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
温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着力稳增长、增动能、促共富、保平安、强党建,精准施策稳住经济大盘,全面推进“四大振兴”,着力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创新动能蓄势迸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7.5亿元、3380.8亿元和4471.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3.5%和3.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42.1:55.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310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356美元),比上年增长3.2%。 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76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41.9∶55.9。 图1 2018-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18-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202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31.8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29.9万人,女性人口401.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6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8万人,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5.8万人,死亡率为6.0‰;自然增长率为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7%。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交通和通信类、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5.3%、1.9%、1.4%、1.4%、1.3%、1.0%和0.8%,医疗保健类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登记失业人数4.0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6%、8.6%、7.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66.8%、57.7%、35.1%;高端装备、高技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25.2%、18.5%。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8.1%;新产品产值率为40.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2%。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8.8%、9.6%;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6.0%、28.8%。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7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分行业看,种植业产值124.6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7.5亿元,增长7.9%;畜牧业产值37.3亿元,增长4.5%;渔业产值101.6亿元,增长8.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6亿元,增长6.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9.9万亩,增长1.6%;粮食产量69.0万吨,增长0.8%。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09.1万亩,增长2.2%;油菜籽12.9万亩,增长7.5%;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1万亩,增长1.0%;果用瓜17.4万亩,增长0.1%。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1.5万吨,增长7.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6.2万吨,增长7.9%。国内海洋捕捞产量39.6万吨,增长0.8%;海水养殖产量25.0万吨,增长22.1%;远洋渔业产量1.7万吨,增长0.3%。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全年完成1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抛荒整治,完成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6.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6.4万亩。全年招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3个,总投资431.4亿元;实施预制菜“一城十链百企千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引入产业基金10亿元,培育预制菜企业300家。全年建成省级未来乡村38个和首批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10个,累计建成垃圾分类处理村2951个,标准化运维污水处理设施3159座,改造提升规范化农村公厕10819座,创成省级星级公厕560座,实现行政村垃圾分类处理、农污设施标准化运维和公厕规范化管护全覆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0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467.8亿元,增长4.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79.2亿元,增长2.6%,重工业增加值988.6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241.4亿元,增长8.3%,其中出口交货值921.6亿元,增长1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43.5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0.9%、2.0%和23.2%,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3、5.4和26.6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0.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7.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4%。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35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1%。工业投资增长13.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其中交通投资增长16.0%。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9%。房屋施工面积634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302.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7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0.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服装鞋帽类分别比上年增长5.9%、11.0%和18.9%。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照相器材类分别增长94.4%、19.4%、14.8%和33.4%。全市网络零售额2321.8亿元,增长5.5%;居民网络消费额1590.3亿元,增长2.9%。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69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5.4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5.3%和3.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696.2万人次,实现收入625.2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5.3%和3.2%;接待海外游客0.6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373.6万美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2502.0亿元,增长22.9%;进口447.5亿元,增长19.3%。民营企业出口2393.8亿元,增长23.5%,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的95.7%。对美国、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1%、13.3%和18%。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0625家,其中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825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数91家。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6.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高技术产业外资额3.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5%。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尼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印尼北加里曼丹园区投入建设。全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达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7.8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87.4%。 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63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旅客周转量30.6亿人公里,下降12.4%。铁路客运量1282.3万人次,下降34.8%;货运量656.6万吨,增长7.3%。航空旅客吞吐量560.8万人次,下降39.3%;货邮吞吐量6.2万吨,下降15.5%。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479.0万吨,增长6.3%;集装箱吞吐量117.9万标箱,增长13.8%。年末机动车保有量30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汽车保有量274.1万辆,增长4.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7.1万辆,增长104.5%;私人汽车保有量252.4万辆,增长4.9%。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5311辆,年载客量2.47亿人次,年末实有出租车7130辆。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0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254.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91.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358.1万户。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55.7亿元,增长4.1%。全年函件611.4万件,包裹15.5万件,汇兑0.7万笔,订销报纸8695.6万份,订销杂志411.3万份。全市快递业务量16.8亿件,比上年下降0.2%。 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1128.9万千瓦,增长7.1%。全年用电量536.4亿千瓦时,增长4.4%。其中工业用电量286.2亿千瓦时,下降2.3%;建筑业用电量13.5亿千瓦时,下降2.8%;服务业用电量97.3亿千瓦时,增长10.9%;居民生活用电量138.1亿千瓦时,增长17.0%。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918.8亿元,同口径下降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3.9亿元,同口径下降2.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民生支出8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8.0%,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14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8851.1亿元,增长16.3%。年末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1199.9亿元,增长20.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116.8亿元,增长14.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8030.1亿元,增长14.4%。
