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泰顺民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日期: 2021- 08- 04 08: 3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我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十几年来,这次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大的雕鸮,约有两斤重。”8月1日,泰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生动物保护站负责人庄亚辉告诉记者,当地群众发现一只不能飞行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雕鸮,及时求助并得到了该站的救助。据统计,随着当地民众自觉意识的提升,今年以来,泰顺已协力救护39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

7月29日晚,县资规局值班室接到110转接来的一个求助电话,村民称,其务农时在乡间道路上捡到一只不会飞的“巨型鸟”。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立即赶赴村民家,经鉴定,这只“巨型鸟”为雕鸮,又叫大猫头鹰、大猫王,是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之一,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工作人员经初步检查后,发现无明显外伤,从其喙和爪部判断其年龄较大,可能是短期内没有觅食而影响飞行。当天,这只雕鸮即被带回保护救助站进行救护,经过几天科学喂食,雕鸮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待符合放飞条件后放生。

泰顺素有“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之称。其中,县域内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我国特有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为主要保护对象,动植物资源分别占浙江省植物种类的50%和动物种类的53%。

今年2月底,罗阳镇村民在乡间小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山鸡”。根据村民描述,当时这只“山鸡”被老鹰叼走了,它挣脱后掉在了路边草丛里。村民正好路过看到这一幕,就把“山鸡”送到了乌岩岭保护区。经科研人员现场鉴定后,确认“山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

“最近几年,经常有村民偶遇甚至捡到黄腹角雉送到这里来。”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科研宣教处处长郑方东介绍,目前,由于有专家院士团队在保育技术方面的支持,加上民众日常保护意识的增强,泰顺境内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已经从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500多只,它们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泰顺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极度濒危物种中华穿山甲现身乌岩岭保护区内,6粒“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卵被乌岩岭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消失”30多年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1年调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踪迹也在泰顺被发现……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出现,让国内外的目光聚焦于泰顺优越的生态环境。今后,泰顺将着力保护好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打响泰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字招牌。(记者 李艺 通讯员 赖淼莲 陈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