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三农”服务 > 三农信息 > 农村信息
洞头县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发布日期:2012-08-30 14:43:36浏览次数:60 来源:“中国温州”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

  近年来,洞头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立足洞头实际,围绕打造温州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以“桃源洞头•风情渔村”为主题,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构建海岛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精致渔村
    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岛一体化的要求,在县域范围内通盘筹划、分批实施,从节点改造到连片建设,抓示范、创特色、出精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新局面。在规划上突出一体布局,在项目上突出整村推进,在人居上突出跨域集聚。按照一般村100万元、重点村200万元的补助标准,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了44个村第一轮整村推进工程和新一轮村庄整治任务,建成4个社区中心村,打造了白迭村、海霞村等14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基本形成了东屏连港蓝色海岸带、北岙环岛沿线生态观光带、大门农业风情带等3条美丽乡村风情线。
    二、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建设绿色渔村
    一是整治常态化。连续多年将洁化、绿化、美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相继开展“整洁岛城•爱我家园”、“清洁城乡”、“拆违美化”、“揭疤栽花”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渔农村生态环境。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解决了困扰海岛多年的鱼粉臭气、羊栖菜废水、畜禽养殖等问题。二是环卫一体化。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方案,建立人均20元补助机制和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全面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县统一处置”管理模式,推动环卫清洁网格化,实现环卫保洁范围全覆盖和垃圾外运无害化处理。三是设施现代化。建成县城、大门、鹿西垃圾中转站、200多个村级垃圾收集房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大门污水处理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洞头本岛风电场建成运行,启动建设大鹿风电场项目,逐步普及太阳能除虫灯、路灯、热水器和渔船“风电节能”设备,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以上。
    三、坚持产业富民,着力建设活力渔村
    一是做特现代渔农业。大力实施捕捞渔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海参、鲍鱼等名优养殖品种和鱼贝藻立体养殖等新技术,海洋渔业效益稳中有升。二是做精乡村旅游业。强化政策驱动,重点扶持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休闲渔业型、红色经典型、美食体验型、民俗风情型等6类渔家乐发展。三是做优创业环境。在平台方面,精心开发大门海洋经济示范区、状元岙综合港区和环海西湖旅游新区,拓宽渔农民创业就业渠道。在要素方面,推出农房、船舶所有权、海域使用权、股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渔轮“马力瓦数”等贷款新品种,改善了渔农村金融环境,激活渔农村发展动力。在就业方面,每年出台加快渔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深化实施渔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
    四、坚持文化引领,着力建设文明渔村
    一是倾力共建文化精品。全面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基本建成县市民活动中心、6个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现村村建有健身苑点。二是聚力共创文明家园。薪火相传“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海霞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海霞电力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常年活跃在渔村。定期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不断满足渔农民的文化需求。三是着力共兴文明素养。大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谐邻里节”、“文明乡村•健康行动”等主题活动和道德模范、十佳文明人物、好婆媳、好邻里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乡风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五、坚持民生普惠,着力建设幸福渔村
    一是构筑一体化基础设施网。大力推动77省道洞头延伸线和大门大桥大通道建设,基本贯通连港环岛公路,行政村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5%。建成陆域引(供)水工程一期和村村通、户户通管网工程,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二是构筑均等化公共服务网。全力建设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将原属部门、街道乡镇和村居权限的87个公共服务项目“上放下提”,集中授权后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渔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三是构筑普惠化社会保障网。率全省之先建立退渔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市委农办(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