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头条新闻
让大孵化器成为创新创业“梦工场”
发布日期: 2025- 05- 13 08: 37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初夏时节的瓯越大地,草木葳蕤,万物并秀,孕育的新机在萌发生长——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温州市政府签订协议,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共建浙江(温州)医保数据安全实验室,打造医保数据应用示范和服务产品;总投资超10亿元的鹿城万洋科技城在中国(温州)智能谷开工奠基,为入驻企业创造一个产业链集聚、上下游协同的赋能平台……

连日来,一粒粒创新的“金种子”落地开花,活力“创新场”在“一港五谷”等新质生产力平台多点开花,透射全域大孵化器集群聚“新”蓄能成势。

拓展新空间、培育新生态,大孵化器集群正释放“炼金术”,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厚植温州创新创业的坚实底座,撑起温州“强城”蝶变。

自2022年4月全市全面实施大孵化器集群战略以来,三年来全域孵化空间面积由84万平方米增长至835万平方米,扩容近10倍;孵化项目数量、青年人才集聚度都呈现井喷式增长——在孵企业从2800多家增长至10700多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从1.2万余人增长至9万余人,分别增长近4倍和逾7倍。

一家家“独角兽”企业加速破茧,硬科技企业蔚然成林……在大孵化器,看见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靓丽风景。

拓空间

涌现更多“年轻人的事业”

大孵化器集群是产业、创新、人才、资本的交汇点,是我市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包括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等形态。

走进位于瓯海经济开发区的中国(温州)数安港,充满青春朝气的创新活力扑面而来。上月,全市首家圆弧玻璃咖啡馆——C9 Coffee在此正式开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为园区带来新的活力,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数字经济群体偏向年轻化,更需要一些年轻的业态,为创业就业打造美好环境氛围。”勋宝星创天地是一家位于数安港内的省级众创空间,总经理周传宝介绍说,作为一个聚焦孵化数字经济、数据产业的科创园,成立2年来累计孵化企业60家,集聚青年创客300多人、累计产值达1.8亿元,成为入驻率100%的特色“园中园”。“孵化平台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平台,创造就业机会,让青年人有安身立命之本。”

勋宝星创天地的快速发展并非个案。在中国(温州)数安港,延海玩家数创空间在前年创办时只有一支4人团队,到如今入孵50多家从事数字文化企业(项目),最年轻创业者今年22岁。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见证着中国(温州)数安港精彩蝶变。2022年5月,数安港开园时核心区面积23.7万平方米,只有26家企业入驻,3年后孵化空间拓展至150万平方米。当前,数安港已构建起数据安全合规体系,打造“数源—数创—数商—数基—数服”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全国唯一“大满贯”城市,新设DeepSeek创新中心,加快抢占“人工智能+数据安全”赛道,集聚612家生态企业(项目),全职创客人数超过5000人。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我市布局建设280多个集创业、生活、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孵化基地,全市50%以上的高端人才、创新项目聚集在大孵化器内。

从拓展孵化物理空间提升创新创业项目承载力,到叠加人才“青和力”举措,一个个孵化载体熔铸成为吸引青年人才的“蓄水池”,涌现更多“年轻人的事业”。近三年,温州常住人口连续递增,分别增加3.4万人、8.2万人和9.1万人,增量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第二;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的第26位。

以大孵化器集群建设为牵引,青年向上、城市向新、共伴成长的格局正在形成,打响“来温州、创未来”的品牌。

优生态

“独角兽”企业加速破茧

“来到温州后,我们很快对接临床资源,加速推进创新药临床三期实验,加快迈向市场步伐。”日前,专注于眼科创新药研发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维眸生物董事长沈旺说,该公司在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子基金领投助力下,已完成D2轮融资,企业总部从上海迁至中国基因药谷,迅速成长为“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

维眸生物落户温州实现快速发展,是我市持续优化孵化育成体系和创新生态,以孵投联动加速引育硬科技企业的鲜活案例。

“围绕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研发到市场销售及临床应用关键环节,构建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孵化项目可‘拎包入驻’。”瓯海生命健康小镇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中国基因药谷启动“生长因子之城”建设,打造全球最大生长因子药物研发基地,新增落地企业达112家,其中上市企业、亿元企业7家,共集聚生态类企业370多家。

