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3-06 10:34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字体:[ ]

2022年,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自觉对标“两个先行”奋斗目标,紧扣“五个标杆区”建设,坚持精准谋划、精细操作、精确落实,温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温州市民政局被评为省民政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省水库移民工作评估优秀单位,荣获市委市政府考绩疫情防控和都市建设专项考核优秀。

一、2022年工作总结

全市民政部门主动承接实施部、省共同富裕、基层治理、地名文化、数字化改革等20多项改革试点,提请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会、全市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推进会和全市城乡社区工作会议,《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关于进一步帮扶特殊群体推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共富政策相继施行,近70项创新经验获省市两办、省厅刊发,多项工作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一)创新创制亮点纷呈

平阳县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政府督查激励。市本级“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实践经验获评民政部优秀调研报告,市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荣获市改革创新突破奖银奖和第一批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最佳名单,乐清市民政局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永嘉县水库移民后扶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20个典型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表彰,6个慈善基地获评年度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地市级浙江慈善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二。《社会组织在现代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研究》获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一等奖。平阳县社会治理案例入选全国创新案例,永嘉县1个村委会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龙港探索扁平化大部制设市模式获中央改革办刊发,5个现代社区建设经验获评省优秀案例。平阳县获评全省婚俗改革优秀实验县(市、区),平阳县民政局荣获全省十佳婚姻登记机关。乐清市社会救助应用获评“省改革突破奖”铜奖,“智慧村社”“慈善鹿城”“数字门牌”“E养食堂”等4个应用纳入全省重大改革(应用)“一本账S2”,“慈善鹿城”入选省厅第二批优秀应用,鹿城区打造慈善“六品牌”获评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系统2022年度最优理论。

(二)重点工作勠力推进

1.凝心聚力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出台《关于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推出适老出行行动(增设6条适老公交专线)、居家安全守护行动(为2000名老年人安装居家安全监测设备)、e养食堂行动(累计建成老年食堂632家)、健康关爱行动(完成168万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设立老年医学科33家,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6家)等十大行动,初步形成落地全国首家阿尔茨海默症诊疗中心、成立老年食堂慈善基金等标志性成果,率先全省探索老年友好地方标准、“社区+物业+养老”试点等突破性举措。全市15个镇街、73个村社作为首批试点投入样板建设,成功打造5个样板镇街和25个样板村社。超额完成老年食堂、持证养老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等8项省市民生实事。温州市在全省“浙里康养”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2.率先全省开展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出台《关于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的实施意见》“1+4”文件,创新划定全市低收入家庭范围,列出31项共性帮扶政策举措。贯通“浙有众扶”等信息系统,打造“综合帮扶在线”应用并上线试运行。在全市选取20个镇街630户家庭开展综合帮扶(“2030”帮扶计划)试点,实现县级“助联体”建设全覆盖,建成乡镇级“助联体”服务站99个,村级助联体服务点1066个。深化“真爱到家”品牌建设,开展救助帮扶专场活动18场,为低收入群众提供26.6万人次服务。

3.稳扎稳打推进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推动《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立法,联合出台现代社区建设政策15个,率先全省出台《城乡社区协商操作规程》地方标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增至16.4人,配备数达历年总和3倍,推进力度全省最大,首创派驻社区工作指导员做法获中组部、民政部刊发,2名社区干部获评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累计培育省、市引领型、完善型农村社区360个,组织策划“邻里节”主题活动1万多场,推动“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履职获“好”评价等次,全市排名前五。出台《关于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的实施意见》,登记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10家、小区业主服务中心27家,发动478家社会组织结对795个村社、小区,链接304个社会组织发布236项资源清单。

4.凝聚大爱推进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出台《关于发挥慈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市县配套“1+X”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12.01亿元,支出救助款物9.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46.37万人次。慈善信托备案单数、资金规模获得较大提升,全年备案20单。2名个人获评省最美志愿者,2个组织获评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项目获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5.联合牵头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合市检察院牵头开展预防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出台《温州市教职员工准入查询违法犯罪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等6项制度,迅速推进教职人员入职审查、娱乐场所专项治理、托幼机构综合治理等行动,完成入职查询18万人,增设未成年人活动主要场所视频监控探头1020个,“智护幼苗”应用采集困境未成年人数据4251名。

