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五件文物上榜全省“百大镇馆之宝” | ||||
|
||||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揭晓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结果,温州五件“宝物”上榜,分别是来自温州博物馆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和“北宋套色版画《蚕母》”、瓯海博物馆的“西周乳丁雷纹青铜铙”、瑞安博物馆的“北宋莲瓣纹瓜棱形铭文铜权”、苍南县博物馆的“南宋象钮冻石印”。 温州博物馆藏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1983年出土于温州西山一带,为唐宋时期瓯窑的代表性窑址群所在地。该器物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器型瘦长清秀,腹部绘褐彩蕨草纹,颇具异域风情。1995年5月,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也是目前瓯窑唯一一件国宝级文物。北宋木刻套色版画《蚕母》,系1987年温州龙湾区国安寺石塔大修时被发现,根据碑记,推测其年代至晚不会迟于北宋元祐年间,距今约1000年。这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彩色版画之一,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蚕母”形象作品。 瓯海博物馆的西周乳丁雷纹青铜铙,2003年出土于瓯海仙岩镇穗丰村西周土墩墓。铙是中国古代青铜打击乐器之一,青铜铙在浙江省属首次发现。这件青铜铙铙体呈扁凸形的合瓦形,面上装饰有乳丁,考古专家判断墓主人为西周时期的贵族,可能还是一位统兵打仗的军事首领。 瑞安博物馆的北宋莲瓣纹瓜棱形铭文铜权,1972年出土于瑞安仙降新江垟坑村,北宋熙宁十年造,其上錾刻168个铭文,是迄今发现铜权中铭文最多的一枚,62.5公斤,重量居全国第二。它的发现为我国研究北宋权衡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苍南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南宋象钮玉印,为国家一级文物,1971年出土于苍南县桥墩镇松山黄石夫妇墓。印作方形,印面阴篆书“石”字,象作半卧状,造型生动。(记者 程潇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