇马”纪实
发布日期: 2021- 03- 15 16: 43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2019 年 8 月 9 日,第 9 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温州。本次台风风力超强、雨量超大、范围超广、时间超长、破坏力超大,是近 70 年来登陆浙江第三强、1956 年以来登陆浙江省综合致灾强度最高的台风。这次台风在温州市境内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风力特别强。台风登陆时,全市有 8 个站点实测风力超过 15级以上,乐清西门岛实测风力超 16 级 ;风力持续长,内陆部分地区 10 级以上大风持续 40 小时以上,12 级以上大风持续 20 小时。二是雨量特别大。全市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局部降雨强度超百年一遇。乐清市过程面雨量达到 388.6 毫米 , 县域面雨量为全省第一;乐清市福溪站过程雨量 927 毫米,最大24 小时 883.5 毫米,最大一日暴雨量达到 882 毫米,均远超历史记录,为浙江省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三是滞留时间长。台风登陆点不在温州而在温岭,但核心风圈覆盖乐清沿海乡镇,台风登陆即直扑乐清境内。由于受台风北侧高压和雁荡山脉阻挡,台风移动速度减缓,在乐清、永嘉上空滞留时间长,穿过乐清雁荡山脉就花了 2 个多小时。四是受灾区域非常集中。台风灾情主要集中在乐清市和永嘉县,两地风雨综合致灾强度等级为 1951 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乐清、永嘉北部山区灾情特别严重。如永嘉县岩坦镇山早村,因山体滑坡、山洪暴发,水位陡涨,仅 5 分钟左右,山洪最高水位就涨至 10 米,该村约 120 人被洪水围困,因滑坡体快速决口,造成 30 人遇难死亡,另有 2 人失联。这次台风给温州市带来严重损失,全市有 183 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 185.03 万人,倒塌房屋 404 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36592 公顷,成灾面积 15540 公顷,绝收面积 4447.3公顷,毁坏道路 313 条,其中乡道以上公路 42 条,中断电力线路 572 条、通讯基站 888 座,损坏农村饮用水工程 229 处,受灾企业 474 家,全市因灾死亡 36 人,失联 2 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93.3 亿元,仅次于 2006 年“桑美”台风,为 2007年以来之最。

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温州前后,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省防指对温州市防台抢险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务委员王勇专门部署抢险救灾和群众安置工作。国家防总派防台工作指导组亲临温州指导。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常务副省长冯飞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省委、省政府和

省防指领导多次连线温州及部分县(市、区),对防台抢险救灾工作做出周密部署。8 月 10 日车俊书记专门赶到永嘉岩坦镇山早村,现场指导救援工作。袁家军省长多次视频连线温州,指导防台与抢险救灾工作。省防指在整个防台抢险救灾过程中,深入灾区,慰问灾民,检查指导。国家、省领导和防台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极大鼓舞了温州市广大干部群众防台抢险救灾的信心和决心,为温州市夺取防台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温州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到防台救灾工作中,夺取防台抢险救灾的最后胜利。

