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永嘉续写现代“山水诗”
发布日期: 2025- 07- 11 08: 32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桐州桥是通景道路首座横跨楠溪江桥梁,辅道建设同步推进。”在永嘉县上塘至大若岩通景道路建设工程现场,挖掘机、工程车作业,轰鸣声阵阵,工人施工热火朝天,施工方组长吴昆介绍,连日来正加紧桐州桥建设。

通景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18.12亿元,是永嘉县“四纵五横一连”公路网中一连的最后一段,项目完工后,大若岩至上塘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约30分钟,大幅缩短至10余分钟,游客到楠溪江“通景”更加便捷。

“通景”穿越群山,青山也见证1600年诗路变迁。永嘉太守谢灵运在楠溪江写下的《石室山》中提到“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他感叹峥嵘山势,更写就永嘉“中国山水诗摇篮”的美名。楠溪江水美、岩奇、瀑多、林秀、村古,景区拥有景点800多个,是国家级风景区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依托山水禀赋,大若岩是永嘉县首个、我市第二个创成“浙江省5A级景区镇”的乡镇, 拥有百丈瀑、石门台、崖下库、小若岩等老牌景区。“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创新植入新元素。”大若岩镇镇长周谢龙介绍。十二峰植入飞拉达项目后,今年“五一”期间日均营业额达6万元。十二峰将打造武侠专题基地,崖下库打造“仙旅崖下·云境深谷”岩崖运动目的地。大若岩镇内村咖茶馆遍地开花,宋文化市集、宋韵糕点、宋韵文化街区喜迎八方来客。结合布局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打卡场景,老牌景区焕发新生。

大若岩“逐新”是永嘉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聚焦“强城行动”,当前永嘉谋划高铁时代“千万级客流”旅游发展布局,“老景区”有了新业态,激发新活力。追寻千年“诗路”,加速“通景”道路建设,创新文旅融合之路,在续写现代“山水诗”中,永嘉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旅价值变现之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楠溪江中上游工矿企业全部关闭搬迁。政府民间合力守护一江清水,加上《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施行,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水清山明生态底色更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永嘉县旅游总人数和门票收入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和亿元大关,楠溪江景区连续两年入选全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永嘉连续七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今年“五一”假期楠溪江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二。

抢抓机遇,永嘉打开“高铁旅游”新格局——杭温高铁去年通车,永嘉旅游站上“长三角旅游目的地”蝶变的重要风口。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永嘉全面聚焦楠溪江代表性元素,依托“一江一村一街”核心资源,科学规划景区创建布局,一体谋划推进楠溪江景区停车场等旅游基础配套,切实提升全域旅游接待能力,力争全年文旅全量项目投资超20亿元。发挥楠溪江站引流效应,当地谋划打造楠溪江旅游商业综合体、长三角休闲康养中心,开展杭温高铁“黄金旅游通道”沿线地区战略合作,加速融入“浙东南”旅游联合体,推动楠溪江文旅向长三角破圈延伸。

融合发展,培育“全时全域”新业态——永嘉坚持“旅游+”特色发展方向,游客到楠溪江,可春赏各色花海、夏游清凉溪滩、秋游古村晒秋、冬享温泉冰雪,体验全域全季全天候的旅游体验。当地深化“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打造“一园两区三营四节”音乐品牌,持续擦亮“音乐漫都”“赏秋小城”“自驾胜地”“玩水乐园”“运动楠溪”等特色标签,以优质内容打造爆款、吸引客流。当前正积极筹划楠溪江音乐活动,创新宋韵、研学、晒秋等体验场景,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节庆”。

因地制宜,绘就永嘉“强村富民”新画卷——聚焦农文旅融合,当地一体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走出共富新路子。如“江南宋村”项目去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超300万元。云岭乡“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通过村集体以资源入股,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农民以土地入股,收获租金、薪金和股金,实现“共富共享”。当地推动闲置资源盘活,结合“百家修百屋”行动,推进丽水街、芙蓉、苍坡、林坑等古村落保护利用,以“文物活起来”带动经济旺起来。锚定多元致富产业,岭上人家烤全羊、永嘉民宿等产业链带动山乡富裕。记者 金朝丹 永嘉融媒记者 郑涵 范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