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陶山红糖里的甜蜜“致富经” | ||||
|
||||
陶山甘蔗丰收,农户们忙着采收销售。 刘伟 摄 工人在采用传统古法熬制红糖。 苏巧将 夏盈瑜 摄 “获评金奖为我们培育红糖名优土特产品牌目标提供十足的底气和信心。”日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布“2023浙江精品红糖”评选结果,瑞安市三特糖业专业合作社的“康红”、蔗礼甘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甘乐滋”品牌获金奖;蔗里腾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腾斗”获银奖,三个品牌均为瑞安陶山本土品牌。 瑞安陶山古法制糖业闻名遐迩,近年来村民科学种植甘蔗、保留传统制糖工艺、提升生产环境、打通网络销售渠道,红糖里流淌着甜蜜的“致富经”。 甘蔗丰收 日子越来越“甜” 到了甘蔗收获的季节,陶山镇田间榨糖厂一片繁忙的景象,由古法熬制的红糖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整个村庄沉浸在浓郁的甜蜜中。 三特糖业专业合作社位于陶山镇荆谷办事处金山村,荆谷种植糖蔗已有数百年历史,经营范围包括糖蔗种植、初加工、销售,合作社红糖以自产自销、帮农户加工生产等形式,红糖厂负责人潘可中告诉记者,古法红糖制作全程通过压榨、沉淀、过滤、回锅、出糖、打糖等15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靠经验积累来判断,保留红糖的原汁原味,生产出来的红糖色泽鲜艳、颗粒细腻,糖厂一天可以熬制1750多公斤红糖。 “与其他产品生产不同,红糖的制糖期极为短暂,只在糖蔗收成后的时段开灶生产。”蔗礼甘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其康表示,在红糖生产时令季节,糖厂的制糖灶火从不停歇,采用古法制作流传千年的“连环锅”和“直风枪灶”古法工艺加工。目前糖厂有20多位工人,每天分两班轮流开工,一天消耗新鲜糖蔗约3万公斤,制作红糖2500多公斤。 蔗里腾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阳光工厂里,设有监控安全生产以及一整套果蔗加工流水设备和红糖环保制作设备,从甘蔗的种植到生产加工,全透明可视操作。负责人柯荣钦介绍,公司长期聘请当地果蔗加工师傅为周边的合作社及蔗农提供加工服务,以线上团购和线下实体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营,同时开设150亩地的采摘园供市民游玩观赏。古法红糖产品的热销,带动整个红糖产业链条,农民种的甘蔗收购价攀升,各个作坊满负荷运转,农民生活也越来越甜了。 抱团合作 为蔗农撑起“保护伞” 镇南村是陶山镇甘蔗主要种植基地之一,去年这里打造了集生产服务、供销服务和信用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陶山“蔗”里共富工坊,充分利用甘蔗这一特色资源,实现规模品牌化发展。 共富工坊负责人张露露介绍,目前该工坊已吸纳甘蔗合作社16家,联结种植户987人,覆盖甘蔗基地3000余亩,累计销售额近1000万元。在甘蔗丰收季,以销售红糖、果蔗礼盒、红糖衍生品为支撑,剩余时间计划大力发展研学游、亲子游,以旅游促进农产品销路,引领特色化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附加价值。去年,“瑞安陶山甘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随着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农户还借助该工坊搭建农创孵化平台,开设“带货直播间”,通过抖音等平台推介甘蔗等农产品。累计举办直播活动120多场,创下单日销售4000多箱甘蔗的最高记录,去年甘蔗销售额累计3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瑞安市不断出台惠农政策为蔗农撑起“保护伞”,通过科技特派员的专家指导助力增产增效,也为当地甘蔗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极大的支撑和有效助力。目前陶山镇在各电商平台共有18家活跃网店,网络零售占农产品零售额的65%,农产品销售至江苏、上海乃至新疆、内蒙古等地。 迭代升级 古法制糖AI监控 在生产加工的关键点位安装AI视频监控,实时抓拍各类不规范操作行为,指导应用“浙食链”平台,各环节信息随时可查……如今陶山镇已有两家红糖加工小作坊成功创建阳光智能食品小作坊。 以往红糖厂搭建在田间地头,条件简陋设施落后限制传统红糖产业的发展。为改善这一状况,瑞安市市场监管局陶山所执法人员深入辖区逐村逐户排查,准确掌握各制糖厂证照情况、加工场所面积、基础设施、车间布局、台账记录等详细状况,并“一户一策”制定红糖加工点整改提升方案。在引导和督促下,各作坊经营者积极响应,围绕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生产流程、设施设备、标识标签五方面改造提升。 压榨产出的甘蔗汁经过滤池沉淀,通过食品级管道引入连环锅熬制,制成香甜的红糖。记者了解到,阳光智能食品小作坊除了拥有智能抓拍、实时监管等功能外,还依托数字“驾驶舱”食品安全模块,将抓拍到的预警信息形成问题清单,由指挥中心统一派单,基层站所根据问题清单督促辖区小作坊限期整改。 瑞安市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助力红糖产业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拓展市场,聚力农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甘蔗产业+多业态融合”体系,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记者 鲍南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