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社会信息
2025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温州举行
发布日期: 2025- 07- 25 08: 43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7月19日,2025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温州举行。风电领域的全国大会第三次在温州召开,带来了一件大事——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并落户温州。

上次是两年前。2023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温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报告(2022)》和温州市海上风电产业规划及政策。更早的2022年大会,则推动温州零碳风电产业园启动、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揭牌,展开“中国深远海风电看温州”的美好愿景。

海上风电全国大会三度选择我市,体现出温州怎样的特色和优势?从启动产业园到落户“国创中心”,折射出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的下步着力点在哪里?

海上风电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拼图”。至2024年底,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已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占据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点题”海上风电,作出重要部署。

向海图强,温州有自己的“天赋”。《山海经》曾用“瓯居海中”描述这片陆海交融之地。温州作为海洋资源大市,坐拥浙江1/4海岸线、1/5海域面积,海深适中,地质稳定,风况优质。这赋予了温州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风起于2020年,温州落地远景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华润苍南1号海上风电等项目,首次与“海风”结下不解之缘。五年来,温州招引金风、运达、远景等风电链主企业并先后实现投产,陆海联动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本土企业共百余家携手“创链”,推动13个近海风电项目、4个深远海项目在苍南、平阳、瑞安等地与温台两地间海域梯次铺开。

追逐“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不断翻开新篇章。但海上航行总有风浪的洗礼。随着近岸海域资源趋于紧张,海上风电开始向深远海发展,单场装机容量、深远海输电技术、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等难题,向温州风电产业发展提出新机遇与新挑战。2024年末,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在洞头区启动建设,为全省打造首个海上风电服务“大后方”,成为温州风电开发向深远海挺进的关键一环。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日前启动建设的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正是响应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的关键落子。

该中心将针对浙江海域风大、浪急、土质软的海洋环境特质,开展专项研究和创新技术验证,打造全球领先的深远海风电技术及海洋新能源可靠性天然试验场及前沿攻坚阵地。还将与攻关新型电力系统的新疆中心、侧重新材料与关键部件的江苏中心,共同构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企业勇当破浪先锋。刚刚下线的金风科技16+兆瓦漂浮式机组重达500余吨,采用全集成水冷降低成本,叶片主梁采用碳纤维材料,重量减轻20%,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并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这只是‘深远海前行’的一小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曹志刚说,漂浮式风电想要实现规模化,仍须攻克“三大难关”:一是攻克技术挑战,实现性能优势和高可靠性;二是攻克经济性挑战,达到可接受的度电成本;三是攻克制造性挑战,让漂浮式风电的庞然大物从单品制造变成可批量生产。

温州发展海上风电的雄心壮志,在于招引巨头、搭建国家级平台,更在于持之以恒培育沃土。这次大会前夕,温州依托“两个健康”直通车机制召开海上风电企业政企恳谈会,市领导专题听取、现场回应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协同等诉求。

“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迭代升级的产业政策体系,也将为更多成长性高、创新力强的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扶持,护航风电产业拔节生长。

记者手记

点亮深蓝航标

全国海洋经济突破10万亿元大关,正迎来质效跃升的关键期。舟山的潮流能、上海的绿色船舶、北京的海洋大模型、广东的“海上粮仓”与高端装备……沿海各地因地制宜,竞逐“蓝色新赛道”。

这背后是“向海图强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共识,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迫切。国家级风电创新中心落子温州,深远海风电大会再度聚焦瓯江口,这些大事频频而来,增添了信心与期待:在中国进军深远海风电的新征程上,温州奋力跃向“创新策源地”。记者 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