6.有效落地落实“三件大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精准抓好防疫防控,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力攻坚除险保安,以民政的稳和进服务保障大局。

(三)基层基础日益完善

1.民政服务网络愈发健全。全市在运营养老院249家,建成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1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917个。未保中心覆盖全部县(市、区),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100%。建成慈善基地14个,185个镇街实现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50家、社区居民会客厅35家,登记社会组织9348家,认定登记慈善组织190家、社工机构209家。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2.3万人、注册志愿者231.51万人,累计培育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名、省督导7名、市督导147名。

2.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500张,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30人。落实低保调标机制,全市城乡居民年低保标准调整到12420元,增幅位于全省第三。全市保障困难群众14.09万人、孤困留守儿童2.02万人、累计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5.01万人。优质服务新建水库移民安置,主动介入文成、永嘉等地抽水蓄能项目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指导各地有力有效争取工作支持。以新时代美丽移民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助力水库移民共同富裕,8大省级水库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全面开工,新建新时代美丽移民村37个,其中8个移民村居成功入选全省未来乡村名单。培训移民劳动力3647人,各县(市、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97%。

3.基本社会事务更加优质。深入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全年完成89处点位12648座私坟改造,累计建成19座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改革,丧事集中办理覆盖65%以上人口。办理婚姻收养登记5.91万对,婚姻家庭辅导1.34万件,婚育户一件事联办2万件,建成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4家,选址成功2家。救助流浪乞讨对象3161人次,成功为79名流浪乞讨人员寻到亲人,172名查找不到身份信息人员落户安置公办福利机构。落实《地名管理条例》,联办备案住宅区、楼宇地名118个、轨道交通站点地名18个;开展规范市区道路地名管理专项行动,完成温瑞大道更名,审批道路地名1353个,安装数字门牌97万个;完成浙闽线温州宁德段和平文线、苍文线界线联检工作。

4.数字化改革更上台阶。浙里康养、浙里逝安、浙有众扶、浙里护苗、浙里有善等五大重点应用均实现市、县全贯通。全市民政系统共形成24个制度成果、53个理论成果,参加省级、市级路演15次,获得上级领导批示17次。温州“幸福颐养超市”已为2.5万老年人提供超6.8万小时服务。“智慧村社”成为全市所有村社干部工作的必备工具,“浙里办”用户访问量高居温州前三。“地名通”标准地名地址库采集入库数据667万条,成为温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组件。

(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打造“红色领航·真爱到家”民政党建服务品牌,温州市民政局被市委直属工委评为机关党建考核优秀单位和全市第二批提升型清廉机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干部下沉社区、参加专班、挂职驻村。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项任务,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温州市民政局荣获“2016-2020年全省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市民政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部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追求卓越正能量,切实发挥民政在“两个先行”中的重要作用。

(一)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引领型政策框架体系

开展《温州市地名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出台实施《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实施意见》《温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温州市专职社区工作者星级管理评定实施办法》《温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编制发布《温州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温州市中心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温州市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以高水平顶层设计引领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

(二)聚焦基本民生保障,谋划领先型重点攻坚项目

1.高位谋划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项目。积极对标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以“五千五万”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建成邻里食堂(老年食堂)不少于1000家,新增老年人助配餐服务不少于10000名;建成三星级及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少于1000家,开展邻里节活动不少于10000场次;建成“共富工坊”1000家,为不少于10000名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打造1000个“共享社·幸福里”重点建设单元,为不少于10000名特殊老年人居室安装“一键呼叫”等设备守护居家安全;组建老年文体队伍不少于1000支,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不少于10000人,建成33个老年友好镇街和150个老年友好村社,其中10个样板镇街和50个样板村社。抓实抓好省市民生实事,全年提升改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家,为112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1000张,新增养老机构床位不少于6000张,实施小型养老机构提质改造不少于50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800人,实现养老服务顾问村社全覆盖,全域老年友好氛围不断深化,全体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

