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三农”服务 > 综合信息
“务农热”催旺我市野生保护动物饲养
发布日期: 2011- 12- 01 14: 2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晚报 作者: 李中/文 图片由受访者及CFP提供 字体:[ ]

我市已开展人工饲养的保护动物。
小图依次为梅花鹿、娃娃鱼、鳄鱼。大图为林蛙(哈士蟆为其卵子)。

  ◎我市现有野生动物养殖户超100家,获批饲养的国家和省级野生动物46种

  ◎该产业成为新的致富风景线,却也令少数人坑害纯正野生动物找到借口

  前不久,温州一批工商企业热衷跨界务农的新闻成了大家议论纷纷的话题。其实,温商中有一群特殊的“农老板”,他们将目光瞄准娃娃鱼、鳄鱼、梅花鹿、黑熊、孔雀等各种国家级、省级野生保护动物,探索其商业化养殖之路。究竟我市野生保护动物人工饲养现状如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收益和风险?本报《新视点》就此展开了调查——

  “水中熊猫”成酒店名菜

  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市酒店获批销售人工饲养的娃娃鱼只有3家,瑞安新王朝大酒店是其中之一。

  “生意火的时候一天可以出售2至3条。”新王朝水产养殖师傅张宗举透露,娃娃鱼很昂贵,售价高达2000元/斤左右,每条约有四五斤,价格近万元,已成为他们酒店一道名菜,普通人难以承受得起。而且娃娃鱼娇贵异常,不易存养,顾客要提前预订。

  记者从市区另一家审批特许经营的海上天大酒店了解,该酒店娃娃鱼有现杀现卖,售价高达每斤1900元至2200元左右。“生意很一般,除了贵之外,有些客户还是不敢吃,没有这种消费习惯。”海上天工作人员说道。

  据了解,我市酒店的娃娃鱼全是本地的养殖场供应,只要一个电话,人工饲养的娃娃鱼,随时可以爬上餐桌。

  好些人翘首期待新许可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我市娃娃鱼养殖目前获批的有6家。但温州当前的饲养技术并不成熟,依然处于尝试阶段。

  “这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泽雅养殖户黄建荣说,娃娃鱼耐饥饿,喂食不是件困难事,几个月时间不喂食,也不至于饿死,但难就难在它对环境要求相当苛刻,尤其对水质和气温要求甚高,自己每天都要注意水质、水温情况,任何丁点的疏忽,就有可能使娃娃鱼得病,甚至夭折。而且娃娃鱼好阴好静,除了流水声,哪怕有轻微的异常响动,都会让它寝食难安。

  为了专心伺候这些“水中熊猫”,黄建荣和爱人4年前辞了工作专心在泽雅深山养殖,没少吃过苦。市森宇大鲵养繁殖公司业务经理施克建也透露,娃娃鱼从一条3厘米长的幼苗养到成年周期要4至5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任何丁点的闪失都能使前功尽弃。

  据了解,一尾娃娃鱼种苗成本在700元左右,长成1公斤只需要数公斤小鱼或泥鳅,而1公斤售价至少在1600元以上。由于收益大,尽管取得新许可证很难,但民间养殖娃娃鱼热情不断,据省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又有好几家上报待批。

  但由于技术不尽成熟,娃娃鱼养殖也事故频出,从事多年养殖和销售的施克建便见证了其中痛楚:永嘉桥头一家养殖户从今年7月份到9月份,1000多条养到一半的娃娃鱼大部分夭折;乐清一家养殖户几百条幼苗存活率极低,全因为养殖技术和养殖条件不达标。“一条3厘米长的幼苗售价在600元至800元左右,一下子夭折几百条的,损失该有多重呀。”施克建感叹道。

