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例行新闻发布会(第2场) | ||||
|
||||
一、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上午10:00 二、发布地点 市行政中心1号楼14楼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 三、发布主题 发布《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四、发布单位及议题方向 市水利局:通报《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总体目标、主要内容等有关情况; 市经信局:通报温州市工业领域节水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等有关情况; 市住建局:通报温州市目前市政污水再生水利用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等有关情况;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通报温州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全市节水下步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 五、发布人 狄鸿鹄(温州市水利局局长) 黄寿君(温州市经信局副局长) 李海洲(温州市住建局副局长) 汪红所(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六、主持人 陈靓秋(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节约用水,去年4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今年6月4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10月29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施行《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水利局局长狄鸿鹄、市经信局副局长黄寿君、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海洲、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汪红所,请他们为我们介绍有关情况。 首先,请狄鸿鹄局长介绍《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温州市水利局局长狄鸿鹄: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下面我就我市开展节水行动的重要意义、《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特色亮点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向大家作介绍。 一、开展节水行动的重要意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2019年,中央决定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省委省政府从浙江水情实际出发,立足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努力“建设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这一要求,为我市开展节水行动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抓好节水对温州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节水是我市水情的必然选择。大家可能感觉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应该不缺水,但实际上温州在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来讲,2019年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074立方米,但是温州2019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576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24%左右,比全省人均水平低7%左右,按照国际标准温州属于中度缺水地区,这是我们的基本水情。从水资源时间分布上来看,我市降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和台汛期,70%的水资源通过河流进入大海,有效利用率较低。而秋冬季降雨偏少,容易出现季节性的干旱。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市水资源空间的分布与人口、产业布局不相匹配,像我们市区、瑞安、乐清一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口占全市的63%,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3%,而水资源量只占全市的30%,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因此,要让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我们在开源的同时,必须要从节流端发力,有效保障用水安全。 第二,节水是高质量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客观上反映了产业结构合理性、技术水平先进性和水治理能力的高低。从我市重点领域用水效率分析,农业节水水平不高,其中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340立方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业企业用水水平参差不齐,塑编、印染等传统行业生产用水单耗相差4-6倍;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情况看,问题也不少。当前,推动水资源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对建立绿色循环的高质量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节水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对温州而言,抓节水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减少污染排放。城市生活用水,每增加1立方米的供水,就会产生约0.7立方米的污水,而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需要花费1.4元,工业废污水的处理费用则更高。一些地方重末端治理,轻源头管控,水环境治理压力增大。从节约供水成本、调水成本、治污成本来看,抓节水是优先、关键的环节,是更经济、更生态的选择,抓节水就是抓减排、就是抓保护。另一方面,节水管理刚性约束不足,工作体系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节水工作的成效,迫切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 二、《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 2020年10月29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我市节水行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节水行动,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南方丰水地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标杆城市”。据此确定了三个阶段主要目标:第一阶段,到2022年,重要领域节水取得突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45%和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省考核要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以内。第二阶段,到2025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信息化管理手段基本完善,用水效率指标持续向好,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尚,全市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达到全国同等城市先进水平。第三阶段,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制度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三、《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和特色亮点 按照立足温州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引领的要求,我们推出“温州节水32条”,着力构建节水行动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通过推进“七大行动”、完善“八项机制”、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两手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格局。 (一)大力实施节水“七大行动”。以实施水资源“双控行动”强化刚性约束为统领,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节水科技引领、节水标杆示范和节水宣传教育”等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力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不断推进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二)完善“八项机制”,激发节水动力。一是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协同推进机制,严格落实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二是深化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形成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创新节水服务机制,拓展节水融资模式,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四是健全节水奖励机制,强化节水政策措施;五是落实水效标识制度,完善定额管理机制,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的产品;六是健全用水监测统计制度,打造节水数字化平台;七是推进水资源产权改革,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研究;八是探索节水智慧管理,建立多水源、多用户、全过程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的节水模式。 (三) 落实“四项措施”,为节水保驾护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节水工作,确保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二是推进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抓好牵头和配合,形成部门合力。三是保障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助力节水行动顺利推进。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加强日常督查指导。 四、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节水行动年度计划。《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已列入《温州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题,针对我市节水用水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管理机制等短板,科学谋划全市节水工作下一个五年计划;按照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年度计划,结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及各县(市、区)工作实际,分解落实节水行动重点任务。 (二)以考评督促节水行动方案落地。以生态文明建设、“五水共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为抓手,全过程推进节水工作,将节水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体系和考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对节水行动的过程督查和考核,强化节水行动的刚性执行。 (三)以点带面着力提升节水成效。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节水标杆酒店、节水标杆校园、节水标杆企业、节水标杆小区、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灌区和合同节水试点项目,评选一批节水达人,建设一批节水教育基地,推出一系列节水宣教活动,把全市12县(市、区)全部创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让“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增效,节水就是普惠民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域联创、全市共建”的良好氛围。 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倡议,从自己做起,了解节水知识,掌握节水技能,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践行节水示范,带头节水宣传,一起为节约用水贡献一份力量。 主持人:谢谢狄鸿鹄局长,下面请黄寿君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温州市经信局副局长黄寿君: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温州工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近四分之一。