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三角遇上海西区,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 ||||
|
||||
编者按: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即将轮值在浙江举行。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温州是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地处长三角联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区,担负着独具特色的使命。浙报集团温州分社与温州市“两个健康”办联合推出《我与长三角有个约》新闻探访行动,走访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内的十座城,揭开温州与这些城市相约的精彩故事,透过联动双城的二三事,以个体微观感知,展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真实蝶变和背后的深远意义。 点击播放视频 “在海西区做生意,长三角资源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初见福建省温州商会执行会长、漳州市温州商会会长蔡克修,这是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 温州位于长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的交汇处,在长三角联动海西区发展中有着特殊地位。在海西效应催化下,2003年以来,温州已有20多万人融入福建省各地市创业,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1万多人把漳州市作为开拓市场的首选。 温州和漳州,虽然同属所在省份的“南部”城市,但漳州的经济体量、人口数量跟温州还有一定的差距。身处海西区的温州人,如何借助长三角资源为“企”所用?“我与长三角有个约”最后一站,我们一路向南,来到福建漳州,通过蔡克修创业的二三事,寻找答案。 在漳州创业,蔡克修首先想到的,是把家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刚开始,他跟很多在外闯荡的温州人一样,在当地销售温州产的鞋服品牌。有闯劲的他,显然不满足于此。“要把漳州资源充分挖掘出来,跟温州资源做好嫁接。” 2011年左右,漳州作为中国建筑模板主要产地之一,吸引众多外地建筑企业前来采购。这其中,就包括温州的建筑企业。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温州采购团找到时任漳州市温州商会副会长的蔡克修,希望老乡带领看市场。 蔡克修没想到,这一“带路”就让自己抓住了机遇。“温州建筑企业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年采购量达几十万片。”随着考察的深入,蔡克修惊喜地发现,建筑模板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 “不如我来办厂,给你们供货。”蔡克修摩拳擦掌,跟多家建筑企业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得到回应,“他们说,把生意交给温州人做,更放心!” 蔡克修创办的木业公司。(吴昱燊 摄) 就这样,蔡克修于2013年在漳州创办了第一家木业公司,万洋集团、鸿厦建设等多家温州建筑企业,成为他的第一批客源。上规模后,公司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到邻近省市:杭州、上海、江苏、安徽……现在,蔡克修的木业生意越做越大,建筑模板产量从最初的每日2000片,提升到如今的每日3.5万片。2023年,公司年产值近4亿元。 异地借力,就地腾飞。木业公司的成长路径,给了蔡克修很大的启发。近年来,随着一体化发展让长三角联系更紧密,除了借力,他还谋划着借智。 “走,带你们去茶园逛逛。”从漳州市平和县城驱车,经过一段不平坦的山路,蔡克修带我们来到海拔1100米的茶园。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座座山头上,白芽奇兰茶树成形,浓绿茂密。 蔡克修在漳州市平和县投资的茶园。(采访对象供图) 2021年,盛产蜜柚和白芽奇兰茶的平和县提出,将柚花与白芽奇兰茶融合,大力发展“柚香奇兰”茶产业。借此契机,蔡克修投资了3000多亩的茶园,成立“茶王谷”公司。 虽然有多年经商经验,但在投资茶园之前,蔡克修并不了解茶。“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传统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饱和,‘茶王谷’想在传统茶叶领域出圈,难度很大。”该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一时间,久经商场的蔡克修也犯了难。 蔡克修想到了长三角地区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经过一番寻觅,他认识了安徽农业大学一名深耕“新式茶饮”领域的教授。“全力进军‘新式茶饮’这个细分赛道,培育国货潮品。”在专家指点下,蔡克修很快便找到了“茶王谷”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为国内奶茶饮品企业、咖啡品牌店供应原材料;另一方面,成立奶茶品牌店,围绕柚香奇兰特制招牌奶茶。 “茶王谷”公司茶叶展示厅。(张银燕 摄) 近两年,“茶王谷”开启了“奔跑模式”——研发出了柚香花茶、栀子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等20多款新产品,与国内多家知名咖啡、奶茶、饮料品牌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如果说,木业公司和茶叶公司的发展,是蔡克修向长三角借力、借智的成果。那么,创业成功后的他,总想把海西的资源带一些回温州。 2023年年产值1.2亿元;2024年目标产值3亿元;2025年向6亿元冲刺……瞄准“新式茶饮”赛道后,“茶王谷”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公司对茶叶的需求越发旺盛。 5月底,一辆装满制茶设备的大巴,缓缓驶入泰顺县彭溪镇。这里是蔡克修在家乡布局的栀子花茶产业链。“泰顺栀子花季来了,我们要收购大量的栀子花,再收购当地三杯香绿茶的茶胚,加工成栀子花茶,预计年产600吨。”蔡克修介绍,这条栀子花茶产业链,将有力带动泰顺当地花农和茶农增产增收。 蔡克修的事业版图中,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在家乡建设全国茶叶总部大楼,把全国茶叶品牌“引进来”,再通过温州“走出去”。 蔡克修在泰顺投资的栀子花茶加工厂 “福建有不少茶叶品牌,比如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等,众多品牌的创始人都有共同的想法,希望寻觅一个有影响力的城市作为枢纽,扩大茶叶销售地图。”在蔡克修看来,这个“有影响力的城市”,温州再适合不过。因为,温州既是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向外辐射的桥头堡。 蔡克修的这一投资计划,已经跟温州有关方面达成共识。他期待着,通过温商资源,把优质茶叶品牌引进温州,形成茶叶联盟,共同讲好茶文化故事。 后记: 在漳州,我们跟着蔡克修跑了好几个地方:木业公司、茶园、茶叶公司……让我意外的是,每到一处,他的办公室都挂着一幅同样的字:“不怕天下难,敢为天下先”。 蔡克修告诉我们,温州人在漳州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温州人与生俱来“不怕天下难,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更离不开长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一批在外温州商人主动出击,一边挖掘本地资源,一边拓展长三角合作“朋友圈”。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的深度联结,拓展了市场渠道,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采访中,蔡克修的两部手机总会响起此起彼伏的铃声,这让我感受到,爱折腾的他没有停下脚步。他笑着解释,这段时间正忙着组织福建11家温州商会对接长三角合作新项目,他们向北出省的第一站,正是左右逢源的家乡。 “以温州为枢纽,让海西区和长三角产生更多化学反应。”这是温商会长蔡克修定下的目标,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群温州商人的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漳州市温州商会会长蔡克修接受记者采访。(吴昱燊 摄) 结语: 各位潮新闻网友,结束漳州站的采访,《我与长三角有个约》为期近一个月的十城探访告一段落。 许多人好奇,明明是与长三角有约,为何最后一站却选在了长三角以外的福建省。 实际上,温州区位特殊,既身处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是唯一具有这双重身份的城市。因此,温州还有一项重要的枢纽任务,实现两大经济区之间的互通互融。 身处长三角与海西区的交会点,又是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温州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剖析样本。这里的资源交流更加频繁,温商精神更具活力,改革氛围更加浓厚。以温州为样本,我们希望探究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好经验、新想法。 走访十城,透过一个个案例,我们发现温州老乡、温州企业、温州经验正汲取着长三角的能量,或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或发挥自身优势服务长三角,或为下一次出发蓄势储能。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敢想敢干的温州人和创新力涌动的温州城,会在这场区域一体化的不散之约中,寻得更多破解发展之困的机遇,赢得更好未来。 (监制 徐健 策划 解亮 周琳子 记者 张银燕 视频 吴昱燊 制图 谢甜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