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启动小广告整治月,“剑指”城市顽疾 | ||||
|
||||
日前,鹿城区“文明随手拍”后台信息量倍增,在海量的信息中,关于“城市牛皮癣”的“单量”位居前三。覆盖面广、数量多、成本低,是小广告的特点,密密麻麻、无孔不入,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也增加了管理和清理的难度,成为难以根除的城市“顽疾”。 根据数据显示,小广告“单量”最多的地点,大都集中在城中村、老旧小区、工业园区等地。“这些小广告太难缠了,今天刚铲除,明天又回潮,真是让人防不胜防。”五花八门、无孔不入的小广告,让家住双屿中国鞋都附近的市民张女士很困扰,这些小广告,写着“专业疏通”“开锁换锁”“上门维修”“烟酒回收”“办证”等信息,攻占楼道、台阶、电梯、房门、线杆等位置。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小广告内容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布信息的,如房屋租赁、电器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等,大多集中在老旧小区,这类小区往往没有物业或者管理不够严格,给乱张贴、乱涂写留下了生存空间;另一类是危害社会的,如办证刻章、贩卖枪支迷药等,其中虚假、欺骗类的信息比较多,这类广告在城中村、小街小巷等各类流动人口比较集中居住和出入的区域张贴。 “后台‘单量’多,代表群众关注度高、整治呼声高。”鹿城区文明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自鹿城区 “十大不文明”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在非机动车、河道及周围整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即日起,小广告专项整治月正式启动,将以“堵—疏—引—管”四步走,向城市“牛皮癣”亮剑。 “堵”是从源头上治理,建立专班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强化措施、加强督考,整合有效资源力量,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一体联动的整治工作体制。根据违法小广告涉及的内容类别,理清责任、细化措施,以标准化、常态化推进攻克“小广告”治理难题。 “疏”是给小广告安一个“家”。主要针对一些是百姓所需要的小广告信息,依托数字化改革,建立集智能服务和可视化分析调度于一体的民生服务平台,为群众在生活、家政、信息、应急、医疗、就业等服务方面搭建媒介、桥梁,将信息咨询服务变为有效、有力的“生活帮手”,比如通下水道、修理家电、补车胎、家庭保洁等等,这些都是“方便百姓”生活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危害社会的小广告,如诈骗信息,虚假宣传等,城管人员要将这些信息通报给警方,让警方铲除违法人员。 “引”是引导街道、社区、文明志愿者、市民等共同发力,对“小广告”进行文明随手拍的曝光,提高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各街镇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对辖区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区、沿街商铺等的小广告进行地毯式集中清理的同时,引导商户自行清理橱窗广告。 “管”重点针对老旧小区等“重灾区”,建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取证、第一时间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巡查力度,对违法行为人进行人脸识别、违法行为等信息、证据留存,对于反复张贴的,进行严格执法,并提交上级部门停机处理;涉及非法内容的,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处罚程序。 在此,鹿城区文明中心也发出呼吁,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专项行动中来,一来为整治小广告献言献策,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整改思路;二来增强“我的门前我清洁、我的区域我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倡导沿街商家、单位等主动清理卷闸门及立面的小广告,并对小广告行为及时予以劝阻和制止。(记者 庄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