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 ||||
|
||||
今年以来,市大数据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公共数据“提质”、项目建设“增效”、政务运行“智治”、数据产业“提速”、网络安全“加固”、政治建设“凝心”六大工程,全力做强数据和技术两大优势,赋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实施公共数据“提质”工程,支撑数字化改革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高质量推进。一是推进数据归集整合。全力组织做好数据编目工作,市公共数据平台共编制数据目录35839项,新增归集数据7.86亿条,销毁涉疫数据62.26亿条,数据总量达176.3亿条。统筹建设市级产业数据仓,汇聚电气、工业阀等领域产业数据8100余万条,有效支撑产业大脑和帮企云2.0、惠企政策“直通车”等一批重点应用创新迭代。加大省级统建应用数据回流争取力度,新增省级回流数据111项,省级回流数据总数已达946项,占市级已归集数据的29%。创新实施公共数据共享“三张清单”制度,排摸梳理全市31家单位572项数据需求,已全部发给相关数源单位核实确认。二是推进数据质量提升。深化推进公共数据治理专项行动,围绕完整性、有效性、唯一性、正确性、一致性、及时性6个维度,对民政、卫健等6家单位的50张业务表进行梳理,初步制定491条数据质量核验规则,后续可自动生成质量评估报告,指导协助数源单位改善数据问题,蹚出了一条数据源头治理的新路子。全面梳理市公共数据平台现有表单,初步拟定公共数据仓建设标准,为后续深化人口、法人等基础库建设,促进部门间数据互通、高效共享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全面落实国家、省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发布市级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推动各地各单位合理共享开放数据,现市公共数据平台共有共享数据集8788个、开放数据集2118个。建立完善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督促部门优化数据共享开放属性,推动整改问题数据集954个。启动市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预热,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征集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细分赛题65个,正协调数源单位做好数据开放工作,努力以数据创新应用倒逼提升开放数据的体系化水平。 (二)实施项目建设“增效”工程,提升各级各部门谋划建设信息化项目的能力水平。一是深化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发布实施《政务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政务云资源使用效率评价及调整规则》、《数字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3项地方标准,编制出台《温州市重大应用联合审查工作实施办法》,起草验收实施细则、应用日志改造指南等系列标准规范,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各部门的指导约束。二是加强信息化项目审查管理。严把信息化项目预算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和技术审查关口,提升新建应用规范化水平,1-6月份技术审查项目21个,核减财政资金1417万元。做好本年度第一次联席会议筹备工作,共征集部门申报项目48个,已完成专家论证、部门联合初审等准备工作,拟于近期提交市政府决策。三是加强全市数字资源统筹管理。加强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验收等环节把关,倒逼部门及时做好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录入应用1913个(其中非停用状态1607个)、数据目录28450条、组件62个,基本实现应录尽录。加强IRS应用发布和备案管理,推动所有新建应用落实“两端发布”要求,全市“两端”发布率达93%。加强ISV管理,逐一登记每个应用的开发、运维、安全等服务外包单位和人员信息,目前已有95.1%的应用完成关联。 (三)实施政务运行“智治”工程,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服务效能。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体系建设。持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建成上线法人频道进一步提升网上服务企业能力,1-6月份全市“一网通办”率达到99.27%。加强应用运维和上下架管理,推动一批贴近民生的优质服务入驻“浙里办”,1-6月份全市新上架应用20个、下架应用8个,现有在用应用224个。加强“瓯易办”传播官和办事服务深度体验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浙里办”进办事大厅、进高校等集中宣传活动,“浙里办”日均活跃用户数由年初的22万人次提高到25万人次。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应用,建立健全每日更新、先审后发、专人读网等工作机制,1-6月份发布各类信息19847条。二是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加强物联感知、空间治理、AI赋能等能力中心建设,整合城市治理各领域的事件信息、生产系统和应用场景,打造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工作格局。截至目前,“一网统管”平台已打通消防报警、环境感知等物联设备177余万个,归集城市智管、社会运行、民生保障等十大类871项城市体征指标(其中动态指标514项),初步形成指标动态预警、事件智能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已在营商环境、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实战实效。三是推进行政办公“一网协同”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网办平台提质增效,新增集成国资大脑、多云纳管等第三方应用,持续优化待办提醒功能和业务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机关内部事项办理效率,1-6月份全市新增事项51个、优化事项393个,月均办件量7528件。持续做好浙政钉服务保障和用户规范管理工作,制定应用接入和运行维护实施细则,有力规范应用建设发布和低频、低可用性上钉应用整改提升工作。加强机关协同办公系统运维保障,严格执行“日报告、月演练、季巡检”制度,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为市级各单位线上办文办会办事提供有力保障。加强视联网运行管理,1-6月份保障各类远程会议503场。 (四)实施数据产业“提速”工程,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一是深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数据二十条”,联合中国电子、清华大学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机构先行开展数据基础制度研究,首批已发布《温州市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企业数据合规指引(试行)》等10项数据基础制度。紧密对接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推进情况,启动编制温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初稿),待省办法正式出台后作进一步完善,再报市政府决策。二是做大中国(温州)数安港。谋划实施《中国(温州)数安港2023年建设方案》,迭代建设“九个一”框架2.0版,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数据强港、全国一流数据交易中心、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地。顺利召开2023数据安全发展大会,揭牌了数据资源检察室等13个重量级平台机构,集中发布了10项数据基础制度、6个场景应用,签约了80家生态企业,展示了数安港开园一周年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打响了“数安港”品牌。三是加快构建本地数据产业生态。完成市大数据运营公司股权重组,推动中国电子、联仁健康分别与温州本地企业合作成立中电(浙江)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国数联仁(浙江)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带动了一批上下游生态企业入驻温州。稳步推进公共数据定价、收费等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正式出台后可有效降低各类主体获取数据门槛。 (五)实施网络安全“加固”工程,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转型。