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历年专栏专题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已归档】 > 工作动态
核酸小屋“转岗” 便利百姓生活
发布日期: 2023- 03- 07 10: 1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都市报 字体:[ ]

大南街道白马殿旁边的核酸小屋改造后

双屿街道一座核酸采样亭改造后成了一座森林防火小屋

随着疫情管控政策调整,曾经遍布城市街巷的核酸检测屋被大量闲置。2月17日,温州都市报刊登《治安岗、小吃摊、急救点……温州街头闲置的核酸小屋怎么改造,你有想法吗》,许多市民纷纷亮出了“金点子”,也有一些核酸小屋已经开始发挥新功能,也有些核酸小屋换上“新皮肤”,为“再就业”整装待发。

变身后的核酸小屋迎来首次开张

“大娘,辛苦了,进来喝杯茶吧!”大南街道白马殿边的“南城红立方”公益小站内,一位身穿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给环卫工人递上了一杯茶。这个公益小站,正是由核酸小屋改造而来,并于2月24日下午首次“开张”。

同样首次开张的,还有双莲桥社区对面的公益小站,小站内被整理得整洁干净,除了茶水外,还配备了瓶装水、应急小药箱等物资。

记者看到,改建的公益小站早已不见关于核酸采样的二维码、温馨提示、医疗物品,取而代之的是“南城红立方”的大招牌以及公益图片,雨棚也从棕色条纹换成了清新的嫩绿色,上面还写着“爱心小驿站,温情暖大南”的字样。

“前期我们有征求社区、小区的意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改造核酸小屋,有几个核酸小屋被放在小区做保安亭,而人流量大的地方我们选择改造成公益小站,其余占道影响通行的则统一回收处理。”大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大南街道内首批被改造成公益小站的核酸小屋有三个,除了当天开张的两个,还有一个位于山前公交站附近,也已投入使用。

南汇街道春秋社区内的核酸小屋已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志愿者服务便民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服务便民点的窗口上摆放着雨伞、温度计、雨衣、碘伏、酒精、医用口罩、热敷贴、充电宝等各类物品。春秋社区一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内的核酸小屋于今年2月初开始改造,2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每周一到周五,上午会安排义诊医护人员免费为市民测量体温、血压,接收健康咨询等;下午则会安排小区志愿者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变身森林防火小屋 为护林者提供庇护

在双屿街道的林区入口处,一座核酸采样亭经过简单的改造,就成了一座森林防火小屋。这些核酸采样亭大多是从街道里其他地方迁移来的。改造后的森林防火小屋,可以为值守人员提供临时休息、应急储备等便捷服务。

同时,屋内还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二号工具、手提风力灭火器、水泵、割草镰等。“这些设备还是比较简易的,占用空间较小,比起放在固定的储备库里,放在入林口能够有效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鹿城区应急管理局森防办主任说,森林防火小屋给设备储备提供了更安全的“前哨站”,一旦出现初期火灾,入林人员可以快速利用站内的消防器材进行初步处置,有效控制火情。

“原先,我们的森林防火卡点都是用简易帐篷搭建的,既不防风也不防雨,大家值守时比较辛苦。核酸采样亭闲置后,我们立马想到了改造的思路,并将其落实到林区各个卡点上去,也为接下来的清明、五一等做好防灾准备。”双屿街道应急管理中心主任黄子顺说。

目前,鹿城区双屿街道已投用4个森林防火小屋,而丰门街道也有3个正在设计中。森林防火小屋将广泛布置于各入林卡口处,并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布点设置、统一外部标识、统一管理机制。

部分核酸小屋仍在“待业中”

位于鹿城学院中路五金城对面集中被闲置的核酸小屋,已被转移到了一个待建工地里。蒲鞋市街道一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街道将重点围绕“亚运服务小站”和“街头文化驿站”创建对核酸小屋做全面升级。“亚运服务小站用于今年9月亚运期间为市民提供热水、药品等便民服务;其次,以亚运为氛围基础,会把核酸小屋打造成一种街头文化,如街头咖啡、街头文创等,以点带面,营造社区文明时尚的氛围感。”

滨江街道同样为街头的核酸小屋安排了好“归宿”。“一部分根据社区申请,原地调拨给社区使用;一部分将作为夜市经济的一部分做统一规划和安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行踩点工作,预计今年5月左右完成对小屋的改造。

五马街道内也有一些核酸小屋,换上了“志愿服务岗亭”的新装,等待着它的新使命。五马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改造的主要目标是发挥公益性质,具体作用要看各个社区如何规划安排,比如离学校近的地方,会相应地改造成书吧,居民多的地方,则改造为志愿者服务岗亭。据统计,五马街道共有核酸小屋25个,即将“变身”的有13个,其余的目前暂时被拉走集中存放。

小屋功能将不断升级 “再就业”的还有“老同行”隔离室

目前,大南街道联系了一些企业,由企业给公益小站捐助水、食品,同时在规划“企业认领岗亭”,让相关企业来对公益小站进行后续的管理维护。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后续会逐步扩充公益小站功能:放置一些水、零食、充电设备,实现环卫工人、骑手休息补给站功能;联系辖区内的学校,捐赠书籍,实现休闲书吧功能;整合流动党员档案,发放归队码,结合志愿服务,实现党员活动驿站功能……可谓红立方虽小,五脏俱全。

“后续将结合核酸屋的面积、材质等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街道内所有核酸小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南汇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表示,后续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改造后核酸小屋的功能,以更好地服务市民。

而除了核酸小屋,迎来重新“再就业”的还有它的“老同行”隔离室。记者在五马街道新国光大厦楼下看到,有两个玻璃房被放置在路边,虽然都还张贴着“隔离室”的字样,但其功能已然大不相同,其中小一点的玻璃房,目前被放置了四把椅子,还有一些清洁用品。“这个玻璃房放在这里已经挺久了,有时候打扫完想休息了就进去坐坐。”附近的环卫工人说,这里能休息、能放物品,感觉很方便。

记者从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管理协调科了解到,这两个玻璃房实际上一个最开始是直播间、一个是公共吸烟亭,核酸常态化期间,为了配合核酸检测点的需要,变成了“隔离室”。而疫情结束后,隔离室也不再需要,两处玻璃房一个继续用作公共吸烟亭,一个提供给环卫工人休息使用,继续发挥着它们各自的用途。(记者 谢锦哲 胡百加  见习记者 林吉祥  实习生 应天翼  通讯员 徐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