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产业集聚区 | ||||
|
||||
概况 2018年,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简称浙南产业集聚区)“一心四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利税总额49亿元。开发区“一区七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230.1亿元,同比增长9%;工业总产值534.6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4亿元,可比价增长8.6%;财政总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25.8%;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10.6%;批零住餐业销售额513亿元,同比增长20.1%;外贸出口总额84.5亿元,同比增长9.4%;R&D经费占比达3.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3%,万元GDP能耗下降6.5%。 重大项目招商引资 2018年,浙南产业集聚区引进重大产业项目9个,其中总部经济2个;完成温商回归到位资金3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322万美元。5个市县委书记和市县长项目已全部完成签约并登记注册,特别是引进欧珑电气、国际电竞项目等4个总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多弗国际集团总部项目,对市、区两级税收贡献3.77亿元和2.5亿元。加快中意、中韩等国别园区建设,推动与上海嘉定工业园区战略合作,引进新加坡丰树汽车零部件、韩全画峰、耐落螺丝等外资项目,全省第三个、全国三类城市首个特斯拉销售服务项目进驻汽车时尚小镇。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工业、技改、交通、民间等结构性投资比重分别为33.3%、65%、19.8%、59.7%。 企业培育及科技成果转化 2018年,浙南产业集聚区助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人本集团、大自然钢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获“全市制造业十大功勋企业”称号,与法派集团共3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嘉泰激光获评省级“隐形冠军”;获评“市百强企业”10家,获评“市制造业五十强”8家,获评“市服务业三十强”3家;年度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其中20亿元以上2家;年度纳税超亿元企业7家,其中2亿元以上2家。企业上市全市领先,新增上市2家,完成股改8家。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1.8%,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7家、省级研究院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浙南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5家企业主导制订“浙江制造品字标”标准,“品字标”认证实现零的突破;3家企业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两化融合”方面,完成企业上云1113家,认定省级工业新产品36个。 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浙南产业集聚区高标准建设环金海湖核心区,西部生活区联动发展,城镇新增就业2528人,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5000余家。开展26个项目征迁百日攻坚行动,征地面积88.62公顷。S2线、沈海高速复线、环山东路等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天柱大道、新川大道、永沧路、海桐路、三甲街等区街干道建设稳步推进。金海北片市政一期PPP项目竣工投用。交通枢纽中心、公交停保场等项目筹备投用。全市首个5G测试基站在集聚区国际电竞中心开通。首个商业综合体滨海立体公园投用,碧桂园、富力城、红星美凯龙等商住项目推向市场。万豪五星级酒店工程即将投用,天玖王酒店投用。新增绿地10公顷,新建生态绿道6.8公里,实施金海湖公园、纬十浦、永强塘河等景观绿化工程,“纬十浦—金海湖”获市级“十大美丽河湖”称号。深化“五水共治”行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开工建设环保产业园,启动温州市首个“环保管家”项目试点。“三改一拆”处置违章面积50万平方米,改造旧厂区8万平方米,完成存量D级危房治理改造227户,城中村改造拆除207户。星海、沙城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市级验收。 行政审批项目化改革 2018年,浙南产业集聚区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最多跑一次”事项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行“标准地”、承诺备案制、捆绑审批、批后公告、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多项改革。“证照分离”试点成效获省政府肯定,颁发温州市首张改革后营业执照;推行“社保+银行”便民服务模式。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开发区办证处在全国率先实现抵押状态下产权证“两证合一”换发。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营商专员”等活动,制订出台“高质量发展43条”政策,财政惠企资金支出同比增长146%,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33个。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亩税5万元以下企业整治提升,启动村二产留地工业园改造提升试点,带动企业“小升规”82家。推进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开发区税务局挂牌成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滨海集团税收超亿元,瓯飞集团谋划围区开发和总部经济新举措。 民生公用事业建设 2018年,浙南产业集聚区落实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70%以上。推动每个街道2所公办幼儿园配置建设,绣山中学分校、沙城一幼投用,杭二中树兰教育集团落户。公立医疗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9%,沙城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楼完工,区中心医院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医联体扎实推进。新增文化礼堂6家,建成星海、天河百姓健身房及沙城多功能运动场,成立金海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人均体育面积超省均水平。完成公厕修缮和提升91座。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率100%。新增公交线路1条,优化社区巴士线路3条,建成专用停车位3453个、公共停车位208个。举办各类型特色人力资源招聘活动47场次,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5万余人。沙城七五农贸市场创成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完成天河泰河村撤村建居试点工作。6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提前一年完成。星海望海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社区”。全面铺开“雪亮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四大”专项治理攻坚战和消防安全“五大”整治行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