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2003/2005-06479 主题分类: 工交综合类
文 号: 温政办〔2005〕80号 阅读版本: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5-05-23
索引号: 001002003/2005-06479
主题分类: 工交综合类
文 号: 温政办〔2005〕80号
阅读版本: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5-05-23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区道路交通“迎创建、解两难”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5- 05- 23 15: 5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温州市区道路交通“迎创建、解两难”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温州市区道路交通“迎创建、解两难”
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市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效改善市区交通行车难和停车难“两难”状况,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为温州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一个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安全环境,结合去年市区疏堵治乱治理工作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迎创建、解两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市里成立市区道路交通“迎创建、解两难”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阮晖为组长,陈石春、叶际仁为副组长,鹿城、龙湾、瓯海区政府领导和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交通局、交巡警支队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的日常协调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道路整治工程,对市区3个主入城口、8个交叉口及重要支路进行重点整治,充分挖掘现有道路潜力。
        随着市区交通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些路口通行能力不高和支路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城市道路畅通的重要因素。今年市区将对广化路、上江路、双龙路、惠民路北段和南段、府东路南段、温迪路东段、划龙桥西路、西山南路、吴桥路、雪山路、温州大道、汤家桥路、沿江路二期、府东路北段、高教园区北入口道路、牛山北路、杨府山西路、锦江路等20条道路进行新建拓宽或续建,进一步完善市区的道路主要骨架。
        1.整治3个主要入城口。由市规划局牵头,市市政园林局、交巡警支队配合,切实搞好机场路、104国道双屿至鞋都段和南塘大道等3个主要入城口的建设和整治,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尽快改变市区进城口形象。
        2.整治8个道路交叉口。由市市政园林局牵头,市交巡警支队配合,继续渠化改造一批道路交叉口,破除路口的“瓶颈”制约。主要有:牛山北路与过境路(十里亭)交叉口,广场路与信河街交叉口,西山西路与翠微大道交叉口,锦绣路与杏花路交叉口,瓯海大道与半塘路交叉口,瓯海大道与龙霞路交叉口,人民路与九山路交叉口(加宽清明桥桥面),勤奋路与兴海路交叉口(加宽勤奋桥上机动车道)。
        3.分阶段整治市区重要支路。由市市政园林局、规划局牵头,市交巡警支队配合,对旧城区的交通性支路进行梳理及改造,充分发挥支路网的分流作用。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有:拆除谢池巷中央绿化带,高压线电力装置落地,完善解放街单行路网设置;打通鞋都一期与鹿城工业区的支路,连接至望江西路,有效分流鹿城路、西城路及过境公路等路段的流量。
        4.由市规划局、市政园林局、交巡警支队联合出台《温州城市交叉口设计规程》、《温州市道路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技术性规范、标准,对城市新改建道路实行科学规划、管理,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
        (二)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力度,缓解市区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
        1.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市市政园林局配合,结合市区夜间道路的交通流状况,合理新增市区夜间时段性路内停车位2000—3000个,同时对路内停车普遍实行咪表收费。
        2.由市规划局负责,结合《温州市停车场研究规划》,选址建设社会公共停车位4000个。由市规划局牵头,市建设局、交巡警支队配合,制订出台《温州市新改建大型建筑物停车场(库)配建标准及实施办法》,提高新改建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缓解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停车压力。在地块开发、新建各类大型建筑物时,必须把交通影响评估作为项目建设决策的前置条件。
        3.针对汽车入库停车率不高的现状,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统一规范和完善市区各停车场(库)指示诱导牌设置,并加大对停车场(库)周边违规停车的管理力度,引导车辆进场入库停车。
        4.由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牵头聘请国内专家,专题研究大南街区、江滨路、信河街等综合交通规划,重点解决停车难和交通组织等问题,市规划局、市政园林局、交巡警支队予以配合。
        5.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市交巡警支队配合,及时清理交警查扣的违法报废车辆,保障停车保管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停放报废车辆停车场的正常运作。
        (三)深化“公交优先”政策,切实提高居民出行公交分担率。
        1.由市市政园林局牵头,市规划局、交巡警支队、公交集团配合,制订《温州市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规划》。调整市区公交绕行距离较长的“S”线路,缩短时间差距,提高公交的可直达性。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公交线路网络,对人民路、鹿城路、学院路、环城东路、车站大道等部分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过大的道路,适当削减公交线路,增加至偏远地方的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
        2.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结合路况,在有条件的交叉口实行公交优先车道或允许直行公交车辆可借用右转车道通行,提升公交车辆通过道路交叉口的运行速度。
        (四)充分运用各种交通管理手段,科学调控市区交通流。
        1.扩充现有单向交通组织网络实施范围。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在飞霞路以西、勤奋路以东、锦绣路以北、望江路以南的城市中心区域内,合理制定单向交通网络,同时结合部分易堵路段设置禁左标志,完善单向交通格局,切实改变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堵塞现状。
        2.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优化车辆运行结构的政策、措施。针对市区交通流状况的变化,对市区货车、人力三轮车的禁行区域进行调整。研究在部分路段逐步禁止摩托车通行的措施,以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性。
        3.由市旧城改建指挥部、鹿城区政府牵头,对市区大南步行街、东门步行街影响周边道路交通及停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对不适宜设置步行街的应及时予以调整。
        (五)加大投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1.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本着“以人为本、整体布局、连贯一致”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交通参与者通行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市区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明确通行权利,规范交通行为。重点加强路段停车指示标志或禁停标志的设置工作,完善市区停车标志系统,引导驾驶员规范停车、合理停车,提升道路通畅性,年内完成信号灯控制路口10个,新增指路牌75块,停车诱导牌50个,减速让行牌300个。
        2.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进一步完善人行过街标志、标线。主干道要按照平均每250米设置一条的标准设置人行横道线,次干道、支路也要根据道路交通流状况合理设置人行横道线。同时重点提高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周边道路人行横道的设置率,年内完成400万平方米的交通标线施划任务,保证市区道路标线完好率在80%以上。
        3.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加快对信号灯控制平台建设及“绿波带”信号控制方式的研究论证,提高市区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
        4.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市政园林局、交巡警支队配合,清理部分单位在人行盲道、人行过街通道上设置的各类机箱。市市政园林局、交巡警支队负责机箱迁移的选址,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督促落实,对拒不迁移的单位,予以相应的处罚。
        (六)继续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确保市区道路交通秩序良好。
        1.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持久地开展驾驶员酒后驾车、无证驾驶,机动车超速超载、违规停车和调头,摩托车占用快车道行驶等重点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在市区范围内形成严管态势,力争年内取得显著成效,违法率比年初下降60%。
        2.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综合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将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工作列入对民警、中队及大队工作考核指标,切实加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使市区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守法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保持在“畅通工程”A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
        3.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各辖区大队具体落实,对市区27个晚高峰交通拥堵及较为拥堵路口,确保必要的警力,并通过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提高交通管理指挥效率,使机动车能够在交通信号三个周期内通过交叉口。
        4.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全面清理市区道路违法占道行为,确保市区道路上无影响车辆通行的违法占道现象。
        5.由市教育局牵头,各中、小学校负责,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骑车、走路不闯红灯,过街走人行斑马线,使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力争年内市区学生交通守法率达90%以上。
        6.由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市交巡警支队配合,规范对占道施工的审批,统筹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占道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七)加强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1.以交通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活动为载体,以保畅通、促安全为中心,稳步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营造良好氛围。
        2.建立交通管理协管员和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和宣传。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实抓好,努力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便捷”的目标。
        (二)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公安、规划、市政园林、城管执法、教育等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分步实施,强化监督。4月份,召开组织协调会,明确各项工作分工和责任,明确治理工作时间表。4月底至10月,各部门集中力量进行治理,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10月至12月,对前阶段治理工作进行查漏补缺,继续抓好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治理工作。

