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头条新闻
温州人大代表票决制7年促成240多个民生实事项目
发布日期: 2025- 07- 11 08: 27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7月份的温州“民生实事(万场赛事活动)”计划表新鲜出炉——在“温州体育”微信公众号上,市民能了解到青少年街舞挑战赛、社区广场舞大赛、七都堤塘跑等96场体育赛事活动的参赛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534名市人大代表对市政府提交的12件民生实事无记名投票,差额票决出2025年温州市10件民生实事。这10件实事细化为60个项目,“万场赛事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理念起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如今这项工作已成为浙江民主实践的一张“金名片”。日前召开的全省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经验交流会,再次强调了“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

温州从2018年开始实行“票决制”,已在市、县、乡三级实现该项工作全覆盖。每年初召开的市、县(市、区)、乡镇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一人一票,选出当年本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像新建公共充电枪、为公办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打通断头路等日常生活中的“百姓心头事”,都是这么定下来的。人大代表对这些事全程监督,确保实事办成办好。

人大代表的全程参与,使民生实事在项目征集、决议、监督、评价等诸多环节中都能体现人民的意志,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行动。7年时间,温州共票决产生70件市级民生实事,促成“新建百姓健身房50家”“打造农事服务中心10个”“重点人群脑卒中筛查1万例”“更新3555间中小学教室灯光设备”等240多个民生实事项目。这些近在身边的大小事,很多已是市民生活中十分常见、常用的惠民场景。

“票决制”的温州实践在一路升级。近年来,市人大借力数字化东风,对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全链条闭环监督,实现“票决制”工作数字化管理。群众想要提出诉求和建议,只需扫描人大代表联络站内的“联络站码”“代表码”,便能在线提交。经数字技术统计分析,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汇入市人大搭建的民情民意库,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确定的重要民意参考。

数字化场景也强化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全程监督。在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数字化驾驶舱”的民生实事全景视窗里,市、县、乡三级项目一目了然,进度、完成率实时更新。人大代表通过登录“浙政钉”,打开“民生实事代表端”,对项目实施部门提出监督意见,并对反馈答复意见实时晾晒和评价,实现在线渠道全程监督。

提升改造现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32家,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150万人次;为72837名学生实施了窝沟封闭,改造、更新教室设施设备累计近7万套;新建百姓健身房50家、足球场15个、三人制篮球场20个……去年10方面52个民生实事项目均至少提前一个月高质量完成,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百姓美好生活网络。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500个”等项目已100%完成,50余个项目进度过半。

“现在下班后,我都会去单位附近的百姓健身房锻炼,这里器械齐全,环境舒适,还有专业教练指导动作。”市民陈炯笑着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希望‘票决制’能够推动更多民生实事惠及百姓。”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不仅是民主实践的创新,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路径。市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调研、视察、座谈、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程监督。此外,还将常态化深入各级代表联系站等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更早谋划下一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筛选出受益覆盖面广、民生关联性强的项目,确保项目精准贴合民心、紧密符合实际。

记者手记

让每一票投出民声回响

从学生嘴里的窝沟封闭,到社区里崭新的健身器材,240余个民生实事项目正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样本,票决制实现了民主政治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是从扫码建言的千万条民意里“筛”出来的,从代表们郑重的票决中“选”出来的。数字化则为“票决制”装上“导航”,跳动的进度条把每一步进展晒在阳光下。

一张张选票,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希望每位人大代表都能当好“民意转换器”,珍视手中“一票”的分量,把群众的“表情包”变成施政的“风向标”,让政府“干的事”长出群众“满意的笑容”。这正是最动人的民生答卷。(记者 林岳 通讯员 周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