一、及早谋划、压实责任,全面开展防台工作。自超强台风“利奇马”生成以来,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防指各位领导的系列部署指示要求,坚持把防汛防台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以最高标准抓防御、最大力度抓落实,扎实开展防台工作。一是坚持及早谋划,周密组织部署。按照“防强台、抢大险、抗大灾”的要求,充分估计这次台风对温州造成的严重破坏性,从最重、最坏处打算,做最好、最充分准备。8 月 5 日晚,当“利奇马”还是 10 级强热带风暴时,省委常委、市委陈伟俊书记就在乡镇(街道)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对防御“利奇马”台风提出明确的要求。从 8 月 6 日开始,市防指对台风路径和发展态势进行即时监测和预警研判,先后召开 7 次防台会商会,并在全省第一个启动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响应。8 月 6 日至 9 日,陈伟俊在西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期间,一直同市防指保持密切联系,远程及时予以指导,并多次通过电话、书面批示等方式,作出一系列具体的指示要求,8 日凌晨陈伟俊又专门就防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于 9 日提前结束考察行程,赶回温州坐镇指挥。姚高员市长高度重视防御工作,8 月 8 日上午提前召开防台部署会,提出十条具体措施,并多次组织会商,以及和各地视频连线,进行及时精准指挥指导。在 8 月 8 日至 10 日的3 天时间里,常务副市长陈建明一直坐镇市防指,多次召开部署会、分析会商会以及县乡视频连线会,及时精准研判形势,全面部署具体任务,尽一切努力做好最充分、最全面的应对准备。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严密做好各项防御工作。针对这次台风特点,温州市重点围绕防强风、防暴雨、防狂浪、防山洪、防内涝“五防”要求,全面发动各级党员干部对小流域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危旧房屋、建筑临时工棚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对全市 604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其他视线外的隐患点加密巡查频率,对今年刚完成整治的 653 处地质灾害点实行 24 小时动态监测。对全市 1854 幢城镇 C 级危房、106 户农村危房逐幢逐户排查,做好动态管控和人员转移工作。对水库山塘特别是病险水库,实行 24 小时驻库巡查观测,并根据雨情水情变化,科学调度,安全泄洪,保证了水库及下游安全。提前部署海上和沿海防台工作,及时通知出海船只和人员进港避风,全市6981 艘渔船、600 艘交通运输船、34 艘施工船、22 艘无动力船以及 215 艘扣押走私船,在 8 月 9 日全部回港避风。全面排查脚手架、户外广告等设施,对不能确保安全的设施,该加固的加固,该拆除的及时予以拆除。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迅速实施人员大转移。坚持“应转尽转、应避尽避”原则,及时转移安置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病险山塘水库下游、低洼地带、沿海养殖、涉海工程、海洋旅游服务、建筑临时工棚等各类危险区域人员 448792 人,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特别是针对当前温州外来人口多、在建项目多的实际,突出抓好建筑临时工棚人员的转移,从 8月 9 日开始,就对全市建筑临时工棚进行地毯式排查,转移了全市 1.3 万余间临时建筑工棚、215201 名建筑工人。台风过后,据统计共有 1078 个工棚被强风吹塌,如果不及时全部转移,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同时,针对暑期涉海旅游人员较多的实际,及时撤离了海岛景区游客,8 月 9 日上午停航了所有客渡航线,关停了所有海岛景区,累计撤离游客 2509 人。四是坚持靠前指挥,全面压实工作责任。面对超强台风的严重影响,温州市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在前,市、县两级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分赴联系点督导防台工作,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部取消双休日休假,外出年休的干部全部要求返回,4.3 万名防汛责任人全部进岗到位,11 万名党员干部投身防台抗台一线。市防指与 11 个县(市、区)指挥部保持 24 小时连线,及时掌握全市防台抗台动态 ;各级防指及成员单位按照预案要求和各自职责分工,全身心投入抗台工作。加强督导检查,8 月 9日上午,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立即安排了 11 个工作督导组赴各地开展督导工作,检查督察干部进岗履职情况。各级新闻媒体高密度、高频率、大张旗鼓地开展防台抗台宣传,充分发挥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防台教育等作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防台抗台的良好氛围。

二、迅速行动,全员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灾情发生后,温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系列指示要求,迅速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投身抢险救灾工作。一是全面动员,奋力抢险救灾。永嘉、乐清险情发生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伟俊,市长姚高员等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10 日晚上,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王勇重要批示和省委书记车俊在温州检查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当晚省长袁家军、常务副省长冯飞的视频会议精神,对全市抢险救灾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并连夜成立市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伟俊任组长,市长姚高员任第一副组长,下设民政救助、农业水利设施恢复、工业企业生产恢复、灾后重建市政设施恢复、交通电力通信设施修复、保险理赔、卫生防疫、宣传舆论引导、社会维稳治安 9个工作组,要求工作组马上组织人员赶赴灾区,迅速指导两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8 月 11 日上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对抗灾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二是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坚持把搜救失联人员作为抢险救灾的首要任务,每天从全市调集部队、武警、公安、消防等 300 余人全力参与永嘉山早村失联人员搜救工作,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希望。全力做好善后工作,对死者和失联人员家属实行“三对一”安抚,对永嘉山早村 256 名受灾村民开展心理评估和干预,全力确保受灾村民等相关人员情绪稳定。三是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全市累计调拨毛巾、行军床、帐篷等救灾物资 322 吨,确保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全面完成 1469.5 间农房和 75幢学校房屋安全鉴定,完成对 186 家受灾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估。深入展开灾后理赔工作,全市因灾报案 11765 件、报损金额 6.54 亿元。四是全力抢修基础设施。坚持把抢修基础设施作为“生命线”工程,调集全市资源支援永嘉、乐清等受灾严重地区,力求以最短时间恢复道路、电网、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灾后短短 4 天内,全市因灾中断的 313道路、572 条供电线路、888 座通信基站、247 处农村饮用水设施全部抢通,比“云娜”“桑美”等强台风灾后恢复期提前了半个多月。五是全力开展环境卫生清理。第一时间印发《灾后生活垃圾大清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全力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垃圾清除和卫生防疫工作。全市组织 82 支卫生应急救援队、183 支卫生应急专家队和 125 支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导队,深入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全市消杀面积 10355.66 万平方米,受灾区域消杀覆盖率 100%。全市畜禽死亡 121.3 万只,全部完成无害化处理,处理率 100%。六是全力恢复生产秩序。全市组织 308 个救灾服务组(专家组)、10328 人次第一时间赴灾区指导农渔业灾后重建。市、县应急管理部门深入防台救灾一线,指导危化品和烟花爆竹企业灾后复工复产工作,助力企业生产安全。市、县两级经信部门深入抗洪救灾一线,累计走访 500 余家企业,及时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灾后自救。七是全面启动灾后重建。深入排查城乡危旧房和倒塌房屋,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加快启动房屋重建。永嘉县岩坦镇山早村在灾后 48小时内就完成全村 130 户 242 间房屋鉴定,完成 30 户 54 间冲毁房屋清理工作,拆除 D 级危房 7 户 10 间。至 8 月 15 日完成山早村迁建房屋选址工作,9 月 1日实现开工建设。市财政于 8 月 13 日紧急向灾区拨付了第一批救助资金 4540 万元,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台风灾情发生后,市县两级共接收在外温商、海外华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捐资共计 7880 余万元。至 12 月 10 日,位于岩坦镇庙下村与小舟垟村交界处的山早安居小区,首批 5 幢楼已全部结顶。