<SPAN       style='         对市区机场路、104国道双屿至鞋都段和8月31日

<SPAN       style='         渠化改造一批道路交叉口:牛山北路与过境路交叉口,广场路与信河街交叉口,西山西路与翠微大道交叉口,锦绣路与杏花路交叉口,瓯海大道与半塘路交叉口,瓯海大道与龙霞路交叉口,人民路与九山路交叉口;勤奋路与兴海路交叉口。8月31日<SPAN       style='         对旧城区的交通性支路进行梳理及改造:拆除谢池巷中央绿化带,高压线电力装置落地;打通鞋都一期与鹿城工业区的支路。8月31日<SPAN       style='         出台《温州城市交叉口设计规程》、《温州市道路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技术性规范、标准6月30日<SPAN       style='         新增市区夜间时段性路内停车泊位2000—3000个,同时对路内停车普遍实行咪表收费。<SPAN       style='         选址建设社会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11月30日<SPAN       style='         出台《温州市新改建大型建筑物停车场(库)配建标准及实施办法》8月31日<SPAN       style='         在地块开发、新建各类大型建筑物时,必须把交通影响评估作为项目建设决策的前置条件。8月31日<SPAN       style='         统一规范和完善市区各停车场(库)指示诱导牌设置,加大对停车场(库)周边违规停车的管理力度。8月31日<SPAN       style='         专题研究解决大南街区因高强度开发而带来的交通组织问题及停车难问题。6月30日<SPAN       style='         清理交警查扣的违法报废车辆,保障停车保管费用的及时到位,保证停放报废车辆停车场的正常运作。10月31日7月31日8月31日7月31日7月31日10月31日<SPAN       style='         对市区大南步行街、东门步行街影响周边道路交通及停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论证。10月31日<SPAN       style='         在市区新增信号灯控制路口10个,新增指路牌75块,停车诱导牌50个,减速让行牌300个。11月30日<SPAN       style='         在市区完成400万平方米的交通标线施划任务,保证市区道路标线完好率在80%以上;重点提高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周边道路人行横道的设置率。11月30日<SPAN       style='         加快对信号灯控制平台建设及“绿波带”信号控制方式的研究论证。7月31日<SPAN       style='         清理部分单位在人行盲道、人行过街通道上设置的各类机箱。8月31日<SPAN       style='         开展驾驶员酒后驾车、无证驾驶,机动车超速超载、违法停车、调头,摩托车占用快车道行驶等重点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11月30日<SPAN       style='         综合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将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工作列入对民警、中队及大队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11月30日      

<SPAN       style='         确保市区27个晚高峰交通拥堵及较为拥堵路口的警力,通过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提高交通管理指挥效率。

11月30日<SPAN       style='         清理市区道路违法占道行为。8月31日<SPAN       style='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骑车、走路不闯红灯,过街走人行斑马线,使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充分发挥作用。6月30日<SPAN       style='         规范对占道施工的审批。6月30日<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主题词:交通  整顿  方案  通知
' style='font-size:10.5pt;margin-left: 30px;'>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