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龙湾食品小作坊有了“新滋味”
发布日期: 2024- 04- 19 09: 1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瑶溪钟秀园内的龙湾非遗食品郑家园麦麦酒酒坊。

朴物良社甜品作坊的手工制作。 受访者供图

提起龙湾特色美食,很多人会想到郑家园麦麦酒、永兴九层糕……近年来这些作坊美食更加精致诱人,香味越飘越远。记者从龙湾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区推进非遗类特色食品小作坊文旅化融合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历史传承特色、文化底蕴小作坊,让小作坊拥有了“新滋味”。

坚持古法创新科技

一“麦”相承民间佳酿

“郑家园”是龙湾区传承200多年的酒坊老字号,主打产品是一款名为“麦麦酒”的老酒。在第七代传承人郑振晓和妻子孙约肥的努力下,如今的郑家园麦麦酒早已闻名遐迩。以麦麦酒为载体,夫妻俩还创办了郑家园麦麦酒酿造技艺体验馆,挖掘养生滋补文化。

顺着非遗体验馆出来,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酒香。郑振晓介绍,采用独特的古法技艺,经过20多个小时的焖制,酿出口感独特、醇香浓郁的“麦麦酒”,在口感、香气和营养价值上都有着独特的韵味。问及如何在古法酿酒上坚持匠人精神,郑振晓表示,他们坚持传统的盐炙导热方式,在勾调过程中,麦麦酒用的是永嘉场自古传承下来的高温盐导热。由于永嘉盐场盐资源丰富,盐炙导热,与用谷壳燃灰加热相比,有更卫生、温度更稳定的优点,且没有烟熏味。同时也运用创新科技,通过反复对比试验,采用封闭电炉炒盐的给盐加热方式,可持续提供足量的“高温盐”。在勾调过程中聘请专家指导,采用电子方式保温控温,减小劳动强度,又保证古法工艺的效果。如今郑家园还将传统的麦麦酒融入极具韧性的纱面之中,打造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纱面汤。

为适应市场化运作,“郑家园”借鉴现代化销售方式,探索“园区+基地+品牌连锁点”扩散化经营模式,先后获得浙江老字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通过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将食品与旅游进行融合,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卖生活方式提升,让“麦麦酒”的醇香远飘海内外。

手工制作甜品作坊

传统饮食文化底蕴

朴物良社是龙湾一家中式茶食的甜品作坊,坚持醇朴天然的食材和地道的手工艺制作,目前已开发20多种独有配方的茶食甜品,该作坊还会在每个传统佳节为客人订制专属的糕点伴手礼,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目前在温州已开设4家门店。

负责人杨女士说,在开发茶点思路上,她和合伙人一起从健康、原料、口感、外观再到成本,专心于民间传统的街坊点心,选用地道顺应时节的材料,严格遵照食品安全管理,在配方上进行改良。尽可能保持传统而又丰富口感,低糖少脂,提倡五谷搭配。“朴物是我们对传承中式点心的一种理解和尊重,从店铺的设计到我们秉承的手工制作都是一种坚持。没有复杂的元素,只选用了我们觉得舒适天然的东西。”杨女士称,黑糖枣泥糕、杏仁小元饼、玫瑰核桃酥饼等糕点是朴物良社里特别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加上线上购物链接的推广,近年来各门店的销量都一直在上升。

龙湾区永兴街道萼芳村王家大院炊烟袅袅,出锅的九层糕蒸腾着温州印记。九层糕历经浸泡、沥米、调浆、蒸煮、冷却、切割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时,用勺子舀适量的米浆均匀地铺在篾筛上,然后盖上锅盖蒸煮,等到米浆熟透后再开始浇第二层米浆,这样反复,直到第九层米浆熟透。”制作人陶成菊表示做了40余年九层糕,很多人都尝过她的手艺,自从九层糕制作工艺成功申报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她经常受邀参加各项活动,九层糕也吸引了众多商家,许多人慕名前来定制。

味道醇厚监管到位

小作坊改造迎新生

如何让食品作坊生产更安全?记者了解到,阳光食品小作坊的生产车间,产品仓库、更衣室等关键点位都安装视频监控,通过智慧指挥平台整合,实时监控生产加工过程。市场监管人员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实时开展加工现场检查,督促经营者规范操作,通过观看各监控点位轮播,发现问题点及时督促整改,并通知辖区所做好督导。

龙湾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思路,执法人员对不合要求的小作坊进行清理和取缔。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大食品小作坊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全面摸排,深化整治,依法查处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掺假掺杂等违法违规行为。行动开展以来,关停注销24家,立案6起,责令改正27家,经过整治该区小作坊在册数精简到77家。

同时,发挥名特优小作坊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实施5S现场管理模式,督促指导食品小作坊按要求改造提升,对生产加工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今年该区计划全新打造12家阳光作坊。

如今龙湾已打造郑家园麦麦酒、温州大馄饨、永兴九层糕、梅头老爸牌虾虮、永兴牛肉等富有当地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并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扶持,建立特色项目库。鼓励和引导传统食品小作坊积极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挖掘文化内涵,讲好食品文化故事,做好包装设计,推进集历史作坊文化传承、现场加工参观和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场景构建。(记者 鲍南南 通讯员 邵播 严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