2022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累计达6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累计挂牌企业达95家;新增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33家,累计达 908家;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47家,累计在册股份有限公司达1336家(不含分支机构)。全年证券交易额3.56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8.7%,期货交易额2.8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全市民间融资综合年化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为15.0%,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 全年保费收入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25.2亿元,增长7.6%;财产险保费收入108.5亿元,增长9.1%。各类赔款和给付支出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人身险赔付33.6亿元,增长3.4%;财产险赔款67.6亿元,增长4.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小学558所,招生9.99万人,在校生63.7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9.28平方米。共有初中321所,招生9.79万人,在校生29.16万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46平方米。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招生3.17万人,在校生9.44万人;普通高中101所,招生4.86万人,在校生13.81万人,毕业生4.26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独立学院1所),在校生14.67万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1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0.63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1321所,在园幼儿28.67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6家;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2个,省级孵化器8个、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54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众创空间38家、科创园5家、示范孵化基地10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13家(其中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73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358家。全市累计高新技术企业372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730家。全年专利授权量555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83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7个,公共图书馆13个,城市书房135家,百姓书屋78家,文化驿站262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6109.8千册,比上年增加1101.4千册。年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永嘉昆剧、乐清细纹刻纸、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省级非遗项目159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30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33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4个,代表性传承群体20个。朔门古港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实证,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央视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温举办。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94家,其中医院164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6家,村卫生室2164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576家,门诊部472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7527张,卫生技术人员82306人,增长5.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201人,注册护士35568人,分别增长5.5%和6.2%。全年医疗卫生机构诊疗9893.7万人次,增长4.9%。孕产妇死亡率2.65/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5‰,婴儿死亡率1.80‰。 全年全市共举办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2项,成功举办全国皮划艇、全国摔跤锦标赛。组队参加省运会,获得147.25金、110银、131.5铜,金牌、奖牌数和总分列全省第3;在群众体育项目上摘得3金、5银、2铜。全市新增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4个、省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笼式足球场1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6个、百姓健身房55个,体育设施进公园8个、篮球场29个、登山健身步道150公里,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十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33元,比上年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3326元和38482元,分别增长5.2%和7.4%,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3.3%和5.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0元,增长15.6%。 图3 2018-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809元,比上年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9176元和27623元,分别增长6.6%和9.6%,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4.7%和7.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2%和35.2%。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5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1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61.9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8.6辆。 全市设乡26个,镇92个,街道67个。居委会(含社区居委会)707个,村委会2951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856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403个、基金会88个。 全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5.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1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6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05万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3007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315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五大险种)支出总额689.2亿元。 年末全市在册低保对象10.51万人,其中城镇0.89万人,农村9.62万人,平均低保年标准提升至12420元,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9.60亿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0.56万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187人,新(改)建老年食堂200家,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5家、农村老人活动中心60个。全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6811对、离婚登记10420对;办理收养登记44件。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579.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0.9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6.2亿立方米。 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8个;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58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189天。全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5.1%。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7个,水质达到Ⅰ至Ⅲ类的站位61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的站位68个。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5.0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2分贝。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0.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7%。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0.7%,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3.5%。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2.8%,按可比价格计算占16.4%,占比降低1.4个百分点。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9起、死亡90人,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26.5%和31.1%。其中,道路运输(含高速)发生事故65起、死亡54人,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25%和29.9%;工矿商贸发生事故43起、死亡31人,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23.7%和33.6%;水上交通发生事故1起、死亡5人,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66.7%和持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