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33家民宿上榜我市首批非遗民宿创建名单
发布日期: 2020- 11- 17 08: 1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月笼溪沙民宿里体验泰顺提线木偶非遗表演。 (翁卿仑 摄)

圣井左舍里的蓝染非遗元素。

日前,在民宿业主自愿申报和各地文旅局推荐的基础上,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了非遗民宿创建单位评估会。经民宿业主的陈述、专家组的评估,选定下垟大宅、圣井左舍、元觉花岗渔村、寒舍迴塘、迷途·七厝等33家民宿作为我市首批非遗民宿创建单位。

非遗民宿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性传播为核心,在设计、建造、经营管理与服务中,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技艺、观念的展示和表达,为游客提供独特文化、情感、消费体验的民宿。近年来,温州非遗与民宿的联姻不断涌现出生动样本,从“非遗进民宿”到“非遗在民宿”,让“非遗”扎根新的平台,从基本的普及层面更进一步,焕发出新的魅力。

“住进”非遗里 让非遗元素处处可见

位于苍南县钱库镇的柴房别院民宿,走进去就能看到那一抹蓝,墙上、展示柜上各色蓝夹缬民俗老物件和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各种日常用品中也不乏蓝夹缬的色彩与纹样,让住在这里的游客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的魅力。半山丽舍民宿位于矾山镇,在装修、装饰中则“嵌入”了另一种当地非遗——矾塑,由当地人利用丰富的明矾矿产资源制作而成,其内部材料五彩缤纷,外部结晶的明矾晶莹剔透,已成为每一位入住游客的打卡必备。

经过一轮高速发展过后,为避免同质化、无差异性,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民宿开始注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核的统一,紧扣文旅融合大潮,将目光投向了众多非遗元素,使得民宿与传统浑然一体、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据统计,目前温州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59项。瓯窑、剪纸、贝雕、瓯绣、蓝夹缬、黄杨木雕等非遗频繁应用于民宿景观中,在保留项目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提升民宿景观形象和文化内涵,给人以直观感受,并借助民宿这一“橱窗”对非遗成果进行展示性保护。通过厚植非遗元素,在景观打造上融入“百工技艺”,民宿吸睛指数越来越高。

“体验”在民宿 推出点单式非遗菜单

个性与特色,是这批非遗民宿创建单位的“标配”。位于乐清市黄檀硐古村的下垟大宅民宿,每天会提供游客非遗项目体验菜单,游客可以自主点单,选择特色非遗,如传统织布、蓝夹缬技艺、细纹刻纸、米塑等;或者民俗体验,如捣麻糍、传统剪纸、农家耕作、瓦片画等,民宿根据点单情况报价,邀请非遗传承人前来上课交流、授艺互动。在泰顺县月笼溪沙民宿,游客可预约廊桥拼接、提线木偶戏等,甚至还有唐式婚礼体验。

让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除了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外,民宿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常态化体验活动,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激发人们的兴趣和热情,正成为发展趋势所在。文成县十亩之间民宿主推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亲子游、庭院读书会、云江论坛等固定品牌活动,开展手工造纸、扎染、包粽子、石雕等各种非遗体验活动近百场;西坑镇让川悦慢民宿则主打畲族文化体验,相继开发了畲族三月三、拦路亲、婚嫁表演、长桌宴等畲乡习俗品牌。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非遗民宿的创建中,既要符合非遗传承的实质,致力于民艺匠心与地道风物的分享体验,还要贴近现代游客消费心理,将非遗工艺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做好“非遗+”的文章,助推民宿的发展。眼下,瑞安市就将非遗元素融入民宿村“群”建设,在平阳坑镇东源村投入约25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提升整体环境,并与温州温品文化有限公司签订投资意向书,计划以“一处主题民宿+一项非遗体验”的模式,在东源村建设游客中心和非遗文创小微园,并谋划7个项目点建设52间民宿,预计可容纳游客约150人,开发出一批非遗文创新品。(记者 冉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