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1-31 16:00浏览次数: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字体:[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大干交通,全力实施综合交通大会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跑出“加速度”、再上新台阶。

(一)综合交通建设再掀热潮。高效组织开展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充实并优化工作专班,紧盯138个重点项目,制定进度、问题、责任清单,实行问题周协调、进度月通报,持续掀起会战攻坚、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一是交通投资全省领先。全年全市综合交通投资完成493亿元、总量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6%、增速全省第三,其中公路水运和机场完成投资287亿元,提前两月完成省下达公水机力争投资任务。二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梳理年度标志性及引领性的“三十”重点项目(十大开工、十大完工及十大前期项目),实行市级统筹、挂图作战,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提效。瓯江北口大桥、景文高速等12个项目建成投用,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主线基本建成,瑞苍高速施工全面铺开,苍泰高速、瑞安联络线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10个(总投资约1000亿元)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其中甬台温高速改扩建湖雾岭隧道段、北白象至南白象段完成项目核准;青文高速(文成段)完成用地预审批复;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完成工可审查;合温高速永康至永嘉段、杭绍台高速二期、温岭至永嘉高速等项目完成线位论证评审;机场三期工程已通过民航局行业审查(已出具批复意见),预可文本已上报国家发改委,项目报批不断刷新纪录。三是要素保障全面强化。抢抓“三区三线”划定、土地审批便利政策、投资金融工具等政策机遇,150个交通项目纳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总计调出稳耕约6.9万亩,温州机场三期、温福高铁、苍泰高速等68个重点交通项目纳入省稳耕指标保障库,共占省稳耕指标约3.9万亩,调出稳耕量在全省各地市交通系统排名前三,实现永农要素制约提前破解。市域铁路S3线一期、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北白象至南白象段等项目争取金融债支持22.55亿元,已到位6.75亿元。实行“专项服务、专人跟踪”,重大交通项目报批不断刷新纪录,如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温州湖雾岭隧道段、温州大桥段项目用地预审从上报到批复仅历时1个月。

(二)四港联动发展提速推进。紧扣稳经济、畅循环大局,发挥海陆空铁齐备优势,狠抓“四港”高效联动,着力推动运输降本增效,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0.38%、居全省第3,水路运输周转量增7.9%、居全省第5。一是完善顶层设计。通过深入谋划、系统研究,制定深化四港联动加快运输结构调整、物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两中心一示范”及一集聚区一基地建设等三项实施方案,整体性、系统性构建交通物流转型升级目标和任务体系。二是提升两港能级。专班化推进鹿城西部多式联运枢纽项目前期,开工乐清湾港区C区等5个5-10万吨级泊位,开通近洋集装箱航线3条,试运行3趟美西航线,常态运行金温集装箱海铁联运、瓯江散货海河联运,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万标箱,同比增长13.8%。顺丰浙南航空枢纽加快推进,中联航浙江分公司落户温州,累计开通温州至大阪、东京、首尔、马尼拉等4条国际货运航线。三是狠抓市场培育。新招引落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4家。推进快递物流深度植入商贸业,8家电商入驻申通分拨中心、圆通分拨中心。支持16家物流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更新现代化物流装备。开发物流信息枢纽港2.0版,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航空物流、义新欧班列温州号订舱、绿色货运配送等应用场景,实现服务本土企业400余家。培育10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增速排名全省前列,全市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95家。全力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基本完成“3+8+130”城市货运配送三级网络体系构建。

(三)交通民生保障稳步改善。以提升交通共富指数为统领,加快补齐交通重点领域短板弱项,超额完成年度省民生实事。一是高标创成绿色出行示范城市。整治交通堵点26个,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17辆,新改建公交停靠站127个,绿色出行比例、服务满意率等关键指标超额完成,并结合“一老一少”推出市区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优惠措施、设置适老、儿童专线38条,绿色出行示范创建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二是启动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聚焦巩固“畅安舒美”和精细管理,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实施高质量“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计划,完成新建及提升项目1190公里,完成率119%,争取补助资金4.8亿元、全省最多,平阳新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围绕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编制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18条,启动5个“多站合一”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和39个“一点多能”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提升改造工作。三是加快推进路域环境提升。全力推进G228、235、330等3条“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标志性工程建设,完成49.6公里建设里程,工作成效获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领导认可,计划年底前择期在温召开全省现场会。结合亚运保障工作,编制主城区7大高速口改造提升方案,完成迎亚运两路两侧问题整治2619处、高速公路养护专项工程103.5公里,整治国省道病害点78公里、“桥头跳”42处,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综合整治获得省突出贡献集体表彰。