孵投联动,点智成金。在一个个孵化载体中,“独角兽”加速破茧,科技型企业繁茂生长。日前“2025浙江独角兽企业系列榜单”公布,温州共有8家企业上榜,大都在孵化平台中创业,其背后均跃动创投资本身影。比如温州湾新区投资集团所属母基金直投项目麦田能源成为“浙江独角兽企业”。市科创基金子基金投资的中国新光谷孵化企业星曜半导体等企业成为“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年产12万片5G射频滤波器硅基晶圆片项目顺利投产。截至上月底,市科创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100个,推动9家企业整体搬迁至温州。

创新“金种子”拔节长高,科技型企业雁阵持续扩容。三年来,我市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6000多家,其中超半数由各大孵化载体培育。这背后是“阳光雨露养分”的滋润,是精准的孵化资源配置,是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持续释放激发的向“新”力。

着眼优化全域创新生态体系,我市推动大孵化器集群建设从完善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去年,我市实施全国首部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全方位优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在全省率先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加快产学研用联动赋能孵化载体。深入推进“科技副总”工作,组建高水平研发辅助团队和技术咨询专家队伍,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全流程服务。引进57家专业运营机构,带动超100家孵化基地实现服务升级与品质提升。

强产业

竞逐新赛道崛起新势力

5月8日,“温州好成果”专场技术交流对接会在正泰物联网传感产业园举行,现场7个优质科技项目轮番登场路演寻求合作,正泰物联网传感产业园与思加科技(芯片应用研发中心)签署入驻协议。

思加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性能射频与混合信号电路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此次签约入驻将弥补乐清本土没有高端芯片定制服务空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孵化器,在补链、强链中推动电气产业集群蝶变。”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思加科技将为正泰等电气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让链主企业效应加快溢出。

随着我市一家家龙头企业躬身入局大孵化器集群战略,一个个孵化载体快速成长为与主导产业共生共荣的联合体,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创新共成长。目前,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产业园围绕石墨烯新材料、半导体、物联网传感器等产业领域,组建产业生态圈联盟,牵头打造产业链垂直孵化载体,共建技术应用开发生态平台,孵化培育的创业公司深度嵌入电气产业链,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大孵化器集群向“量质并进”攀升,在产业链垂直孵化领域深耕细作的同时,孵化载体与新型研发机构之间的横向创新联动加速。日前,中国眼谷孵化企业清大光德与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种子独角兽”企业锌芯钛晶签署协议,现场发布钙钛矿量子点健康照明灯具新产品。浙大温州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合作进一步拓展钙钛矿发光量子点技术应用的市场边界,同时打通健康照明产业上下游合作通道,合力竞逐健康光显产业新赛道。

新产品新产业加速破茧,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大孵化器正成为诞生技术创新和飞出“金凤凰”的摇篮。

加快创新温州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孵化器集群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跃迁,激发“一港五谷”等一批孵化载体竞相出彩——

在鹿城,中科先进技术创新孵化中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率先实施“拨投联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22个孵化项目吸引社会投资3.2亿元。在龙湾区,新生代数智孵化器,专注“人工智能+”产业细分领域,落地推广电力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数智绿波交通等应用场景。在洞头,霓屿现代海洋示范性孵化器结合风电母港建设,聚焦风电设备监测传感器、智能控制传感等细分赛道,打造传感器产业创新平台。在瑞安,万东智能制造高孵化园,专注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孵化企业30多家,竞逐新型智能装备产业赛道。

汇聚“新”力,以“器”强城。当前,温州正锚定新目标:深入实施大孵化集群新三年行动,实施“34520”计划,未来三年分别新增孵化空间300万、400万和500万平方米,累计新增空间达到1200万平方米;在“一港五谷”标杆代表之外,每年从现有孵化器中优化提升和新建20个生态系统完善的示范性孵化器,扎扎实实把大孵化器集群打造成为“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的重要窗口。(记者 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