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 | ||||
|
||||
概况 2018年,鹿城区辖12个街道、2个镇,83个社区、141行政村。全区土地面积293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77.59万人。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024.3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比上年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768.25亿元,增长6.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690元,比上年增加986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24.8∶75.0。 全年财政总收入53.04亿元,增长10.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6亿元。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08元,较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7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54元,增长8.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3万亩,粮食总产量15612吨。全区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农业电商累计销售额6500万元。农业标准化实施面积4.5万亩,农业标准化率63.6%。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0个、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6个。全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75.6%,机耕作业面积2.86万亩。山地造林207亩,森林抚育3269亩,新植珍贵树5.26万株。 全年工业增加值167.08亿元,增长7.6%。其中,2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1.24亿元。两大支柱性行业总产值“双升”,其中鞋革制造业增加值24.89亿元,增长7.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2.13亿元,增长18.4%。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7.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87亿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36亿元,增长5.0%,民间完成投资额221.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5.7%。房地产开发投资185.88亿元,下降1.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3%,商品房销售面积56.71万平方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9.22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36.07亿元。 全年接待游客1695.59万人次,增长17.3%;旅游总收入226.19亿元,增长11.5%。全区有旅行社157家(含分社),比上年增加18家;星级饭店17家,饭店客房出租率60.7%。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6家,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40家,专利示范企业122家,研发中心108家,孵化器在孵数126个、孵化器毕业数9个,众创空间25个,集聚各类企业及团队410余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数位列全市第一。 全年处置违法建筑计111.29万平方米,制止并拆除新建违建443处、计3.13万平方米,累计创成基本无违建街道(镇)13个。全年新建绿地112.8公顷。至年末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5.33%。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94.0%。 全区有区属初中8所,在校生4254万人;小学38所,在校生64155万人。义务段入学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100%。有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2.97万人,幼儿入园率99.8%。 全区有文化站1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17家,百姓书屋2家,文化驿站15家。公共图书馆藏书278千册,比上年增加25千册。全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764场次,观众25.2万人次。开展文化走亲9场,送戏下乡227场、送展览讲座2020场、受惠群众50万余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个,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17人。 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541家,其中医院16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所。卫生技术人员16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5人,注册护士591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32张,医院年诊疗53.65万人次。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00.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婴儿死亡率2.5‰。 全区有体育场地面积234.58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289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1.32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8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数23.6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0%。在册优待优抚对象2641户,低保对象4751户7174人,全年低保资金支出5803.7万元。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单位数17个,养老机构床位数2583张。 “大建大美”成效 2018年,鹿城区城中村旧房签约完成9327户,黄龙商贸城市场平稳关停,南汇、蒲鞋市、南郊等街道实现整街旧村“清零”,城市核心区腾出土地7445亩,出让经营性用地1294亩。开工“大建大美”项目113个、建成81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名。瓯江沿线、塘河两岸、历史文化街区、中央绿轴等一批“两线两片”项目集中亮相,五马街、蝉街焕发新活力,国庆期间参加“大建大美·同心同享”体验活动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占地71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全市首个蓝领公寓试点项目主体完工,建成后可提供租赁房源1099套。完成2.7万套棚改安置任务,6332套安置房交付使用。 民营经济提质发展 2018年,鹿城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全面启动,推出“深化改革优环境14条”“执纪监督治怠政11条”,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36起。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企业活动,解决难题238个,营商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量质并举,温州“5050”购物中心、大南里慢生活街区、南塘新天地投入运营,服务业综合实力首次跃居全省I类地区第三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皮革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扎实推进,小微园竣工面积24.8万平方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90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新增“小升规”企业40家、上云企业2749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数全市第一名,康奈集团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增高新企业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6家,新产品产值增长3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开展率列全省第三名。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不良贷款率降至1.43%、下降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 城市治理 2018年,鹿城区“严管重罚”整治事项从10项增至34项,查处交通出行、市容环境、经营秩序等领域不文明行为53万起。改造提升城镇公厕50座、农村公厕284座,打通断头路4处,完成8个片区、6条城市道路、48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评。“红色管家”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无违建”创建和危旧房治理加快推进,拆除违法建筑108万平方米,整治城镇D级危旧房310幢、农村D级危旧房535户,整治率100%,全市最大的移民危房区双屿新泽社区启动拆除。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治重污染企业72家、查处影响环境问题168个。率全市之先完成问题河道销号,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空气优良率94.0%创五年最高。深化平安鹿城建设,扫黑除恶、反走私等工作有力推进,刑事治安、两抢、盗窃接警数同比下降6.9%、18.9%、16.8%。保健品行业违法行为整治深得民心,获《焦点访谈》等媒体连续报道。“雪亮工程”建设成效全市第一名,平安“三率”创历史新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市同类城区首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