(四)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以除险保安为重点,以交通行业治理数字化为牵引,着力推动交通从治向智转变。一是坚守疫情防线。严格落实“首站负责制”,创新运用卡口预警系统、设置货运处置点等措施,精准果断管控高速、海港、机场等卡口,牢牢守住城市防控“大门”。今年以来共下发交通防控提示单40多张,累计办理通行证5901张,卡口查控523.7万人次,截获核酸检测阳性4人,保障入境、隔离转运2.8万人次,协调处置保畅问题48个。各县(市、区)共设立货车司机防疫服务站14个,累计服务货车司机1793名。二是提升本质安全。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年活动,持续开展七大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五停五断”、防汛防台清单化工作体系等制度,打好打赢交通除险保安攻坚战。运用“3030”机制查摆整改隐患2300多处,整治省市事故多发点段26个、危桥病隧66座,清理或评估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51条,检测港口危货储罐76个、检测率100%。深入铁腕执法,高强度、高密度、高频次开展各类专项执法19次,检查各类车辆、船舶19.7万辆次,下达整改指令7千余份,查处各类违法违章车辆、航舶7823辆,处罚4628万元,执法力度居全省前列。三是强化整体智治。坚持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浙运安”“浙里畅行”“浙路品质”等省级应用全面贯通落地,出租车“在线矛调”服务应用和智港安防应用2个项目获评省厅数改“最佳实践”,物流信息枢纽港、“一窗通达”等8个应用入选省厅基层和社会试点,物流信息枢纽港、便行温州、农路宝重大应用入选市“一本账S1”。搭建“E领智管”,摸清行业党员底数,成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开展“百日攻坚、决胜全年”行动,建立大抓落实“八张清单”,确保领导批示、考核任务、专项工作、“七张问题清单”闭环落实。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部署,突出稳投资、促循环、保平安、强治理,全力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努力交出大干交通的高分报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实施交通项目126个,重点攻坚年度新一批“三十”重大项目,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500亿元。一要抓前期、促开工。采用并联推进、串联审批,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甬台温改扩建工程(温州大桥以北段)、青文高速等15个项目,逐个明确工可、初设、施工图、招标等关键节点,力争半年度开工50%以上、年底前全部开工。二要抓在建、保完工。聚焦土地审批、财评、政策处理等关键问题,加大服务协调力度,进一步扫清项目建设障碍,全面加快投资放量,建成市域铁路S2线、金丽温高速东延线等10个项目,104、228国道温州段全线贯通。三是抓机制、强攻坚。坚持专班运作,健全完善专题协调、考绩通报、专项巡察、亮晒比拼等工作措施,用足用好政策利好,探索“交通+资源”等投融资改革政策,持续掀起交通会战攻坚热潮。

(二)推进交通物流大突破。一是继续申报物流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总结第一轮申报经验教训,专班运作,完善申报方案、做好项目包装,全力向上对接争取,积极申报第二批物流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二是推进“两中心一示范”创建。清单化跟踪服务,开工建设国际集拼箱基地、鹿城西部多式联运中心、港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开通瓯江集装箱海河联运,修订温州港总体规划,开展大小门岛20万吨级泊位前期研究,巩固集装箱航线、机场货运航线,海港货物吞吐量超8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150万标箱,机场货邮吞吐量力争达10万吨。三是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增客货邮综合性服务站(点)40个,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10条、特色或冷链农产品运输专线1条以上。

(三)促进运输服务大提升。一是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新增优化亚运专线5条、儿童(学生)专线10条、敬老爱老专线3条,试行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启用机场客运枢纽站,调整优化全市公交客运站场布局,改造提升公交站点100处。完成中心城区城际公交一体化改造,开通市区至瑞安、永嘉、乐清城际公交线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提升至85%以上。二是持续改善路域环境。启动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高标准完成20个高速口(高铁站)及20条连接线等周边环境美化靓化和精品迎宾大道建设。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乱点20个以上,研究实施市区范围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建立健全路域环境问题发现——交办——整治——督考长效工作机制,建成“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64.8公里,整治国省道病害点37.6公里、“桥头跳”20处。三是抓好“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督促全面落实管养体制改革意见,提高农村公路数字管养水平。新建提升农村公路750公里以上,重点提升山区五县的乡镇、建制村及百人以上自然村通达条件。

(四)推动行业治理大升级。一是深化数字化改革场景贯通应用。夯实交通数据底座,进一步整合归集和共享数据资源,归集指标提升20%;构建交通物联感知网络,前端感知覆盖衔接率同比增长12%;持续做好省级重大应用的贯通、扩面,实行市级交通数改“揭榜挂帅”机制,升级推广浙里办移动端数字交通、数字执法、数字公运、数字港航等一批成熟应用场景,积极培育一批最佳实践。二是持续筑牢除险保安坚固防线。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企业包保、一表管控、隐患排查、应急抢险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两客一危”、水上交通等七大领域安全整治,进一步清理减少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出台包车分级分类管理细则,改造平交口和穿镇穿村点段60个、危旧桥梁51座,整治渔运船、捕捞船“船图不符、船证不符”490艘。三是切实提升交通执法效能。落实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进一步厘清局机关、中心、执法工作边界,推行“扁平化”工作机制,强化市对县交通执法工作指导监督。加强部门行业监管,形成行业监管与执法协作配合及相互监督机制,切实提升工作效率。深化行业信用分级管理,推广运用数字打非系统,提升线上、线下联动处置能力。

(五)构建交通党建大格局。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六学”(领导示范带头学、主题党日集中学、专家解读辅导学、线上线下互动学、党建联盟联动学、红色基地体验学),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大宣讲活动,推动宣讲进企业、工地、社区等,巩固“三为”实践活动。二是深化清廉交通建设。滚动实施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集中纠治违规行为,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形成滚雪球效应,放大专项整治效能。坚持“全行业共建、全领域提升”建设理念,持续细化清廉交通单元建设颗粒度,培育提升交通领域“引领型”清廉建设单元。三是高质量推进行业党建工作。加强行业党建力量,在网约车、货车司机等群体基础上,抓好党建提质拓面,持续推出关爱暖心行动,继续推进司机之家建设,助力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