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三垟湿地:“水下森林”初长成 河道生态焕生机
发布日期: 2021- 09- 15 07: 44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瑶池浃河整治后水面。 (张琳 摄)

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是人们对家乡水环境的美好愿景。朝着“十四五”浙江水生态环境“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生态园三垟湿地率全市之先启动“水下森林”试点,目前已初具成效。9月13日,记者一行走访三垟湿地瑶池浃河、人才客厅南面池塘,奇妙的水下小世界缓缓展开……

初秋的三垟湿地,微风凉爽,涟漪阵阵。在湿地瑶池浃河边,记者看到睡莲之下水质清澈,河底水草长势茂盛。

温州生态园管委会生态环境和水利局金明海介绍,这片水域正是三垟湿地“水下森林”试点之一。自今年3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小半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质提升已初见成效。

半年前,此处却不是这样的风景。瑶池浃河全长约500米,串联着南怀瑾书院荷花池,水域面积约13000平方米,水域容量约35500立方米。在治理前,河水水体浑浊,透明度低,观感较差,南怀瑾书院荷花池区的水葫芦、水白菜、浮萍曾遍布水面。

针对瑶池浃河水生态存在的问题,生态园谋划实施以构建“水下森林”为重点的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全面改良基底条件、种植培育优化后的沉水植物、培养投放微生物、布置点缀浮叶植物、放养底栖动物、打造水循环系统等措施,构建起“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鱼虾贝类—微生物”的完整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循环自净,让水体重获自净能力。

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余俊介绍,相较以往的治水经验,“水下森林”是一个更为完善的治水系统,沉水植物的作用如同“水下森林”中的参天大树。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之一,沉水植物能提高水体透明度,根茎叶可吸收底泥和氮、磷物质,能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促进水体中生物、非生物性悬浮物质沉淀。同时,沉水植物还有生物载体作用,可为水体复杂的食物链提供食物,为其他水生动物提供生存和产卵栖息地。

为了让“森林”四季常青,在施工中,沉水植物多选择为宜春夏季生长的黑藻和四季常青的苦草,从而起到全年都能净化水质、调节水环境的作用。

以草养水,吐污纳新。治理区域内河道水体生态性和景观性有所改善。瑶池浃河(五福源段)河道部分指标已达到Ⅱ类水标准,即经常规净化处理可供生活饮用,整体水质稳定在Ⅲ类水标准。

记者获悉,生态园三垟湿地“水下森林”试点的成功实践,为我市全面推开“水下森林”提供了经验。接下来,我市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持续加大河道水系综合治理力度,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记者 张琳 通讯员 周洛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