三、总结反思,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台风过后,温州市认真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对此次抗台抢险救灾进行全面的总结反思。8 月 15 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伟俊主持书记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防台抢险救灾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8 月 13 日和 16 日,市长姚高员分别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对全市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8 月 19 日、22 日,常务副市长陈建明 2 次召开防灾减灾救灾补短板专题会议,对防台抢险救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共梳理出隐患风险、抢险救援、减灾工程、体制机制四大类 20 项具体问题,并提出 53 条对策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市按照“远近结合、由表及里、标本兼治”要求,对防汛抗台各方面工作进行再梳理、再检视、再研究,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优化,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一是迅速制订出台“五个阶段”防台工作导则。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预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都按照“动员准备、防灾避险、应急救灾、灾后恢复、总结提高”五个阶段科学划分,制订简单、易行、管用的《防台工作导则》。进一步完善上下指挥体系,精准建立市县乡村动态响应机制,制订四级防台工作导则,确保面对灾害时职责清晰、反应迅速、有条不紊。加强协同联动,精准划分防指成员和相关单位职能,制订部门防台工作导则,确保各方在预报预测、物资运输、应急抢险、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同时,加强与其他市地的信息共享联动,如雨情、水库泄洪等。提升少数干部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制订干部防台工作守则,更加明晰各级干部岗位职责,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关键时刻如何靠前指挥、乡镇和村在极端情况形成“孤岛”时如何做到乡自为战和村自为战、应急抢险队伍如何提前调动力量和布置设备、基层干部不同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等等,努力做到精准、快速、有效。二是尽快构建预报、预判、预告、预警“四预”体系。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投资 2.5 亿元,在文成、苍南新建 2 个多普勒气象雷达,在沿海区域和暴雨集中的重点乡镇设置50 个自动气象站,提升精准预报能力 ;与阿里巴巴合作投资 1000 万元,率先建设“防汛防台减灾数据大脑”,为科学决策、提前预警、灾害分析、信息报送提供实用模型和精准数据 ;加快建立气象短临预报服务平台,建立重点区域短时间风情、雨情定点定向精准预报机制,及时为群众提供台风信息服务 ;建立醒夜值守机制,在台风红色气象预警或Ⅱ级、Ⅰ级应急响应期间,各行政村(社区),自然村(网格)建立小分队醒夜值守制度,要配备铜锣、哨子等应急提醒设备,高风险区域建立以户为单元的人员醒夜值守机制,抓好巡查和人员紧急撤离的提醒工作。三是加快建立按“四个评判标准”设定的人员转移机制。在具体风险认定上,不单纯以过去没发生伤亡为依据,坚持以现实是否存在风险隐患为评判标准 ;不单纯以大范围过程雨量为依据,坚持以局地短时强降雨风险为评判标准 ;不单纯以是否属于地质灾害点为依据,坚持以是否处在山边、溪边、河边等风险地段为评判标准 ;不单纯以房子是否牢固为依据,坚持以是否可能被洪水侵袭为评判标准。在风险隐患排查上,坚决做到不留盲区。对全市各类风险进行再排查、再评估,对各类隐患治理进行“回头看”,除了常规的地质灾害点、危旧房、低洼地带、海边、工棚等已经暴露的风险点之外,进一步把可能遭受山洪威胁的山边、溪边、河边等潜在隐患点纳入排查范围,在此基础上绘制《温州防灾减灾风险图》。在人员转移上,坚决做到“应转尽转、应避尽避”。对全市范围每个地方重新划定转移红线,科学设定预警值,完善转移路线图,根据不同台风、不同区域的风情、雨情、潮情实施差异化人员转移,并坚决落实人员转移“零报告”制度。四是严格实行“四级四定”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定时、定点、定人、定责信息报送制度。为全市重点村和 328 个大中小型水库配备卫星电话,确保防汛防台全过程通讯不中断、信息上报不延迟、抢险救灾不延误。五是谋划建设防灾减灾救灾“八大类项目”。根据现有基础设施短板,系统谋划风险区域避险搬迁、平原防洪排涝、山塘水库保安、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小流域治理、海洋渔业防灾、交通电力通信和物资保障、应急抢险救援等防灾减灾救灾八大类分设 70 个项目,总投资超 1000 亿元,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实现市区、县城、重点城镇防洪能力分别达到 100 年、50 年、20 年一遇,四大平原排涝能力达到 20 年一遇,抢险救援生命“双通道”基本全覆盖,形成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