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过去5年来,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均增长近4倍
发布日期: 2023- 01- 13 09: 1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4DEF395B-6CAD-45f6-ABD3-1A94C2B1C993.png

日前,在温州万企创新蜂巢大会上,2022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DC013C73-989E-49ff-82E1-B2ACA89325F0.png

温州科技企业参加科技成果拍卖会。(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企业是激荡城市发展的最大活力源泉,一座城因一家家企业而加速崛起。

日前,记者在温州万企创新蜂巢大会上获悉,过去5年来,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均增长近4倍。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3700家,认定省科技型企业突破1.4万家,均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型企业数量节节攀升,彰显温州万企创新,蜂巢涌动,活力迸发。近年来,温州坚持创新发展首位战略不松劲,紧扣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狠抓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企业唱主角,演绎温州这座城的创新高度,亮点纷呈、形“势”喜人。

创新平台筑巢起势

引聚头部企业“落地开花”

创新平台是健全全域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

俯瞰瓯越大地,“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强力输出创新,实施大孵化集群战略跑出“加速度”,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裂变……培育发展新动能,成为策源温州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国家自创区“一区五园”满庭芳华,省级高新区实现全覆盖;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区块初展英姿,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落地转化取得实效,瓯江实验室启航楼扬帆起航。国科、浙大温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瓯海区携手智能物联网领域龙头企业中电海康集团成立温州创新中心,打造“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

由“战略平台、科研平台、产业平台”等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释放“强磁场”效应,让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布局水到渠成、重大投资项目开花有声,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项目引进,并携手高校院所打造创新联合体成为一个新现象。

这里,“风光大好”。风电头部企业“金风科技”牵头拟投资188亿元,引进上下游10余家配套企业,覆盖新能源“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打造全国新能源创新发展新高地。

这里,“高看一眼”。眼健康头部企业“珍视明”等总部项目签约落地中国眼谷,与世界500强眼科领域头部企业共建32家研究院,累计入驻企业175家,华为与中国眼谷加强战略合作,携手踏上健康光显产业全新赛道。

这里,“数字潮涌”。携手数据智能服务头部企业——每日互动打造中国(温州)数安港,首批16家企业签约入驻,全力打造数据安全与应用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开园,开启驰骋“中国特色软件名城”新征程。

一个个创新平台拔节起势,一个个“硬核”项目、一家家头部企业接踵而至,孕育壮大一个个产业“攀高追新”、盛放一座城的希望。

创新主体壮大成势

“科创企业森林”枝繁叶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更是强市的根基。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之都,温州如何营建“创新雨林”生态系统,畅通百万市场主体向创新主体升级通道,是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给创新“催芽”以“众创的沃土”——

实施大孵化集群战略,构筑从众创空间到产业园区的创新孵化体系,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2022年全市新增孵化空间152万平方米,引进一批专业运营机构,新引育创新型项目超1200个。一批新企业“破土发芽”,掀起创新创业热潮。

给创新“育苗”以“资本的活水”——

全国首创“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向4959家企业发放贷款105.02亿元;全国首创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帮助65家企业获得7.48亿元融资;温州科创基金子基金“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76个,切实推动科技、金融和产业同频共振。

给创新“造林”以“适宜的气候”——

深化科技企业 “双倍增”“双迈进”行动,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处攀登。迭代升级“科企通”应用,全面推动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2022年“科企通”服务企业两万多家,累计兑现政策奖励10.19亿元。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温州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自2017年以来,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节节攀高。5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增长近4倍。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7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4731家,均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小升规培育企业入库数居全省第一。

创新人才蜂拥聚势

企业一线攻关“卡脖子”技术

为了破解企业创新“人才瓶颈”问题,我市迭代升级“人才新政”,大力实施“瓯越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全面优化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

——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引流科技人才建功企业创新一线,强化企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全市累计设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944家,打造企业“最强大脑”。

——开辟中国温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入猎头公司和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大力实施“温智回归”“温青回归”行动,浙南海创城揭牌迎客、温州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会成立,提高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

——释放求贤若渴最大诚意,把每年植树节设为温州人才日。加速建设青年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全力攻坚破解人才住房难、子女就学难等现实问题,让广大人才在温州感受“家的温暖”。

去年全市新引育全职院士等顶尖人才7人,累计达到13人,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重大转变。新引育大学、技能人才超23万人,其中青年博士462人、完成率132%,“百万人才聚温州”的步伐持续加快。

人才汇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去年我市新增一批浙江省首台(套)装备产品,其中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的“智能激光切割成套装备”被认定为国际首台(套)装备,我市国际首台(套)装备实现零的突破。过去三年来,24家温州科技企业领衔获得省科技奖。获奖企业和项目均来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其中超达阀门集团、浙江石化阀门等一批企业成为获奖常客。

在提升全域创新体系能效中,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金融链等互促互融互生,温州这片创新生态“雨林”繁茂生长,营造尊重企业家、鼓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共筑产业创新之巢、城市创新之巢,奠定共富之基。

万企创新,制胜未来!让我们激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凝聚企业力量,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全力打造“聚人才、强创新、兴企业”的硬核成果,催绽“创新之花”、酿出“发展之蜜”。在续写创新史的宏大场景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温州生动实践,再创温州民营经济新辉煌……记者 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