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三农”服务 > 三农信息 > 农村信息
泰顺最大一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布日期:2009-03-31 13:05:27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晚报 字体:[ ]

山顶上年初新种下的樱桃树已经冒出新

  3月18日下午,三魁镇政府、东洋底村和上武垟村与温州天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三魁镇政府签署一份共计2300亩林地荒地的土地流转项目,租期30年。这是泰顺县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宗土地流转项目。

  近日,这一宗土地流转项目又新生变化,东洋底村300多亩山地将以作价入股的方式与天遥公司组织成立的新型专业合作社,不再收取土地租金,而是将土地作价成资本入股,收取分红。这种变化会给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带来什么?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空置荒山

  整出片片梯田

  在泰顺县三魁镇东洋底村村口,有一条重新整修过的山路与58省道相连,驱车沿着这条崎岖的山路向上爬行5公里左右,就来到海拔800多米高的红峰茶场。

  这里原本是一片被废弃多年的茶场,四周都是荒山野岭,然而这里土层丰厚、地势缓和、阳光充足,非常适合种植各种高山经济作物,但因为长期缺乏资金和交通不便等原因,20多年来这片肥沃的土地没有给当地农民带来一分钱收入。

  据东洋底村村支书吴秋晓介绍,30多年前,这里先后来了几批知青上山拓荒,种植茶树,建立起300多亩的红峰茶场。后来知青们离开红峰茶场,这片茶场就渐渐被荒废,至今已经空置了20多年。去年当地政府决定重新开发这块土地,并对原来的红峰茶场,以及周边东洋底村的林地荒地进行修整,以此引进资金和项目进行土地开发利用。

  日前,记者来到红峰茶场,这片原本荒芜的山岭上现在已经开垦出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梯田。最高的山顶也被整平成一块平地,站在上面望眼周围600多亩的梯田依山而建,那金黄色的土壤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耀眼,仿佛脱去绿衣裳展露出金子般的光芒。

  山顶上年初新种下的樱桃树已经冒出新芽,这让项目的开发商温州天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大遥兴奋不已,“看到新芽,就是看到新希望。”他指着红峰茶场东边一块山坡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就要动工开垦眼前的1000多亩山地,并规划建成一个种植杨梅、樱桃、柿子、猕猴桃等水果的果园和一片千亩油茶园,以及一个大型的商品鸡散养基地,规模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休闲旅游项目。

  天遥凭什么

  租下2300亩地

  3月18日,通过与三魁镇政府、东洋底村、上武垟村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吴大遥一口气租下2300亩山地,租期30年。然一年前,吴大遥的天遥土鸡因遭遇市场供大与求,以及冰雪灾害和盲目扩张生产而陷入生存困境,企业几乎濒临破产,本报曾报道,在这短短一年时间,企业好不容易走出破产边缘,吴大遥又是为何要进行这一大宗土地流转项目?

  吴大遥告诉记者,经历了2008年年初的市场寒流和阵痛后,他发现企业迫切需要开拓销售市场。企业现有的200多亩养殖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此次流转的土地都是荒山空置山地,租金相对便宜,2300亩一年的租金仅15万元左右,企业完全有能力承担。

  把企业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吴大遥懂得了一个道理,农业企业只有自身做大做强,才能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等方式使农民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而农业企业要做大,首要的条件就是土地,农业生产离开了土地那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次我可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押到这个项目上去了。”吴大遥笑着说。

  穷则思变

  租荒山谋发展

  在这宗土地流转项目中,上武垟村共有1000多亩的村集体林地荒地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租给吴大遥。对于这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今年年初村委会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两次进行公示征询村民意见,村民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初许多村民担心会因此丧失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和土地性质改变,反对村两委将1000多亩的村集体林地荒地进行流转。

  62岁的刘世滕在上武垟村当了25年的村支书,他说:“1984年自从他当上村支书开始,就逐步带领村民上山植树造林,花了20多年时间才形成一片茂密的山林,然去年一把大火使2000多亩的林地化为灰烬,痛定思痛后村两委商议决定要重新开发这片山地,但一没资金二没项目,大家都束手无策。”

  上武垟村共有13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4亩,大多数农民外出经商或务工,没有任何村集体收入,农村公共事业相对落后,唯一的资产就是那片被烧毁的山林。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使得上武垟村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刘世滕认为,自上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后,现在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无疑又是一次土地改革。他们可以把烧毁的林地和荒地的承包经营权租给吴大遥,按照土地经营权流转协议,最初三年按照每亩30多元的价格收租,三年后按照当时每亩50公斤粮食的市场价格收租,村集体每年可以从中获得数万元的租金,而村民依旧拥有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权,土地的性质也没有改变。吴大遥准备在他们的土地上种植油茶树苗,30年租期一到这些树都将归全体村民所有,一旦吴大遥违约,村里就可以按照合约收回土地。

  现任上武垟村村支书林张在告诉记者,有了这笔租金,村里就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将剩余的1000多亩山地进行开发,种植经济作物,还可以改善村落后的公共卫生环境,修缮村办公楼等基础建设。而村民则从中修建道路,种植果树,管理果园和采摘油茶中获得经济报酬。种种利好措施消除了村民们的顾虑,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土地入股

  荒山变“金山”

  昨天,东洋底村30多名村民代表村集体和吴大遥的天遥公司,筹备申请成立泰顺县天峰油茶专业合作社,将先前已经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300多亩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到新型专业合作社,不收取租金,而是根据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拿分红。

  今年3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省农业厅联合公布《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省级层面为承包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准生证”,打开了土地资源变身资本的闸门。目前,全省已有20多家这样的新型专业合作社获得工商执照,东洋底村村民和吴大遥将有可能成为我市第一个获得这种执照的农民。

  据东洋底村村支书吴秋晓介绍,东洋底村300多亩村集体土地将按照原先合同规定,一年仅1.8万元租金,这点租金根本起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按照每亩年租金60元,乘以30年租期的方式作价,300亩山地价值54万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今后每年按照所占股份比例分红,荒山因此变成“金山”,东洋底村可以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而加入合作社,东洋底村在合作社内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监督权,村民也将在项目的前期修缮道路、平整土地、修建水渠等项目中获得10多万元的劳动收益。

  据三魁镇镇长林上达介绍,这是目前三魁镇政府介入的第一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项目,由于这次流转的都是三魁镇和两个村的集体土地,因此通过公示向民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公开招投标,按照省农业厅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签署相关合同,整个过程都是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公正、透明。

  这次的土地流转项目主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使农民从中看到土地流转的好处,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推动农村生产力改革,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为此,县政府正在研究制订一项有关土地流转的激励政策,并将对土地流转方和被流转方实施奖励,以此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