实施工业节水行动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全市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6.7立方米,同比下降26.4%。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落后产能逐步出清。2017以来,全市累计淘汰548家工业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四无”企业、低效企业40491家。 二是清洁生产有力推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组织开展清洁生产诊断,因地制宜个性化开展清洁生产改造,2017以来,累计37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工业节水不断深化。指导企业完善节水制度,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实施节水改造,促进中水回用。2017以来,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332家。当前,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入2.0版,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全面推进,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节水行动尤显重要。我们将从3个方面,抓好《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 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一方面严格把关高耗水产业项目准入,另一方面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和再生水回用改造,到2022年,全市高耗水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打造工业节水标杆。推广应用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到2022年,打造节水标杆企业30家。 三是创建绿色发展示范。把工业节水作为重要指标,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园区内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到2022年,培育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0家。 主持人:谢谢黄寿君副局长,下面请李海洲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温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海洲: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十三五”以来,市住建局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节水工作力度,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提升再生水产能。市政污水通过深度处理可以变成可利用的非常规水资源,5年来全市相继建成了滨海二厂、乐清虹桥、永嘉上塘、文成城东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特别是半地埋式、日处理能力40万吨的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既是我市污水再生水利用的样板标杆工程,也是宣传节约水资源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得到了省级节水型城市考核组专家的认可。 二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人工设施和自然途径的结合,实现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并能够在缺水时“释放”雨水,这对于城市节水具有重要意义。我局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报市政府印发,制定《温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统筹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等四大系统建设,促进雨水的控制和利用。 三是建立健全节水制度。节水“三同时”是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的源头措施,我局会同市经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节水“三同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制定了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实施程序,为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加强节水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节水行动,重点围绕污水再生水利用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立足节约水资源和促进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将再生水利用作为新一轮城市污水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利用规模和标准,依据污水再生水水源分布及利用需求,统筹布局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加快形成产水、输水、用水相适应的污水再生水利用系统。 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温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将再生水利用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提升、清洁排放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统筹实施,重点加快平阳昆鳌、瑞安江北、苍南河滨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解决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布局不平衡问题,着力提高再生水产水规模。 三是拓展利用途径。加强与生态环境、执法、经信、发改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挖掘利用潜力,积极拓展利用领域,让污水再生水成为环境用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工业回用的重要水源,加快完善再生水价格机制,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再生水,努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持人:谢谢李海洲副局长,下面请汪红所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汪红所: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节水型城市创建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节水行动、抓好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载体。我市于2018年启动浙江省节水型城市创建,今年11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主要成效有: 一、健全城市节水机制,形成齐抓共创局面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温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保障节水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推进。编制了《温州市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加强节水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充分运用融媒体渠道,持续推进节水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建成温州市水环境保护科普馆等一批节水文化基地,广泛营造节水爱水的氛围。 三是推进全民节水。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为重要抓手,点对点指导、面对面沟通,市区已累计建设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169个,示范的引领作用不断呈现。 二、优化城市节水管理,夯实节水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水域生态管理。持续深化河道综合整治,建成一批生态河道示范工程和滨水公园,累计消除黑臭河627公里,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2900余个,我市成功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二是加强用水监管。建立节水信息管理平台,将非居民大耗水用户纳入重点监控名录,指导完成节水技改项目156个,年节水量89.6万立方米;完善节水价格管理,对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实行分类管理,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采用“一户一表”抄表到户、阶梯式计量。 三是强化供水安全管理。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水源地水质长年稳定在Ⅱ类以上。持续强化全市供水企业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供水水质监测,水质合格率保持100%。 三、加快节水设施建设,提升节水工作成效 一是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大投入推进供水设施建设,今年石鼓山水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滨海水厂建设全面启动,市区12个水厂累计日供水能力达150万吨,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充足,供水体系更加健全。 二是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出台温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积极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大力推进三垟湿地提升工程、九山湖林荫大道整治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城市生态和谐。 三是加快污水零直排建设。按照到2022年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的工作目标,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项目849个,目前已完成投资85.92%,城镇截污纳管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完善污水和再生水处理设施配套。市区已累计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2座,日处理能力达96万吨。积极推进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完成2个再生水利用工程,日处理利用能力达17万吨,让“优水优用、循环利用”成为现实。 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全省节水水平,我市仍有不足。当前我局正牵头全面梳理省级节水型城市考核中专家反馈的意见,对照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标准和温州市节水行动目标,逐项查摆短板和不足,研究制定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攻坚实施方案,力争2022年创成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具体工作计划包括: 一是统筹全市节水行动方案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攻坚方案,梳理目标任务,统筹抓好落实,推动城市节水向纵深发展。二是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地下水保护、非常规水利用、城市节水奖惩等规范文件,为城市节水提供政策支撑。三是完善节水设施配套,重点加大海绵城市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四是加强节水用水管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加大超计划用水税费征收,对符合定额管理的用户,逐步从计划用水向定额用水合理转变,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五是强化爱水节水宣传,切实增强全民节水爱水和合理用水意识,提质扩面推进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创建,进一步夯实节水创建基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节水让城市更靓丽。我们将持之以恒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同时也热切期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节水型城市创建,同心协力推进城市节水事业再上新台阶,更上新水平。 主持人:谢谢汪红所副局长。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将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和我们反馈,我们将选取适当话题纳入每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