2.精细施策推进综合帮扶集成改革项目。完善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措施,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当地特色和优势,发展专业化可持续服务项目。优化“温州市综合帮扶在线”平台,完善“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动态数据库和供需研判匹配流程,新增教育帮扶等第二批应用场景。完善县级“助联体”载体服务功能,实现乡镇级“助联体”服务站建设基本全覆盖。统筹推进就业帮扶、医保纾困、产业帮扶、慈善帮扶,实施低收入家庭“百千万”工程和“1619”接续奋斗计划。落实低保调标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救助帮扶力度。

3.主动担当牵头推进未成年人保护项目。健全未保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未保工作考核指数,推进市预防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强化个案会商,探索少年警务模式。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完成市社会福利院和市儿童福利院改造提升工程。

4.稳妥有序推进水库移民共富发展项目。高质量建设9个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谋划争取新一轮省级示范项目。结合移民增收致富和美丽家园建设,2023年度移民项目扶持资金中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安排比例不低于50%,打造新时代美丽移民村30个、美丽移民村示范带2条以上,打造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深入开展“入千访万”活动,重点指导泰顺、永嘉、文成新建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相关工作,重点跟进乐清市银溪水库、瑞安市六科水库等一批稳经济水利民生项目。

此外,扎实抓好残疾人“两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示范型五社联动样板

1.提升现代社区治理水平。抓好专职社区工作者全周期管理,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达18人以上、新进人员初任培训率100%。加强社区服务资源、阵地、场景集聚,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50个以上、居民会客厅30个、地方特色现代社区50个,策划“一县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社区“邻里节”活动。推进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省级智慧社区试点、省级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龙港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等工作,打造现代社区“温州样板”。

2.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施社会组织培育扶持、综合监管、作用发挥、红社领航四大工程。稳步推进党建入章,建立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开展清廉社会组织创建。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500万元以上,支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200个。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优试点,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平均活跃度超60%。推进小区业主服务中心提质扩面,实现社区发展基金会达到20家,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红社惠民”“红色星期天”等活动不少于1000场,助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

3.促进社工队伍作用发挥。完善人才培育激励机制,确保新增社工1500名以上,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率达20%以上。开展镇街社会工作站提质增效行动,选树一批引领型镇街社会工作站,培育一批高质量社会工作项目。

4.引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慈善倍增、慈善促富、慈善惠民、慈善向阳、慈善文化”五大行动。实施“1616”计划,培育1家以上年接收捐赠超亿元、6家以上年接收捐赠超千万元的领军慈善组织,培育6家支持型、资助型慈善组织,新增在外温商、商会以及温籍侨胞在温成立基金会(基金)16个。

(四)聚焦基层社会服务,提供立体化民政公共服务

1.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私坟“禁新改旧”,重点开展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线项目沿线青山白化整治,实现整治率100%。召开全市生态化墓地改造推进会,建成10座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加快推进市殡仪馆及全市殡仪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建设和改造提升,深化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推行主城区、人口集聚区丧事集中到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办理。开展殡葬服务收费专项检查,规范殡葬服务机构收费行为。依法加强公墓监管,健全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

2.积极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县级婚姻登记机关符合国家5A标准率达50%。整合公园、景点等资源,激活婚俗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婚姻服务综合体”和户外颁证基地。扎实推进婚俗改革,深入开展婚姻家庭全生命周期辅导服务。

3.扎实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加快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持续开展民办机构救助对象“清零行动”,争取民政部区域中心救助站试点。

4.着力优化区划地名服务。建立健全地名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开展规范市区道路地名管理专项行动。推进市地名文化展示中心建设,深化平安边界创建。

(五)强化基层改革,释放数字化创新赋能活力

深入推进部、省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等10多项改革试点,在托育养老一体化新模式、慈善积分兑换、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建设、婚俗改革等领域努力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民政大脑”,延伸“5条跑道”,深化幸福颐养超市、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儿童安全预警、殡葬管理服务等重大应用,谋划社会组织分色管理、移民服务全周期管理、为流浪乞讨人员安个家等新应用,优化“地名通”“智慧村社”功能。

(六)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新时代温州民政铁军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民政党建“1122”工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红色领航·真爱到家”民政党建服务品牌为抓手,扎实开展“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探索建立“政社联动”“支部联帮”工作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机关党建与民政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抓好基层民政服务力量配备。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普法宣传,推动老年友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