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攻克高纬度种植难题成功种出荔枝 | ||||
|
||||
市民将吃上温州产的荔枝。(王斌 摄) 当银幕上《长安的荔枝》还在演绎“一骑红尘”的艰辛,现代农业科技已在创造新的传奇。7月24日,瓯海区强村农事服务中心传来喜讯——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位于潘桥街道的荔枝种植示范基地试果成功,600株荔枝树攻克了高纬度种植难题实现丰收。据悉,这片果园是我国沿海最北端(约北纬28°N)的荔枝产区。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果树,冬季极端低温耐受极限为-4℃,这种对气候极为挑剔的水果,向来被视为岭南的“专属”。荔枝“南果北种”的核心障碍在于气候。农业人士曾认为,瓯海冬春低温、花期多雨的气候,种植荔枝几乎不可能。 去年,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瓯海科创中心通过“院地合作”模式,尝试引入双层膜连栋大棚技术,使得外膜能抗-5℃严寒,内膜能避雨保花,再辅以数字化环控装置,解决了低温与雨水两大难题。据该研究所相关技术人员李发勇介绍,搭建的设施大棚不仅保障了成花坐果,更将成熟期延后到8月份,正好填补这段时间海南和两广地区荔枝退市后的市场空白。 记者了解到,瓯海此次引进的600株试验植株主要为“无核荔枝”与“仙进奉”两个优质品种。前者果肉厚实、糖度高,可加工为高端礼品;后者则以耐储性见长,适合远销。“这两个品种在瓯海的适应性远超预期,到盛产期亩产值有望突破10万元。”李发勇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表示。 “未来市民可带孩子来基地研学或体验荔枝采摘,亲眼见证‘南果北种’的科技奇迹。”瓯海强村公司荔枝项目负责人黄建珍介绍,荔枝种植项目采用“一年大苗定植、二年试果、三年丰产”的快速投产模式推进,今年试果成功,标志着技术可行性得到验证,公司计划在周边扩种5亩,并打造成荔枝观光采摘基地,既拓展销路,也推动区域农旅融合发展。 据悉,2021年,瓯海区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建瓯海科创中心。此次荔枝项目在种植技术上的突破,是瓯海探索“科技+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记者 洪越风 瓯海融媒记者 陈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