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砥砺奋进 笃行实干再谱新篇——温州市推进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 |||||
|
|||||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过去五年,是温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五年,也是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提质增效的五年。 这些年,温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以政治统领把牢方向、以服务大局彰显价值、以守正创新奋进前行,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现高质量跃升,为奋力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牢记“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理论武装 凝心铸魂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信之愈真。五年来,我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坚决扛起“省一大”召开地的使命担当,永葆“不忘来时路”的初心,勇担“续写创新史”的使命,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扛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示范引领者、重要组织者”双重职责,组织“百年奋进路、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百年活动,部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五学五宣五贯”行动,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学习进行时”等制度,督促广大基层党组织落实“党性教育一刻钟”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担当,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深化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全覆盖”开展“五看”维度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和领导班子“结构功能”双研判,创新推出民主生活会相关制度规范,强化领导干部政治监督、政治约谈,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校的核心课程,聚焦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会议,高质量、全覆盖开办专题研讨班。五年来,举办市委党校主体班39期培训2141人次,推出重点专题研讨班80期培训8772人次,创新打造亲清政商云学堂,线上线下培训近745万人次。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受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参训率达100%。 真理之光,照亮奋进征程。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构建“理论学习、研究部署、督查督办、报告反馈、政治考察、责任落实”的抓落实体系,特别是落实好对温州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每年开展“回头看”,对标检视再部署再落实,以长效闭环机制推动落地见效。 牢记“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 围绕中心 赋能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使命所系、价值所在。五年来,我市牢牢把握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根本原则,不断推动组织资源向中心大局集聚,以组织力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紧扣干部专业能力提升,为现代化先行赋能助力。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市域治理能力提升等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广泛开展“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大培训。特别是今年,针对性推出依法征迁、美学素养等精准滴灌式专业培训,帮助干部提升能力本领,尽快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全面实施“专业干部赋能重塑计划”,分批遴选卫健、城建、金融等7个领域153名专业干部人才赶考一线,以专业力量“专”和“深”赋能社会发展“稳”和“进”。 发挥组织效能,调配更多资源力量集聚发展主战场。持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今年第一时间响应“全力拼经济”号召,出台组织部门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20条举措”、强党建稳经济促发展保平安“15条举措”,部署“经济稳进提质”大轮训、“筑强稳企堡垒、争当发展先锋”等系列活动,选派9100多名助企服务员,全面推进“车间政委”拴心、“帮兑政策”振心等“强企九法”,通过“红色直通”平台累计解决企业“急愁难盼”问题超3500个。 聚焦共富市域样板,持续注入红色动能。深化党建联建,通过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分类创建、联动推进等举措,建立党建联建项目809个,着力补足区域发展不充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共富短板弱项。实施“百镇千坊·富民强企”三年行动,“一镇一方案”“一村一研判”建成瓯江红“共富工坊”1121个,吸纳就业4.4万人。遴选10个方面人才,连续3年每年选派5000名左右到山区海岛县下沉帮扶,助力“扩中”“提低”。 牢记“干部是决定性因素” 选贤任能 锻造铁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五年来,我市始终对标对表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落实选贤任能“四个坚持、八个不”要求,扎实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持续推动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 着眼激发整体活力,常态推进交流历练。持续开展干部制度性交流,跨部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干部250余名,带动县(市、区)制度性交流中层干部1130余名,有力破除中层干部部门所有、经历单一、内循环等难题。深入实施选调生“源头工程”,推进年轻干部“六个一批工程”,开展“学干一体、实战历练”,累计选派1.5万名干部到一线攻坚历练,确保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系统制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队伍建设管理等规范性文件,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动全市干部队伍结构功能整体跃升。 着眼树立鲜明导向,全面重塑考评体系。完善综合考核“对标争先”机制,探索建立“以事找人、人事贯通”工作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三个“一号工程”等中心工作,将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加强对事的全链条管控,通过对工作指标数据的实时归集、动态监测、碰撞分析,在干事过程中了解掌握干部实绩表现,及时找出“关键事”背后的优秀干部,作为考核评价和实绩用人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已围绕经济稳进提质等中心工作开展多轮“以事找人”,一大批能攻坚、善治理、促发展的干部脱颖而出、得到重用。 着眼激励担当作为,统筹打好“组合拳”。