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区“拨投联动”支持高能级科创平台发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作指引》政策解读 | ||||
|
||||
一、制定背景及目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重要部署,以科技创新推动温州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针对高能级科创平台发展面临的科技成果孵化难、企业融资难等 “四难” 问题,突破传统财政补贴模式,现制定该工作指引。旨在通过 “拨投联动” 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制定依据 浙江省科技厅等七部门《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浙科发高〔2022〕16号)等。 三、主要内容的问答 1.什么是“拨投联动”? “拨投联动”是一种财政资金与股权投资联动的创新支持机制,通过“先拨款、后转股”的方式推动科技创新。政府前期以财政补助形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在项目中期验收达标或满足约定条件后,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股权,由国有企业代持。待项目进入成熟阶段,政府股权将遵循“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支持其他科创项目,形成财政资金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 2.“拨投联动”政策支持对象有哪些? 政策重点支持市区高能级科创平台成果转化项目、人才项目及其孵化的企业。 3.“拨投联动”政策支持条件是什么? 申请主体需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且项目需具备一定产业化基础,优先支持已完成“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项目团队核心成员需持股,且高能级科创平台或其关联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必须参与参股。 4.政策资金来源及分担方式如何规定? “拨投联动”项目资金来源于市、区(功能区)两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包括高能级科创平台专项补助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等。市级立项项目由市级财政承担经费,区级立项项目由区级财政承担。 5.财政支持的标准是什么? 市级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6.项目从申报到退出的流程如何设计? 申报阶段:市科技局发布申报通知,区(功能区)科技部门负责初审和推荐。 审核阶段:区(功能区)科技部门委托第三方开展尽职调查,最终由市科技局决策并公示立项。 实施管理:立项后按合同分期拨付资金,分科研实施和确权转股两阶段管理。科研阶段按市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转股后由国有企业行使股东权利并监督项目进展。 股权转化:根据《项目投资协议》约定,财政资金在项目中期验收通过后,按比例转为股权,由市、区指定国企代持并行使股东权利,参与企业治理和重大决策。 股权退出:待企业实现自主发展后,政府股权按“适当收益”原则退出,回收资金重新投入科创平台,形成资金闭环。 7.参股国有企业职责和权利? 转股后,由市、区(功能区)政府指定的参股国有企业行使股东权利,负责持股管理、股权退出等工作,动态监测企业运营、技术进展及市场表现,提供技术对接、资源整合等增值服务,并制定风险预警与处置预案,确保资金安全与项目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亮点 (一)构建标准化工作体系 明确项目各阶段工作流程和要求,涵盖从立项到股权退出全过程,形成规范完备的工作体系,为各地试点提供操作指南。 (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项目团队、科创平台或其相关公司共同参股,同时鼓励银行、保险等多方主体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三)形成财政资金良性循环方式 政府股权退出后回收的资金,将重新纳入市、区两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池,专项用于支持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新一轮项目孵化与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支持-退出-再支持”的良性循环,实现资金滚动投入和长效支持。 四、解读机构及解读人 解读机构:温州市科技局 联系人:李贤 联系方式:0577-88962022 |
||||
政策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