  野生饲养品种多达46个

  正因为野生动物驯养有不小经济效益,除娃娃鱼外,探索让更多野生动物“爬”上餐桌的商业化养殖之路,已然成为我市创业大军的一道独特风景。

  2006年,一直在欧洲从事外贸生意的平阳人尤贤朴看到梅花鹿产业中潜藏的商机,回乡办了养殖场。现在,他不仅将养殖量扩展到500多头,还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繁衍的幼鹿以低于市场价近一半的价格卖给泰顺、文成、苍南等地农户,签订合同回购鹿茸。农户如不愿饲养,还可以市场价回收,并定期派技术人员上门辅导饲养技术,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各地农户们尝到甜头后,纷纷组建了农业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养殖发展壮大,据初步统计我市总饲养量达2300多头。

  与此同时,瑞安汀田村民吴胜海于4年前从泰国引种鳄鱼,成为我市养鳄鱼第一人。目前饲养的鳄鱼上千头,经过前期的挫折和失败后,饲养技术日臻成熟,目前供应我市区五六家酒店。

  林蛙原来专产于寒冷的东北,所产的卵子就是我们通常食用的哈士蟆,是一味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中药。2007年4月,市民金光良从宁海引进林蛙种苗1000对,经过精心饲养,去年已成功繁殖了10万只林蛙,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于当前风生水起的野生动物人工养殖,市农科院专家认为,在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农业企业难以扩大规模的温州,能有更多的农业企业转产养殖特种动物,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市现有野生动物养殖户超过100家,批准人工饲养的国家和省级野生动物多达46种。

  民间私养尴尬不少

  “温州经审批的娃娃鱼养殖场6家,其实民间养殖远不止这个数。”负责温州娃娃鱼养殖审批的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监管处工作人员隐讳表达了对民间私养娃娃鱼的担忧。而事实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也存在私养忧虑。

  国家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凡是从事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没有取得该证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

  但养殖户自身也有挥之不去的困惑。瑞安娃娃鱼养殖户老赵便是其中一个。老赵经过近3年的精心饲养,当初不足一斤重的3条幼苗,如今长到5斤多,最重的一条达到6斤重。初尝胜果,他并没有太多的欣喜,反而忧虑重重。娃娃鱼毕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工饲养有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虽多次跑去相关部门询问办证事宜,心里却始终没底。为此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更谈不上出售。”老赵担忧,自己养殖场不到30平米,条件相当简陋,万一审批不成被列为打击对象,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老赵这样的养殖户不少,由于审批门槛较高,很多养殖户非法养殖,他们既得不到部门的科技指导和支持,也不能像从事其他农产品生产那样得到金融部门的贷款扶持,销售自然更是偷偷摸摸。

  触发野生动物保护忧思

  目前,民间对不少人工饲养保护动物也存有不解与争议。“吃娃娃鱼?太残忍了吧?”市民卢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里,娃娃鱼是保护动物,是用来欣赏的,光是想到那么可爱的名字,就下不了嘴。

  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特别是无证饲养,也使野生动物保护受到了扰乱,有市民在采访中指出:谁能分清它究竟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不法分子钻空子了该怎么办?

  “在平时执法查获的非法贩卖野生动物案件中,的确存在以假乱真的情况,今年便查到了两例。餐馆经营者往往辩解说,他们宰杀的是驯养的,并非野生的,借此来蒙混过关。”市林业局公安处处长黄以平说,即便是人工养殖的各类保护动物的出售,也须经批准凭驯养繁殖证出售,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他们为此已加强了执法力度。

  针对野生动物的级别,审批部门有不同的限制要求。比如,合法食用梅花鹿肉需要过以下几关:一是梅花鹿饲养者要有驯养繁殖许可证,二是需要有屠宰梅花鹿的审批,三是餐馆必须有具备出售梅花鹿肉的资质,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饭店、酒家以及个体商贩必须申请办理相关的养殖和圈养野生动物许可证后,才能经营明文允许贩卖的野味。”黄以平说,按国家有关法律,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有关人士认为,鉴于饲养各类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已渐成气候,加之我市工商企业跨界务农成为时尚,如何在打击和扶持中走出一条健康的野生保护动物饲养产业,已逐渐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迫切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