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实施贯彻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若干举措,以“两个担当”良性互动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突出正向引导促激励,全面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优化完善为干部减负提能、暖心增劲的政策措施,及时传递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构建干部大监督机制,制定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评价办法,打通干部“能上能下”双向通道,倒逼干部担当作为。大力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225名,13名公务员获评全国或省级“人民满意公务员”,让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氛围。 牢记“人才是第一资源” 才聚温州 智汇瓯越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五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锚定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定位,大力开展“全员引才、全域育才、全面赶超”行动,人才工作赶超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释放政策红利,优化引才新机制。市委连续两年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一体推进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传递了温州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强烈信号。出台“人才新政40条”,打造更具含金量、更富温州味的“1+N”人才政策体系,成立“以才引才服务联盟”,创设“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政策体系升级、发展体制革新等正为人才发展带来更有力支撑。 建设一流平台,引聚高精尖人才。连续4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温州带来优质人才资源和创新项目。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人才引育“双攻坚”,有效推动瓯江实验室获批创建“浙江省实验室”,国科、浙大温州研究院以及中国眼谷、基因药谷等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温落地,浙江浙南人才发展集团揭牌成立,7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相继建成投用。近两年,全市新入选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数量超过去8年总和,在温高层次人才数超1.6万人。 坚持精准务实,做强人才基本盘。紧扣温州产业需求举办“专家人才温州行”“中国·温州民营企业人才周”、全国巡回引才、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海燕集结”留学青年创业抢位赛等一系列人才引育活动,为温州发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大力实施瓯越英才计划、“510计划”大学生集聚工程、产才融合“十百千万”工程等,近年来每年新引育大学生、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超2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184.9万人,居全省第3位。 做优服务保障,营造留才新生态。以有力度有温度的人才服务助力“百万人才聚温州”,以立法形式设立“3·12温州人才日”,创新“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办法”,建好用好党建人才综合体、温州人才公园、人才咖啡等阵地,落实落细人才服务“十件实事”,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温州人才之家”平台为人才提供各类服务167.4万人次……如今,“来温州·创未来”正响彻瓯越大地。 牢记“两个分量有多重”“三个基层”重要论述要求 大抓基层 党建惠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指明工作方向。坚持大抓基层重抓党建、一以贯之赋能基层,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选调生下沉基层,同时加大优秀基层干部选拔使用力度,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支书向一线倾斜。出台增强村社干部战斗力“金十条”等政策,深入开展“两个分量有多重”专题教育,组织召开“三个基层”调研座谈会,常态举办镇街、村社书记交流活动,组织全市村主职干部、社区带头人参加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动力。 紧扣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全面开展“融合发展”行动,大力度推进村社规模优化调整,优化完善“一肩挑”后的村社组织架构,顺利完成全市3621个村社换届。制定出台新时代村社组织“健康运行十条”,推出“健康运行指数”评价办法,不断做深做实村社规范运行。持续推进“问题村居”整治,落实包案领导、整治专班、事权部门、属地乡镇、村社书记“五捆绑”责任机制,推动问题真改实改。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动机关、学校、医院、国企等领域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聚焦共建共享,大力推进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全面建成1900多个“共享社·幸福里”重点单元,推行“三方协同”“三审两公开一备案”“业财代管”“业标街管”等制度,打造邻里食堂、邻里学堂等服务场景,有效解决了小区治理不够扎实、阵地建设不够有力、服务群众不够有效等难点痛点问题。看数据,4150家党群服务中心、1325个小区“党群微家”、632个邻里食堂、771个居民15分钟可达的党群服务圈;看活动,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开展“红色星期天”活动12万多场;看服务,17万平方米国有闲置房产调剂支持社区,办好交通微循环、便民微服务等9类“幸福要事”6500多件,让幸福来到家门口。 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优化设置11018个网格、62280个微网格,配强网格团队力量10.6万名。制定“1+3+N”网格队伍考核管理办法、网格事项准入审查制度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优化缩减网格事项和整合APP,制定网格准入事项清单,切实减轻网格工作负担。大力推行“村情图”,构建快响激活运行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实现基层治理高效能。 作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我市坚决贯彻落实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批示,助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召开全国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座谈会,举办“温州两新党建探索与实践”市县联展,首创“双强”指数,推出全省首个两新党组织高质量发展《工作规范》和《操作手册》,持续开展“双覆盖”集中攻坚,两新党建质效显著提升。创新建立两新党组织书记“双强红领”职称体系,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举办新生代企业家“红色接力”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推行“企业社区”党建模式,用好“企呼我为·红色直通”解难纾困机制,助力民营企业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笃力奋楫,新征程风鹏正举;砥砺前行,党建篇笔酣正浓。眺望未来,新时代组织工作开启新的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走在前、立标杆的姿态,感恩奋进、担当奋斗,忠诚履职、实干争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谱写温州组织工作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