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经济信息
温州产业链链长领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年度任务
发布日期: 2024- 04- 19 08: 3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7%以上。

——在4月16日的温州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汇报会上,温州产业链链长明晰了2024年度新目标。他们将通过培育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科创体系等十大任务,推动目标实现。

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是温州在2022年首创的一套工作打法,后上升为省里重点工作,在全省域推广。

据介绍,这项机制的最大优点在于,系统规划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作。“链式思维、链式打法,已成为很多城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共识。温州起步早,持续迭代升级运作方式方法,努力让链长制发挥更大功效。”市府办“两个健康”创建处处长吴海滨说。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从“沿链集聚”到“聚链成群”,链式打法的优势在一次次具体实践中有了印证:

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例,2017年落地的新能源首个“链主型”企业瑞浦兰钧,2022年工业产值达130余亿元,并于去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落地的麦田能源,2021年实现投产,2022年工业产值达30亿余元。而眼下,全市新能源领域已有超亿元企业92家、超10亿元企业11家,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温州新能源板块的崛起,揭示了“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温州强”的底层逻辑,也为温州链长制工作添上了更耀眼的光芒。数据显示,在链长制的助推下,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619.8亿元,七年来首次超过台州;增速9.4%,居全省第3,创七年新高。

成效渐显背后,温州是如何实现“链上发展”的?

日益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其一。对标省“415X”赛道,温州迭代升级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在去年由21位市领导任17条市级产业链链长、副链长,以超常规力度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实施各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

在链长高位推动、靠前指挥下,各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向优——

聚焦助企纾困,市级各链长、副链长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去年累计化解各类问题200余个,系统构建“六位一体”助企服务体系,为企业减负342.6亿元。

着力协调调度,持续深化产业链“十链百场”对接活动,全年共开展各类产业链对接137场,参与企业两万余家次,对接国内订单232.5亿元、国际订单近1亿美元,对接项目126个、人才3万余人次。

纵观全市,各县(市、区)也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看乐清,电气产业高分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验收;看瑞安,两大集群列入“浙江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看瓯海,链群规模突破567.5亿元,带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达693.5亿元,增速10.5%。

向着“双万”城市迈进,温州这套成熟的“链式工作法”还将拓展到各个产业链条,在链上栽出更加枝繁叶茂的“产业树”。

记者手记

放大多链融合的乘数效应

产业链链长制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统筹和协调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和协同发展。这种建链强链延链的做法,对于扭转“部门单打独斗、地方各自为战、企业自顾发展”局面、起手温州高质量发展大棋局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温州正以打响“温暖营商”品牌,力创营商环境最优市。在此背景下,市领导亲自挂帅担任链长,意义深远。不仅能迅速统筹各方资源,有效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还能通过市领导的率先垂范,推动各职能部门重视产业链发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产业链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强化“大融合”跨界赋能,发挥“多链条”乘数效应,实现链链协同。(记者 叶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