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国际城市展园组团及港澳台展园开工 | ||||
|
||||
荷兰郁金香、日本樱花、加拿大红枫……明年4月,在温州就可欣赏来自不同国度的百花齐放盛况。8月1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国际城市展园组团及港澳台展园同时开工。 各具风情的展园,如何精彩绽放于多山多水的瓯越大地?从设计到施工,各地设计师以原创构想为展园注入独特文化基因,浙江省勘察设计陈斌大师团队、温州设计集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相关设计单位及施工方则以“一地一策”精准转化,结合瓯越山水的自然与人文特质进行在地化完善。多方合力之下,世界园艺的多元魅力得以在温州落地生根,每一处设计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 鸟瞰老虎山和仙门山,港澳台展园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展园一起位于山的北面。而南边,则是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海丝合作展园、荷兰、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美国、泰国、加拿大共11个国际展园。12个展园总占地面积约2.9公顷,其设计以“五洲同春,海丝市集”为理念,旨在打造一座浓缩世界园林精华的“市集”——既聚焦文化多元的包容性,又着力展现各地造园经典元素与迥异文化特色,让游客在移步换景间,沉浸式体验不同文明孕育的园林艺术魅力。 其中,法国园以“古典园林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为理念,提取法国古典园林语言,融入“马蒂斯红”艺术特征,营造浪漫法式景观;IFLA展园船型建筑的外形与内饰模仿古代中国东南沿海贸易常用船只形态,设计概念为“芳舟”,意在让IFLA这艘自西向东而来的绿色与疗愈芳舟,继续领航全球的景观与生态事业;海丝合作展园聚焦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园林文化交融,以“风行万里,一路香丝”为主题,以香料为线索,让游客循香而行,感受海丝沿线文化交融;港澳台展园以“叠韵阙廊”为核心理念,在空间设计上重构岭南传统民居布局,以2.5米宽回游式风雨连廊串联功能空间,置入立体交通与生态天井系统,形成“廊院共生、天光流转”的当代岭南范式,展现中华园林文化的多元分支和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精神……各展园虽设计迥异,却共同编织出一幅“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长卷。 各展园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独立在于每个展园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造园手法;统一则表现为均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园既“争奇斗艳”又“百花齐放”——“争”在展园各具设计风采,各美其美;“齐”在各展园以联合体的共有身份,“手拉手”,打破园区边界,个性美中营造整体美,美美与共。 当意大利展园红色混凝土的设计方案从意大利设计师手中跨越山海来到温州,如何与国内建筑材料抗震、防水、保温等相关规范标准需求相结合?施工方及时与设计方进行协商沟通,一起“对症”解决,寻找最佳方案。 当荷兰的郁金香千里迢迢“飞”到温州,等到明年春天园博园开园却错过了花期,怎么办?“我们设计联合体正在琢磨,到底是换一个比较相似的晚熟品种,还是用冷冻技术延迟花期。”联合体成员之一、温州设计集团风景园林院三所所长陈丽介绍,植物选种的细节协调也是国际展园落地过程中常见的衔接工作。今年3月至5月底,国内设计团队与各国设计师对接,已完成方案的细节优化。 联合设计,联合开工,联合推进,联合完工……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设计理念、地形风貌、施工规范、材料标准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差异化因素得到尊重,本土落地的实际需求得到回应,最终随着瓯越文明的智慧迎刃而解。不同园林,不同流派,美是统一语言,风景共赏,文化互鉴。(记者 缪小霞 实习生 汤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