一是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编制《温州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统筹谋划、推进今后三年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推进信创云建设,初步形成6398核CPU和18000G内存的服务能力,已有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智慧党建等5个应用在云上部署测试。建成投用政务云容灾中心(灾备云),提供本地备份和金华异地备份服务,已有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网办平台等8个系统完成灾备工作。二是加强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拓展安全监测范围,将监测对象从原先的“一朵云”放大到整个政务外网(包括12个县<市、区>),1-6月份监测并防御攻击2626万次,是去年同期的35倍。加强“三高一弱”问题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预警-下发-处置(督办)-核查的闭环管理机制,1-6月份省大数据局通报的涉温问题数量同比下降89.3%。强化技术防护,初步建成分类分级、权限管控、态势感知、API接口监测、数据脱敏等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已将省回流的123张重点表纳入监控范围。全面排查政务信息系统供应链厂商和市公共数据平台开发、运维人员,要求上岗人员签订《数据安全承诺书》,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三是加强运维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安全运营中心、持续运维监管中心两股力量“握指成拳、合署办公”,进一步提升了安全和运维方面的全流程管理能力。围绕“资产可信、审批规范、计费合理、云效优化、安全加固”目标,组织开展政务云上应用资产梳理和安全加固工作,规范云管应用登记272个,整改未批先开资源494起,释放停机、失管资源1196例,整改低云效资源20台,经核算每月可节约经费31万余元。 (六)实施政治建设“凝心”工程,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是夯实政治建设基础。统筹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系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情况评估,教育引导全局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会前学政治制度,持续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处长论坛、“三会一课”和“学习强国”“浙里学习”等平台,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已组织集中学习6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干部工作统筹,今年以来已有1名干部纳入市“担当作为好干部”推荐名单,组织商调事业干部2名。调整优化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对现有1办6组相关人员进行重新调配,加强局内干部轮岗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全局干部的干事热情。三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及时研究制定202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部署会,签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推动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职责“四责协同”有效运转。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组集体研究,会前充分酝酿、会中认真讨论、决策不走过场,并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四是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互促,创新推出数智党建应用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党建宣传、学习教育、党员考核等功能,进一步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做好温州亚运信息技术支撑工作,具体推进城市侧亚运系统综合协调、亚运场馆视频支撑、亚运指挥部视联网会议系统建设等工作,赋能亚运高效率高质量筹办。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党组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最新工作部署,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平台+大脑”体系的支撑作用和综合集成作用,为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大数据供给力度。修订《温州市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公共数据共享“三张清单”制度刚性执行,进一步提升政府内部数据流通质效。推动公共数据治理专项行动延伸拓面,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尤其是高频数据的质量。加强隐私计算平台建设应用,以隐私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拓宽数据共享渠道。认真组织办好市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努力挖掘培育一批优质数据产品,争取在省赛中继续获得好成绩。 (二)加强项目统筹管理。加快出台信息化项目验收、第三方服务商评价等环节配套制度,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筹办本年度第一次联席会议,加快追加项目技术审查步伐,推动新建应用尽快投用见效。推进2021年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各建设单位自评基础上,组织做好10个建设项目和10个运维项目的绩效复评。全面推广应用PLMS,推动市级所有项目和县级重大项目全流程线上申报、审批。加强IRS应用推广,推动算法、模型、智能模块等纳入“一本账”管理。 (三)推动政务运行提效。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浙里办”智能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好办易办”。持续做好政府网站内容保障,争取在全国评比中再创佳绩。联动推进“城市大脑”、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基层治理综合应用建设,推动业务部门指标归集、事件归集、场景归集,加强指标预警、事件流转、专题板块等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一网统管能力。持续提升“浙政钉”、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网办平台办事服务能力,为各级公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办文办会办事服务。继续做好温州亚运、防台防汛等支撑保障工作。 (四)加快数据产业发展。深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激活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价值。持续迭代优化中国(温州)数安港“九个一”基本框架,全力做好2023数据安全发展大会、温州创投大会——数字经济专场活动成果落地转化,继续做好企业招引和项目落地工作,加快联合计算场景和数据产品开发,推动更多企业、数据和人才集聚。加快探索公共数据弹性收费、个人和企业数据“自主定价+政府指导价”等收费模式,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五)守牢数据安全底线。建好用好信创云、密码管理等基础平台,加快政务外网骨干网扩容升级,努力为部门提供更加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以及软件支撑服务。加大政务信息系统等保测评推进力度,加快编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资产管理规范》《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2个地方标准,继续组织做好“除险保安”安全专项行动和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全面做好“三高一弱”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加强问题检视整改,做好调研课题撰写,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紧密对接国家数据局和省大数据局,做好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市审计局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质量整改审计发现问题。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创“双强”党支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